四川自貢榮縣二佛寺

四川自貢榮縣二佛寺

四川自貢榮縣二佛寺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縣城西南,距城中心一里的金碧崖南端,山崖陡峭而險峻,在崖壁上,雕刻有一尊坐西北向東南的坐佛,雖然是金碧崖上最大的坐佛,但與城東的那尊大佛相比,他的身高又不能所及,因而,被人們稱之為二佛。端坐在金碧崖的二佛,腳下便是流淌不息的旭水河,雖然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但慈祥的佛容依舊沒有改變,它與城東的大佛一樣,見證了榮縣跨越時空的變遷。由於佛像裝金飾彩,在清晨陽光的照射下,整個崖壁金碧輝煌,因而,這裡的山崖也因此被稱之為“金碧崖”。

歷史資料

四川自貢榮縣金壁崖四川自貢榮縣金壁崖
金碧崖與縣城只因一條旭水河相隔,沿陡峭的山崖一線,佛像林立,造像上千尊,唐宋時取名為“浮圖崖”,亦稱千佛崖。據史書記載,當時因這一帶佛像裝金飾彩,陽光照射,整個崖壁真可謂金碧輝煌。據《榮縣縣誌》記載,金碧崖最大的一尊坐佛即二佛,它建造於唐代中期,距今已有1300餘年的歷史,比城東的大佛建造時間還要早。

據《榮縣縣誌》記載,金碧崖上二佛造像的龕呈平頂方形,高8.5米,寬7.3米,深5.7米,為彌勒坐佛。佛像通高5.8米,寬2.6米,坐西北向東南。造形和大佛相仿,不同的是二佛造在平頂龕內,前有廟宇遮護,身後有圓形頭光及蓮瓣形身光。頭光頂部刻有一上一下兩尊佛像,沿頭光及身光往下,直到金剛座。左右對稱淺雕十二尊結跏趺坐的小佛,比大佛更為豐腴。由於經歷漫長的歲月,佛像胸部佛金大部脫落,也許由於地質變遷的緣故,佛像的雙耳已經斷裂。據《榮縣縣誌》記載,在“文化大革命”中,佛像的左眼珠和腹部被人戳壞。現在展現在人們眼前的佛像卻看不出一絲被損壞的痕跡,那是被修繕的緣故。

二佛左右的龕壁上,刻有28個小龕120尊造像。內容有多寶釋迦,地藏觀音,彌勒上生經變等,造像高者1.1米,矮者0.3米,龕內有龕,大小相間,錯落有致,內容豐富。

二佛所在廟宇,唐代、北宋時取名“開元寺”,南宋改名為“淨土院”,明代又取名“廣志寺”。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建,因沿崖有千佛,便取名為“千佛寺”,又因二佛坐落在廟內,後人亦稱其為二佛寺。1985年9月,二佛寺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寺廟內僅存造像93龕。除二佛龕外,崖壁上有12龕造像,有鹹豐年間的告示牌及光緒年間知縣唐枝中書寫的篆字碑和行書詩碑。寺廟早年建有殿堂、禪房、齋房。解放後一度成為村民住宅。今存大雄寶殿及兩邊殿房,均系磚木結構,單檐硬山式,占地213平方米。政府撥款維修後,又為佛事活動地,並開放遊覽。

寺廟概述

四川自貢榮縣二佛寺四川自貢榮縣二佛寺
寺內的一位“師傅”告訴記者,如今,寺內有“師傅”14人,每天早晚上殿誦經外,還要接待到這裡來燒香拜佛的居士們。出家在這裡的師傅全是女性,年齡最大80多歲了,年齡小的只有30多歲,在這裡時間最長的20多年。一位師傅告訴記者,丈夫去世後自己便到此出家,自己的兒女都已經長大成人,有的參加了工作,他們是知書達理的人,並不反對,生活在這裡,自己的精神有所寄託。

師傅們介紹,一年中,廟裡最熱鬧的時候就是農曆正月十九、二月十九、九月十九,因為這三個日子是觀音菩薩過生的日子,來這裡燒香的香客絡繹不絕,每次到這裡吃齋飯的香客都有100來桌,從早上到下午沒有間斷過,寺里忙不過,還要請人來幫忙做飯。

寺廟位置

地址:四川省自貢市榮縣縣城西南,距城中心一里的金碧崖南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