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桅桿

其頂部為一帽狀石雕,當地人稱為“石桅桿”。 當地原立有高石桅桿和矮石桅桿二對。 因其像船上的桅檣,故名為“石桅桿”。

在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永河鎮安羅村二組李家大院門前,立著一對石桅桿,高十餘米。其頂部為一帽狀石雕,當地人稱為“石桅桿”。在桅桿三分之二處,有一四方石斗,桅桿石斗平面呈正方形,上大下小,剖面呈梯形。因桿部為上細下粗的八面柱體,所以石斗穿桿而不下,底部桅基是由三級組合而成,最下面為方形,方形之上是八面柱矮體,八面柱體之上是一圓柱體,正面刻有“大清嘉慶甲戌恩進士李登峩立”,字跡清晰。據當地老人說石桅桿已近二百年歷史。當地原立有高石桅桿和矮石桅桿二對。高石桅桿屬李登峨為光宗耀祖而立。矮石桅桿為李登峨之子李光昭為鎮風水辟邪而立。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矮石桅桿被砸毀,高石桅桿在李姓家族的保護下倖存,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家石桅桿位於永河鎮境內。1812年,因李登峨中進士,受皇帝恩準建此桅桿。桅桿為相同形狀的八稜柱兩根,相距28.9米、高16米。頂部飾以石球和石帽,中部有石斗,桅桿上刻有“大清嘉慶甲戌年恩進士李登峨”。現今保存完好,十分壯觀。
因其像船上的桅檣,故名為“石桅桿”。 旗桿有石制和木製兩種。在封建社會,有人考取了秀才、舉人、進士,不管出在哪家都被視為全村、本宗族人的榮耀。中了科舉的人可在廟前或屋前或陵墓前豎一對旗桿,在石旗桿上雕鑿上姓名、生平和主要事跡,並雕有龍鳳呈祥或獅虎相爭等吉祥的裝飾物。因等級不同,秀才底座為四角,舉人為六角,進士和四品宮以上為八角形狀。木旗桿則把主人的生平事跡和官階、學位等雕刻在底座的兩塊石柱上。是舊時功名的象徵,它告知後人在歷史的長河裡,這個地方以前曾有人中過科舉或當過官,後人為他們歌功頌德而樹碑立傳,用它來激勵後人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