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寧市安居職業高級中學

四川省遂寧市安居職業高級中學

遂寧市安居職業高級中學校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是四川省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和省勞務開發培訓基地,是安居區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學校創辦於1958年,1984年由普通高中改辦為職業高中,1997年被確定為四川省首批合格職業中學,2003年12月成功創建為四川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11年5月被教育部命名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基本信息

辦學規模

四川省遂寧市安居職業高級中學校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是四川省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和省勞務開發培訓基地,是安居區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學校創辦於1958年,1984年由普通高中改辦為職業高中,1997年被確定為四川省首批合格職業中學,2003年12月成功創建為四川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11年5月被教育部命名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學校規劃用地360畝,現有占地110畝,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文本藏書7萬餘冊,電子讀物12萬餘冊,計算機總數達700台,設備總價值達3500萬元。有教職工227人,其中碩士研究生3人,中學特級教師2人,中學高級教師6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市、區級骨幹教師、知名教師、學科帶頭人38人,大學本科學歷占92%,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達64%;有在籍全日制學歷生2000餘名。

開設專業

學校開設有計算機套用、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技術套用、電器運行與控制、數控技術套用、汽車運用與維修、服裝製作與生產管理、學前教育、畜牧獸醫、中餐烹飪共10個專業。建有計算機基礎實訓室、PLC實訓室、電工技術實訓室、電子裝配實訓室、製冷與空調實訓室、數控加工技術實訓室、鉗工實訓室、焊接實訓室、服裝裁剪實訓室、服裝縫製實訓室、琴房、形體訓練室、中餐烹飪實訓室等56個校內實訓室和五個校外實訓基地。

教學成果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以“厚德精技、健行致和”為校訓,堅持“質量強校、科研興校、以人為本、為農服務”的辦學理念,按照“培養典型、示範引領、全員參與、整體提高”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技能、學會就業”的辦學宗旨,堅持學校管理與企業管理、教師與師傅、學生與工人、實訓場地與車間、學生作業與產品“五個一致”的教學模式。嚴格推行教考分離,採取“出勤+大型作業+實訓作品+半期考試+期末考試”的五結合學業成績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培養學生滿意、家長放心、企業歡迎、社會認可的中級技術人才。以市場為導向,最佳化專業設定,加強校企合作,實行定單培訓。升學與就業並舉,上聯高校、橫聯企業、下聯農戶,優勢互補,既為高等院校輸送優秀學生,又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專業型、技能型、實用型技術人才。迄今為止,已為社會培養了26000餘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就業率達98%,對口就業率達90%,滿意率達96%。對口高職升學率居全市同類學校前列,上線率達80%。

學校始終堅持學校教育與社會認證相結合。學生畢業時,既可獲得畢業證書,又可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和操作證書。學校積極探索學生零學費讀書的新途徑,建立了“愛心助學”工程,提供勤工儉學崗位,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經濟援助,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

教學改革

學校緊跟中職改革發展步伐,強勢推進校企合作進程,把學校辦到企業,把企業引進學校。在江淮汽車、福多納汽車、傑瑞光電、成進美服飾、華能機械五家企業建立實訓基地;積極引進企業到校辦廠,實現了職業教育“前車間、後教室”的良性化格局。

學校把就業安置作為學校發展的生命工程,大力促進高端、高薪就業,提高就業對口率和滿意率。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建立穩定的就業聯絡點,穩定國內就業市場,繼續與重慶市外經貿委合作,拓展國際就業市場。

學校先後榮獲 “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遂寧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遂寧市勞務培訓先進單位”、“遂寧市最佳文明單位”、“遂寧市特色優質學校創建單位”等九十多項殊榮,其鮮明的辦學特色,凸顯的辦學業績聞名全省。近年來,省、市領導多次到校視察指導,許多職教同仁到校觀摩交流。原四川省人大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席義方同志盛讚學校為“農村人才資本的孵化器”,四川省教育廳原廳長塗文濤稱讚學校為“特色鮮明的農村中職學校”。而今,學校正昂首闊步緊跟中等職業學校改革創新行動計畫步伐,朝著更新、更高的目標邁進,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育人體系

加強內涵 彰顯特色 鑄造品牌

—— 四川省遂寧市安居職業高級中學育人體系簡介

一、總體構想

圍繞一個培養目標:培養品德好、技能好、學習好、身體好、能就業、會創業的套用型、技能型人才。

傳承兩種精神:爬坡精神(負重前行,咬牙堅持,克難闖關)和鏈條精神(團結一心,竭盡所能,不掉鏈子)。

堅持三線並舉:就業、升學、培訓。

推進四化育人模式:專業市場化,管理企業化,教師專業化,學生員工化。

實施五項工程:德育為首、質量為本、就業為重、創新管理、保障有力。

二、理念系統

1、辦學理念

指導思想:科學發展,服務社會。

辦學理念: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為農育才、助農致富。

辦學目標:打造農村職教品牌

育人目標:品行好、身體好、技能好、善學習、能就業、會創業。

治校方略:專業市場化,管理企業化,教師專業化,學生員工。

校長寄語:寬知識,精技能,知識與能力並重,培養愛學習、愛勞動、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一代新人。

2、四風一訓

校訓:厚德精技,健行致和;

校風:品學兼修,和諧發展;

學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教風:立德樹人,知人善教;

領導作風:求真,實幹,包容,創新。

3、德育理念

德育思想:德育為首,合作育人;

德育目標:校園平安和諧,環境整潔有序,行為禮儀規範,精神樂觀自信

德育特色:軍事化要求,人性化關懷,企業化管理;

4、教學理念

教學思想:文化知識夠用,專業基礎紮實,專業技能過硬;

教學目標:就業、升學、培訓並舉,增強學生社會競爭力;

教學特色:教產結合,技能培養崗位化;注重過程,評價模式多元。

5、就業理念

就業思想:以生為本,服務社會;

就業原則:校企合作,雙向選擇;

就業特色:企業選擇嚴標準,組織管理守規程,跟蹤服務提質量。

6、後勤理念

指導思想:保障有力,服務育人

工作原則:主動熱情,規範操作,量入為出,開源節流,

工作特色:精細管理,精緻服務。

7、管理理念

指導思想:整合資源,提升效能

工作原則:以人為本,制度規範,公正公開

工作特色:兜住底線,精神引領。

二、作業系統

(一)德育為首

1、三全育人

構建了“一室五線”德育工作立體網路體系。“一室”,即學校德育工作辦公室,它由分管副校長為組長,組織、研究、指導學校德育工作的全面開展和實施,對全校德育工作負總責。“五線”即:(1)校長—政教處—班主任—學生;(2)校長—教務處—科任教師—學生;(3)校長—值周領導—管理員及樓層值日教師—學生;(4)校長—政教處—團委和學生會—學生;(5)校長—總務處—後勤工作人員—學生。全校教師對學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的管理和教育,形成學校教職工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工作格局。

2、三段模式

踐行“德育為首、技能為重、素質領先”的育人思想,堅持“學會自信、學會做人、學會服從、學會學習、學會吃苦、學會自律、學會就業、學會創業”的育人目標不動搖,確立了“一年級樹信心、學做人、懂服從;二年級會學習、守紀律、能吃苦;三年級懂自律、能就業、會創業”的三段式德育模式。

3、思想教育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愛國愛校教育、民族團結教育、遵紀守法教育、感恩勵志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堅持“三禁兩不”、“十不準”的教育,規範學生的言行。堅持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開展女生“四自”教育,提升女生的綜合素質。聘請歷屆卓有成績的畢業生做自強不息的創業教育,用身邊熟悉的事例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4、行為養成

強化常規管理,加強值周和班務工作,在“勤、細、精、實”上下功夫,規範學生上課、做操、就餐、就寢等系列行為,切實做到日常管理七到位。推行準軍事化管理,聘請軍事教官擔任兼任教師,教學生唱軍歌、站軍姿、做軍操、操練佇列隊形、整理寢室內務,使學生學會吃苦,懂得服從。定期開展班風、學風集中整治活動,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5、文化薰陶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把工業文化引進校園,把企業文化引進課堂,逐步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吃苦意識、員工意識。引進企業“6S”管理體系,加強教、寢室管理。根據每月德育主題,辦好黑板報,利用校園廣播,向學生報導校園好人好事,傳遞校園正能量。

6、活動體驗

主題活動開展有序。政教處堅持每月一個德育主,通過一系列的重大活動推進。如3月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結合公民道德建設活動月,開展“文明校園,我在行動”活動;5月以民族團結為主題,開展各民族兄弟姐妹手拉手聯誼活動; 9月以尊敬師長為主題,開展“感恩父母,回報老師”教育活動;12月以誠信為主題,開展“誠信,立身之本”主題班會。

文體活動豐富多彩。每年舉行“我是球王”籃球、桌球、羽毛球比賽,開展冬季長跑比賽,舉辦“青春·陽光”師生書法、美術作品展, 5月初舉行紀念“五四”歌詠比賽,每年12月初結合紀念一二九運動,舉行歌詠比賽,12月底舉辦元旦文藝匯演,使校園文藝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充分展示了現代中職學生的風采,提高師生的高雅情趣。

7、家校合作

構建了“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路。學校定期召開德育例會、家長會,形成學校教育與親職教育的一致性。通過校訊通、班級飛信平台、家訪、家長學校、家委會、辦學成果匯報展示會等活動方式,推進家校合作的參與性、有效性,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學校教育、支持學校教育、宣傳學校教育,增強家校的溝通和信息反饋。

8、警校共育

加強警校共育,淨化校園周邊環境;聘請法制副校長,開展法制教育專題講座;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排查治理安全隱患,維護學校安全穩定。

9、9+3工作

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分層教育,突出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行為規範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建立了教師與藏區學生“一幫一”幫扶制度,內地學生與藏區學生“一對一”結對子,寢室實行“2帶8”的管理模式,推行24小時跟蹤服務機制。因材施教,分層教育,精講理論,側重實訓。設立藏區學生文化補習班,利用節假日補習國中甚至國小的課程。

(二)質量為本

1、規範教學管理。認真落實教學“六認真”,完善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進一步明確教務處、專業組、學科組的工作職責,增強管理實效;充分發揮教學督查組的作用,堅持每天檢查教師到崗情況,對常規教學規範嚴格把關;推行行政管理人員隨班“聽課”、公開“評課”制度。

2、強化專業建設。專業建設堅持面向市場,面向學生,面向未來,適應市場需求開設新興專業,調整專業布局,最佳化已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打造精品專業。

3、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支持教師參加國家、省級培訓,提升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能;鼓勵青年教師到企業實踐,掌握前沿生產技術技能;加強轉崗教師的技能培訓,按照“精通一門,勝任兩門,能帶三門”的標準適應專業發展的需求。

4、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深化教材開發。加強校本研訓,提高教師素養,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課程體系整體最佳化,突出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探索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使學校課程結構更合理,開發校本課程,以合格課程建設為基礎,打造學校精品課程。

5、構建高效課堂。聚焦有效教學,實施分層教學,突出技能為重;推行“模組教學”、“項目教學”,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6、搞好技能大賽。組織參加國家、省、市技能比賽,辦好每年一次的師生技能大賽。

7、開展教研教改。採取 “以點帶面,分步推進”的辦法,設定機構、人員,建立制度,分科安排時間,保證教科研活動的有效開展;通過校內同課異構、研討課、示範課最佳化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認真開展教法、學法研究,構建高效課堂。。

8、推進數位化校園建設。加大數位化校園的硬體投入,普及現代教學方式方法;倡導教師製作課件,使用多媒體教學,充實學校教學資源庫,實現校園信息化教學和信息共享。

(三)就業為重

1、全員參與就業工作。實施就業工作“一把手”負責制,構建學校、職能部門、專業三級就業工作架構,明確工作職責,強化協調配合;建立實習就業工作小組,發揮專業教師、企業兼職教師、校友的積極作用,調動各方資源,形成了全員參與就業工作的良好局面。

2、加強就業創業指導。強化擇業觀教育及心理輔導,使學生牢固立“先就業,再擇業”、“先找工作,再找好工作”的就業觀念,畢業後擺正位置,紮根一線,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3、建立實習就業網路。走出校門,加強與企業的聯繫,堅持選擇合法正規、效益待遇、環保全全、持續發展、成長空間的企業安置畢業生;積極拓展就業渠道,多方蒐集用人信息,鞏固“學生穩定,家長滿意”的企業作為實習就業基地,積極開闢新的就業市場。

4、完善就業服務鏈。形成學生實習就業的規程,做到組織、管理和跟蹤服務三到位,加強企業、學校、學生及家長的聯繫,提高實習就業質量。

(五)創新管理

1、創新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堅守“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底線,傳承安居職中的爬坡精神和鏈條精神,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以人為本,制度管理,增強工作的自覺性和紀律性;關心青年教師成長,實施結對幫扶,支持教師參加培訓和交流,提升教師的能力和水平;發揮群團組織作用,密切幹群關係,打造團結、勤學、敬業的教師隊伍。

2、創新辦學模式,實施多元化辦學。堅持長短結合,就業、升學、培訓三線並舉。就業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彰顯職業教育的亮點;升學教育,搭建人才培養立交橋,打通中高職銜接路徑,滿足學生及家長願望;成人技能培訓,增加辦學活力,落實惠民行動

3、深化校企合作。採取訂單培養、引企入校、企業實習等形式,加強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的寬度和深度,在培養規劃、場地建設、實踐教學、實習管理、就業教育等方面引進企業人員技術和管理人員參與,真正做到合作育人;共建共享具有綜合功能、產教研一體的實訓基地,看似學校不是學校,看似工廠不是工廠,校中廠,廠中校。

(五)保障有力

1、把好食品安全關 

制訂詳細的食品衛生安全預防方案和管理措施,規範校園超市、食堂進貨渠道,全程監督其運行運作,特別是要做好進貨台賬和食品留樣工作,確保校園食品安全。

2、把好校園衛生關

一是引導各班、各部室做好校園清潔衛生工作;二是積極與城管聯繫,落實垃圾當周清運制度;三是制訂周密的校園消毒方案,定期為教室、學生寢室、辦公室消毒,保證師生生活環境整潔衛生。

3、把好校園美化關 

有計畫地做好校園美化綠化規劃工作。一是認真規劃、建設校園文化育人的陣地——文化牆、櫥窗、報欄等;二是加強綠化帶的培養、護理、修剪等工作。

4、把好購物維修關

學校物品採購嚴守規定、規範程式、陽光操作,切實把控質量和經費;及時維修、更換學校設備設施,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5、把好學生資助關

認真落實國家資助政策,確保把每一分補助發放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手中,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用好社會資助,獎教獎學,資助貧困學生。

三、評價系統

學校應採用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量化評價與非量化評價等方式,通過信息資料收集、分析和整理,對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制定相應的評價制度,實現評價的導向、診斷、鑑定、育人四大功能,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1、改革學業成績評價機制。嘗試“學分制”,推行“理論+操作”的考試,採取出勤考核、大型作業、實訓作品、半期考試和期末考試五結合的學業成績評價方式。

2、改革教學評價機制。採取基礎課統考、專業技能抽考、教學督查、成果展示和學生評價五結合的教學業績評價方式,形成了良好的教風、學風,提高了畢業生質量。

3、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學生入學即建立成長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從學生品行、學習、能力、發展展望等多角度建立目標明確、措施得力的評價體系。

4、建立教師隊伍考核評價機制。除實行量化的業績考核外,採用定性的測評相結合,行政領導由教師和家長測評,教師由學生測評、教師互評、領導評價組成定性評價,後勤人員由行政領導、服務對象測評。

地址:遂寧市安居區安居大道268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