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四川文理學院,位於川東門戶達州市,辦學歷史最早可溯及創建於清末的龍山書院。1976年開始舉辦高等教育,時稱達縣師範學院,是當時四川省較早的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之一。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納入國家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的行列,並相繼更名為達縣師範專科學校、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為四川文理學院,是川東地區惟一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
截至2014年5月,學校占地面積近800畝,其中蓮湖校區692畝,校園建築面積30萬餘平米。館藏圖書121萬餘冊,電子資源21000GB,中外文期刊1460多種,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700多萬元。各類教職工10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573人,正副高職稱182人,具有碩博士學位的占70%。全日制在校普通本專科學生近11000人,其中本科8800餘人,是一所以文、理、工學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套用型本科院校。
1976年10月,達縣地委決定在本地創辦一所地方性大學。同年12月,經中共四川省委批准,建立達縣師範學院,學制兩年,設中文、數理、外語、藝體四個科;1977年春招收首屆學生。
1978年12月,教育部報請國務院批准,正式將學校納入全國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行列,定名為達縣師範專科學校,隸屬四川省高教局,設中文、外語、數學、物理、化學、音樂、美術、體育8個系,學制三年,面向全國招生。
1987年增設政史系。
1993年開始舉辦成人高等教育,9月招收第一批成人高等專科教育學生。
1993年10月,學校更名為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00年初,學校開始醞釀籌備新校區建設。
2001年增設初等教育系、計算機科學系;同年9月與四川師範學院聯合招收首屆本科生。
2002年成立體育系、教育系和現代教育技術系;同年7月合併教育系和現代教育技術係為教育科學與技術系。
2002年4月,學校全面啟動新校區建設和專升本工作。
2004年9月,新校區投入使用,首批入住中文、外語、數學等系師生。
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省政府決定,學校升格為多科性省屬本科院校,更名為四川文理學院;同年9月,學院開始獨立招收本科專業學生。
2006年設立管理系。
2007年8月,學院進行系科調整,將社科系與管理系專業重組,成立社會科學系和管理系;將初等教育系與化學系分離,獨立設定化學系和初等教育系;將數學系、物電系、化學系更名為數學與財經系、物理與工程技術系、化學與化工系。
現狀
四川文理學院音樂與演藝 學院有一支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師4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講師17人,另有客座教授2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10人,在讀碩士12人。2013年來,2人獲得全國優秀指導教師稱號、15人獲得省級優秀指導教師,獲得國家、省、市獎勵60多人次,獲得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1人次,獲省級科研獎5項。主研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科研課題10項、教改課題2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13部,編寫教材3部,創作音樂作品200餘首,交響樂7部(其中2部被中央音樂學院收錄為專業教材)。
現音樂與演藝學院已擁有全新的音樂教學大樓,配設有500座的多功能音樂廳、多媒體階梯教室、小組課教室、排練廳、電腦音樂教室、錄音棚、音樂製作室、舞蹈教室、標準琴房、音樂欣賞室、學生社團活動室等硬體設施,擁有鋼琴、電子琴、數碼鋼琴、MIDI設備以及各種教學樂器600多件套,擁有教學實習基地15個,為我院的音樂教學和藝術實踐提高了可靠保障。
音樂與演藝學院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堅持以“立足地方,面向基層,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為辦學定位;以“質量興系,科研強系,人才立系,特色名系”辦學思路;“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寬專業,育通才,廣就業”為辦學特色。確立“藝術知識廣,專業技能寬,綜合素質高,實用能力強”為通才式人才培養目標,強化實踐育人,主動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為中國城鄉綜合一體化建設基層、社區輸送合格的套用型音樂、舞蹈、表演等綜合藝術人才。 音樂與演藝學院堅持開放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學院201年來與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建立了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與四川省交響樂團建立了“人文藝術合作育人創新基地”,與達州市廣電局、宣漢縣廣電局、達縣中學、通川區第一國小、通川區第七國小、喜洋洋婚慶公司等單位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3個,有力地保障了套用型人才的培養。
音樂與演藝學院師生遵循“博文大理,厚德篤行”的校訓,踐行“藝精勤為徑,德高行當先”的座右銘,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音樂藝術套用型人才。他們在全國許多中國小、文化企事業單位、文化藝術團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其中獲國家級獎38人,省級獎500餘人。大巴山抬工漢,參加由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節在人民大會堂參賽獲得全國一等獎,舞蹈《魂鑄巴山》獲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當代舞、現代舞銀獎,《致青春》獲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校園舞蹈銀獎;舞蹈《雨潤巴山》獲得第四節全國大學生藝術節一等獎並被選中參加全國第四屆藝術節閉幕頒獎晚會,音樂與演藝學院參加歷屆大學生藝術節等賽事中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國家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四川省一等獎5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5項。音樂與演藝學院以辦人民滿意大學為榮,為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服務為己任,艱苦奮鬥,玉汝於成,為培養合格的套用型藝術人才而努力奮鬥。
我校組織參加四川省第七屆大學生藝術節 ,56件作品參展參演,49件獲獎,其中一等獎17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13項、校長風采獎7項,學校被評為優秀組織獎。其中舞蹈《雨潤巴山》 、書法作品《春風秋水》、美術作品《遺失的記憶》、校長書法作品《靜以勤則》送全國參評參展,潘廣宇老師的論文將參加全國藝術論文交流。為藝術節創作的舞蹈《致青春》獲全國舞蹈“荷花獎”銀獎,《魂鑄巴山》獲得大學生藝術節一等獎。這些成績充分展示了學校藝術教育成果和廣大師生的精神風貌,為學校爭得了榮譽,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2015年2月25日,四川文理音樂與演藝學院參加了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國第四屆大學生藝術節在美麗的海河之濱——天津開幕,來自全國各地435所高校7000餘名師生歡聚一堂共襄盛典。在2015年我校文暢、楊荔和劉永建三位青年教師原創群舞《雨潤巴山》作品赴津參加了全國第四屆大學生藝術節現場集中展演,作品以其獨特風格的地方農村題材,激情多彩的演技展現,創新樸實的藝術表現,贏得了專家、觀眾和同行的讚許,獲得了本屆藝術節一等獎和優秀創作獎,並被選中參加第四屆藝術節閉幕頒獎晚會。
學校領導
阮碧輝 黨總支書記, 副研究員 |
阮碧輝,中共黨員,黨總支書記兼教工黨支部書記,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
何鳳先 副院長(主持工作), 講師 |
何鳳先,中共黨員,學院黨總支委員,副院長(主持工作),講師,碩士,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研究方向:聲樂、聲樂教學法。 |
冉 明 黨總支副書記, 副教授 |
冉 明,中共黨員,學院黨總支委員,黨總支副書記,學生黨支部書記,副教授,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研究方向:聲樂及聲樂教學法 |
楊 荔 副院長, 副教授 |
楊 荔,副教授, 副院長,中國舞考級考官,畢業於西華師範大學。研究方向:舞蹈編導、舞蹈教學及理論 |
楊桂梅,助理研究員,中共黨員,學院辦公室主任;畢業於四川省黨校行政管理專業。研究方向:教學行政管理。
楊浩強 學工辦主任, 助理研究員 |
楊浩強,中共黨員,學院學生黨支部委員,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團總支書記,助理研究員,畢業於西南大學,碩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 |
彭虹棋 實習研究員 |
彭虹棋,中共黨員,學院演藝管理中心幹事。畢業於四川文理學院。研究方向:舞檯燈光音響及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