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和場鎮

四川中和場鎮

中和場鎮,是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下轄的一個鄉鎮,位於東經105°03′04″~105°00′01″,北緯30°00′00″~30°32′30″。地處樂至縣境東北部,距縣府36公里,北面與中江縣元興鄉、永豐鄉毗鄰,東接大英縣河邊場鎮,南與盛池、全勝,西與良安等鄉鎮毗鄰。人民政府駐中和村,電話區號028,郵政編碼641501。下轄18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中和場鎮老君觀位於縣中和場鎮中和村、石缸村和兩河村之間的老君山上,海拔549.9米,侏羅系蓬萊鎮組紫褐色砂岩和泥岩互層,面積約有14000平方米。山體呈北東走向,山以觀名。觀內塑有老君,故名老君觀。據《中江縣鄉土志》和《中江縣宗教志》記載:“老君觀原名老廟子,後改今名。始建於西漢元間,重建於宋紹聖二年(1095)”。相傳,宋哲宗趙煦曾到過此廟朝拜,觀保存聖架,至今完好。廟大,塑像多,時間久遠,成為潼川府三大觀之首。
老君觀歷史悠久,歷經唐、宋、元、明、清各代,觀堂建築宏偉,布局雅致,原有三重堂,第一殿武聖殿,第二殿老君殿,第三殿玉皇殿。觀有田土120餘畝,租給4戶佃農耕種;草山幾個大坡,賣柴草可供10餘人的全年生活費用。住觀道人多,香火旺,每年娘娘聖會,演川劇,唱大戲,連續數日,小商販雲集,香客絡繹不絕,尤為熱鬧。到了清末和民國時期,觀才由和尚主持,並塑多尊佛和菩薩塑像,觀成為佛和道的寺觀。共塑佛菩薩和神像821尊。
老君觀原屬中江縣轄,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土地改革”運動,觀產被沒收,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耕種。觀內和尚還俗,回家鄉務農。1953年劃歸樂至縣轄。1955年觀無人管理,觀房被撤,用作修解空寺村國小之用。觀房及佛菩薩和神像均遭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縣委、縣人民政府落實宗教政策,當地信教民眾開始恢復道教生活。1993年2月,眾多道教信徒自發組成復建領導小組,籌備、規劃老君觀的恢復、修建工作,募資集財,捐材獻工,得到道教徒的鼎力資助。年余,千年古觀換新顏。
老君觀現有殿堂5殿,第一殿武聖殿,第二殿老君殿,第三殿玉皇殿,第四殿唐皇殿,第五殿財神殿,建築面積896平方米。塑有關羽、關平、周倉、老君、玉皇、財神、唐皇李世民、三官、觀音、文殊、普賢、十八羅漢、雷公、電母、眼光、地母、燃燈、藥王等菩薩和神像62尊,其中木刻5尊,泥塑15尊,玉佛1尊,余為石刻。生活區建築面積768平方米,建有戲樓1座,廚房、道士、居士住房、客房23間,齋堂等生活設施齊備。觀內有池塘1口,面積34平方米。觀內外植樹4000餘株,風景幽靜,環境優美。
老君觀現有冠巾道士5人,住持為田誠宗,皈依居士600餘人,道教信眾萬餘人。每月農曆初一、十五為月課會。除此之外,尚有正月上九會,二月、六月、九月觀音會,三月娘娘會,五月單刀會,七月中元會,十月血盆會,十二月元滿會。其中最為隆重的是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娘娘會,有上萬人參加活動,不僅有本縣人參加,還有外縣、外省人(雲南、重慶、陝西、貴州)參加活動。

名稱來歷

因地處兩河中段,取其諧音得名。

政區沿革

清光緒年間建場。1949年為中和鄉,屬中江縣,1953年劃歸樂至縣,1958年改公社,1982年更名為中和場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設中和場鎮,金鐘鄉併入。

轄區範圍

2011年末轄黃龍灣、白鶴、人民、三合、太平、石缸灣、獅子橋、紅星、高石梯、兩河、中和、賣柴埡、黃嶺、高山、江家灣、老河、印盒、魏家壩等18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500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73人,城鎮化率6.29%。另有流動人口6180人。總人口中,男性13051人,占52.2%;女性11957人,占47.8%;14歲以下3490人,占14% ;15~64歲14412人,占57.6% ;65歲以上7106人,占28.4% 。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4968人,占99.84%;少數民族40人,占總人口的0.16%。2011年人口出生率8.46‰,死亡率9.26‰,人口自然增長率-0.8‰。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2千米,總面積45.3平方千米。其中陸地45.3平方千米,占99.2% ;水域0.34平方千米,占0.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87人。

特色產業

熊滷鵝

百年老店熊滷鵝

當走在中和場鎮街上,一股悠悠的鹵香直沁心脾,尋香而至,一家“百年老字號老九滷鵝”的小幅招牌已經映入眼帘;一塊由資陽市人民政府2006年12月頒發的“授予樂至縣中和滷鵝店《滷鵝》為資陽名小吃”的鍍金牌匾熠熠生輝;今年46歲的店主熊繼兵和妻子趙俊華正在店前忙碌。

陳毅元帥誇過熊滷鵝

當地人稱,熊滷鵝於解放前便小有名氣,不時吸引相鄰的中(中江縣)、遂(現蓬溪縣)的遠道食客慕名而至。

據店主熊繼兵介紹,這家店子系他的父親所傳。他的父親叫熊知六(1924年——1986年),小時候,由於家中兄弟姐妹多,其父熊知六從小就被抱給了一個沒有子嗣的堂叔,也就是熊繼兵的堂爺爺。堂爺爺家是做生意的,開的是飲食小吃店,主營麵食和滷菜。他的父親耳濡目染,從小就跟著養父母學習滷製技藝,並繼承了產業。

熊知六雖然沒有讀過什麼書,但他腦袋挺活絡。為了將技藝發展,把生意做大,增加知名度,1956年起,熊知六無論下鄉勞動還是走親訪友,都帶一些滷製品去販賣。民眾品嘗後無不稱其色香俱佳,回味無窮。

1958年,陳毅元帥回鄉,全縣調集名小吃,熊滷鵝製品作為樂至縣特產專程送到縣城,陳毅元帥品嘗後,非常高興地對縣、鄉領導說:“樂至名小吃很不錯嘛,這個熊滷鵝就很有好味道。”

中和場鎮一位89歲的老人楊全興回憶道:“那個時候,熊知六的滷菜手藝很好,我們街上的、村上的,還有其他鄉鎮的人都喜歡吃他的滷製品,因為他的滷菜用料精細,講究火候,味道很獨特,吃了還想吃。”

一鍋滷水用了幾十年

說起熊滷鵝的味道獨特,店主熊繼兵說,用料、火候上的確有講究。他透露,他專門有個鹵房,裡面有一鍋用了幾十年的滷水,重約200——300斤,用一大罐子窖著的。

“鵝源系農家散養的土鵝,飼料以青草、糧食為主,鵝齡須在一年以上兩年以下的老鵝,唯該年齡段的鵝製品色澤鮮亮、味道香濃、肉質鮮嫩。其配料為八角、三奈、茴香等上百種中草藥。”

“一隻鵝從買回到宰殺、全毛、開膛破肚,至少要耗費半個小時,再鹵上2個小時,可以說耗時非常長。”

獨特的製作工藝和上乘的名貴草藥使滷鵝入口酥軟,油而不膩,口感滑嫩、營養滋補,令人唇齒留香,回味悠長。

店主熊繼兵說,做滷菜生意很辛苦,一天下來人非常疲倦。他上頭有4個哥哥1個姐姐,哥哥姐姐們有的務農、有的任教、有的當屠夫、有的賣百貨。惟有排行最小的他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他侄兒侄女們也都不做滷製品。

老闆娘趙俊華說,“我的女兒畢業於四川外語學院,現在在寶林國小上班,看到我們很勞累,這門手藝,連女兒都不肯學。”

百年老店帶動周邊養殖業發展

好的招牌、精選的原料加上高超的烹飪技術,正是熊滷鵝滷製食品生意長盛不衰的原因。

現在,熊滷鵝百年老店早已聲名遠播,老店規模也進一步擴張,其營業面積由原來的40平方米擴大到了230平方米,日銷售滷鵝在幾十上百隻。

熊繼兵驕傲地說,他父親和他都分別帶過多個徒弟,現在分別在成都、重慶、上海、北京等地發展,“樂至城頭有個‘鄧鴨子’都是跟我學的呢,學了10多年,現在在縣城開起2、3家分店呢”。

中和場鎮黨委書記艾全福說,“熊滷鵝製品以無公害、無污染的土鵝為原料、以無色素、獨特的製作工藝贏得了綠色食品的美譽,深受廣大食客青睞,每天顧客盈門,現已經遠銷成都、重慶、廣州等地。熊滷鵝製品的暢銷,也促進了中和場鎮及周邊鄉鎮養殖業的發展。”

養兔業

四川中和場鎮 四川中和場鎮

近年來,樂至縣中和場鎮通過大戶、專業戶帶動村民發展,從幾年前僅一個養兔專業戶發展到如今100餘個大戶,養兔業成了中和場鎮一大特色產業。

主要景觀

四川中和場鎮 四川中和場鎮

老君觀位於樂至縣中和場鎮中和村、石缸灣村和兩河村之間的老君山上,海拔549.9米,侏羅系蓬萊鎮組紫褐色砂岩和泥岩互層,面積約有14000平方米。山體呈北東走向,山以觀名。觀內塑有老君,故名老君觀。據《中江縣鄉土志》和《中江縣宗教志》記載:“老君觀原名老廟子,後改今名。始建於西漢元間,重建於宋紹聖二年(1095)”。相傳,宋哲宗趙煦曾到過此廟朝拜,觀保存聖架,至今完好。廟大,塑像多,時間久遠,成為潼川府三大觀之首。

老君觀歷史悠久,歷經唐、宋、元、明、清各代,觀堂建築宏偉,布局雅致,原有三重堂,第一殿武聖殿,第二殿老君殿,第三殿玉皇殿。觀有田土120餘畝,租給4戶佃農耕種;草山幾個大坡,賣柴草可供10餘人的全年生活費用。住觀道人多,香火旺,每年娘娘聖會,演川劇,唱大戲,連續數日,小商販雲集,香客絡繹不絕,尤為熱鬧。到了清末和民國時期,觀才由和尚主持,並塑多尊佛和菩薩塑像,觀成為佛和道的寺觀。共塑佛菩薩和神像821尊。

老君觀原屬中江縣轄,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土地改革”運動,觀產被沒收,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耕種。觀內和尚還俗,回家鄉務農。1953年劃歸樂至縣轄。1955年觀無人管理,觀房被撤,用作修解空寺村國小之用。觀房及佛菩薩和神像均遭毀。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縣委、縣政府落實宗教政策,當地信教民眾開始恢復道教生活。1993年2月,眾多道教信徒自發組成復建領導小組,籌備、規劃老君觀的恢復、修建工作,募資集財,捐材獻工,得到道教徒的鼎力資助。年余,千年古觀換新顏。

老君觀現有殿堂5殿,第一殿武聖殿,第二殿老君殿,第三殿玉皇殿,第四殿唐皇殿,第五殿財神殿,建築面積896平方米。塑有關羽、關平、周倉、老君、玉皇、財神、唐皇李世民、三官、觀音、文殊、普賢、十八羅漢、雷公、電母、眼光、地母、燃燈、藥王等菩薩和神像62尊,其中木刻5尊,泥塑15尊,玉佛1尊,余為石刻。生活區建築面積768平方米,建有戲樓1座,廚房、道士、居士住房、客房23間,齋堂等生活設施齊備。觀內有池塘1口,面積34平方米。觀內外植樹4000餘株,風景幽靜,環境優美。

老君觀現有冠巾道士5人,住持為田誠宗,皈依居士600餘人,道教信眾萬餘人。每月農曆初一、十五為月課會。除此之外,尚有正月上九會,二月、六月、九月觀音會,三月娘娘會,五月單刀會,七月中元會,十月血盆會,十二月元滿會。其中最為隆重的是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娘娘會,有上萬人參加活動,不僅有本縣人參加,還有外縣、外省人(雲南、重慶、陝西、貴州)參加活動。

1994年12月11日,縣人民政府民族宗教辦批准老君觀為道教活動點。1996年8月,全國道教協會會長傅元天和四川省道教協會會長陳代瑛來觀視察,指導道教工作。

老君觀在觀管理委員會領導下,正努力引導道教信眾與社會主義相適應,構建和諧宮觀,恢復千年古剎而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