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道堰鎮

四川三道堰鎮

從成都沙灣會展中心出發,沿著沙西線一直向西,驅車只需15分鐘,一座大型仿古牌坊便躍然眼前。這裡,便是有著古蜀水鄉之稱的――三道堰鎮。全鎮幅員面積18.62平方公里,人口1.92萬,轄6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居委會。三道堰鎮1996年11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為“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2年9月被成都市政府確定為“成都市小城鎮建設特色鎮”,2007年1月被成都市政府列為全市60個優先發展新市鎮之一,至今已發展為獨具特色的古蜀水鄉休閒旅遊新市鎮。

鎮名由來

三道堰鎮是成都平原上唯一有兩條河流縱貫全境且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其得名因古望帝和從帝在柏條河治水期間,用竹簍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頭導水灌田而來。地處成都市母親河府河上游,岷江的兩大支流――徐堰河、柏條河並行穿越鎮域而過,水源豐富,水質清澈,親水性好,生態環境優美,素有古蜀水鄉之稱,是歷史上有名的水陸碼頭和商貿之地。鎮域內無工業污染企業,鎮內的柏條河和徐堰河兩大河流是全國水質最優的河流,也是西南最大的自來水廠——成都市自來水六廠的水源提供地,承擔著成都市90%以上的供水。

區位優勢

三道堰鎮三道堰鎮位於成都市近郊,東與郫縣團結鎮毗鄰,西與郫縣唐元鎮、新民場鎮接壤,南與郫縣紅光鎮相連,北與彭州市、新都區相鄰。距成都市區19公里、15分鐘車程,距郫縣縣城6公里,距繞城高速公路8公里。境內有國家級二級公路郫彭路縱貫南北,沙西線橫跨全鎮,以及連線沙西線和三道堰城區的水鄉大道,中心位置突出,交通十分便捷,商貿活躍,對周邊地區經濟具有較強的帶動的輻射作用。

三道堰鎮是成都平原上唯一有兩條河流縱貫全境且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其得名因古望帝和從帝在柏條河治水期間,用竹簍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頭導水灌田而來。地處成都市母親河府河上游,岷江的兩大支流――徐堰河、柏條河並行穿越鎮域而過,水源豐富,水質清澈,親水性好,生態環境優美,素有古蜀水鄉之稱,是歷史上有名的水陸碼頭和商貿之地。鎮域內無工業污染企業,鎮內的柏條河和徐堰河兩大河流是全國水質最優的河流,也是西南最大的自來水廠——成都市自來水六廠的水源提供地,承擔著成都市90%以上的供水。

歷史文化

三道堰鎮古鎮靜靜地躺在百里長河,千年流水帶著岷水的情感梳理著古鎮秀美的容顏。只因有這一河好水的滋潤,才使得這古鎮浸透了水光月色,流淌著悠長古韻,積澱了古老川西厚重的底蘊。城鎮建築以親水性為主題,臨水而築,以灰瓦白牆、小青瓦屋頂、高低錯落的風火山牆、挑梁等為特徵的徽派建築與川西民居風格溫情結合,是古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年農曆端午節舉辦的龍舟會,以賽龍舟、搶鴨子、放河燈、歌舞表演、川劇座唱、書畫展覽等活動為主要內容,熱鬧非凡、人山人海,是三道堰鎮久負盛名的傳統文化節日。鎮域內有堰橋、堰橋文化廣場、“三道堰”休閒公園、橋頭花園、“三道堰古鎮”大牌坊、“水鄉坊”、“濱河坊”等仿古牌坊和建於1923年的永定橋、中共郫縣第一個支部成立所在地和郫縣革命的發祥地――青塔寺、充滿傳奇和地域特色的古水陸碼頭、望江樓、聞水閣等特色景點,反映水鄉圖語的牆體畫耐人尋味。正逐步恢復建於明朝的“五省會館”(湖廣館、廣東館、福建館、江西館、陝西館)、詞庫等特色景點。三道堰鎮也是登山英雄彭仲穆的家鄉。

基礎設施

三道堰鎮三道堰鎮首座交通“紅綠燈”在鎮環城路與郫彭路交叉口建成投入使用,為過往民眾的通行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三道堰鎮黨委、政府也將以此為標誌,開始新一輪的水鄉休閒旅遊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環城路、濱河旅遊快速通道、新團路三道堰鎮段和鎮文化活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交通:離成都19公里,僅20分鐘車程,距縣城僅6公里,郫彭路橫貫南北,沙西線從鎮東北穿過,沙三線連線沙西線和城區,村村通路。

水:鎮內目前有西南地區最大的自來水廠——成都市自來水六廠,每日生活供水量100萬噸。解決成都市區80%的供水,城市基礎設施第一個BOT供水項目已併網供水。

電:三道堰電力資源豐富,有裝機容量3750千瓦的羅家橋水力發電廠;新建成的35千伏輸變電工程已投入運營。

氣:鎮內有日供氣3萬立方米的天然氣配氣站。

通訊:光纖電視、通訊已實現村村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都在境內設有基站,實現通訊無盲區。

發展優勢

三道堰鎮素以“古蜀水鄉”著稱的三道堰鎮,是歷史上有名的水陸碼頭和商貿之地,是一座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川西名鎮。

三道堰鎮淋浴改革開放的春風,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通訊、獨特的自然生態和農副產品資源優勢,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先後獲得“全國農業生態保護區”和“四川省小城鎮試點鎮”等多項殊榮。已有望陽閣、和境山莊、閱江樓、西港碼頭等星級農家樂,“堰上”生態休閒住宅正在建設中,多家企業相繼匯集在這片熱土上投資置業。

在新的世紀裡,三道堰鎮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面對難得機遇與嚴峻挑戰,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抓住第一要務,按照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要求,以爭創一流工作業績為動力,堅持培育產業、聚集人氣、改善環境、提升形象、促進發展的思路,齊心協力,真抓實幹,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產業培育和城鎮化進程,努力構建規範化服務型政府,積極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三道堰鎮正在按“一城兩河三線”的發展思路,重點以培育親水休閒、運動休閒等旅遊產業和房地產開發為突破口,著力構建古蜀水鄉旅遊特色鎮。

人文景觀

三道堰鎮1996年實施舊城改造以來,城鎮規劃以建設可持續的人居環境為主線,突出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思路。將建設風格定為“川西民居、水鄉特色”。通過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形成依河而居、傍花隨柳的居家環境。小橋、流水穿插其間,顯現出一幅安定、詳和的風情畫卷。

三道堰鎮建築特色以“親水性”為主題,沿柏條河兩岸的吊腳樓、吟詩樓、品茶樓、書畫樓、棋牌樓、飲食文化樓、觀景樓圍繞在永定橋周圍,遙相呼應。微風拂過,碧幽的水面波光鱗鱗,置身其中頓感境深意長,讓人留連忘返。

城鎮建築總體部局通過對層數的控制和建築平面的布置,顯現出錯落有致的小青瓦坡屋頂、高低錯落的封火山牆、伸出檐的桃廊、有規律凹凸的陽台、平台與坡頂的交錯,再現傳統川西民居豐富多變的造型。

城鎮區域內的建築色彩以青瓦、白牆為主色調,綠樹紅花、青石河欄、卵石小道逶迤其中,在生態花園的映襯下,使小鎮在古樸中充滿芬芳氣息,實現傳統與現代共生,城市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每年五月端午節的“龍舟會”,是三道堰鎮久負盛名的傳統文化節。直至2006年,已成功舉辦了51屆。一年一度的“龍舟會”,以賽龍舟、搶鴨子、歌舞表演、川劇座唱、書畫展覽等文體活動為內容。加上物資交流大會,吸引了周邊眾多客人前來趕集觀光,繁榮了市場,聚集了人氣,提升了三道堰鎮的對外知名度。

三道堰鎮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黃辣丁”、“炒大蝦”、“戴大肉”等特色菜名揚千里,招徠八方美食家紛至沓來。河畔的休閒港、飲食樓、水上人家更是節假日休閒旅遊的好去處,遠離了大都市的喧囂,在綠草茵茵、鳥語花香的秀水河畔,讓人產生意境瑕想、平和安詳的情懷。

旅遊特色

三道堰鎮三道堰鎮實施舊城改造以來,城鎮規劃以建設可持續的人居環境為主線,突出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思路;建築特色以“親水性”為主題,建築風格利用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已初步形成“古蜀民居、水鄉特色”、濱河而居的人文環境。沿柏條河兩岸的川西民居建築錯落有致,再現了傳統川西民居豐富多變的造型;建築色彩以青瓦、白牆為主色調,綠樹紅花、青石河欄、卵石小道宛延曲折,使小鎮在古樸中充滿靈氣和趣味,實現了傳統與現代共生、城市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因優質的水資源,這裡盛產天然黃辣丁、沙網魚、紅豆魚等野生河魚,飲食文化豐富多彩。“黃辣丁”、“炒大蝦”、“戴大肉”等特色菜名聲在外,八方美食家紛至沓來。境內和境山莊、望陽閣、閱江樓、尚水、河壩苑等餐飲企業,傍河而建、環境優美,已形成每日接待6000人次的休閒餐飲接待能力。這裡有西南地區最大的馬術俱樂部——和境山莊馬術俱樂部,內有荷蘭皇家弗里斯蘭母馬三匹、荷蘭溫血馬、俄羅斯系馬駒、大量純血馬、純血種公馬、阿拉伯種公馬及純血母馬等共9個品種;周末閒來騎馬運動,不失為一種高尚健康的休閒方式。此外,倍受國家體育總局和業內人士關注,並多次獲國家嘉獎的北京飛人俱樂部,開闢了運用三角翼、動力傘、輪式雙人動力傘等飛行器進行編隊表演、特技表演、拉煙表演、晚間煙花表演、條幅展示表演、三角翼跳傘表演、航拍服務、體驗服務等飛行表演和體驗項目,得到了服務對象和遊客的高度讚揚。鎮域特色景點、特色體驗活動與豐富的水資源、優美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特色餐飲,造就了三道堰鎮獨具特色的濱河休閒旅遊產業健康發展。

產業發展

工業

鎮內有西南地區最大、保障成都市90%飲用水的成都市自來水六水、城市基礎設施第一個BOT供水項目及配套的助冽淨水劑公司和泰克電器、嘉興精密鑄鋼等規模以上企業及鑫鴻望食品、名匠木業等食品、製造工業項目。

水稻農業

勤勞的三道堰人民,依託傳統農業,開展了水稻制種、川芎和蔬菜種植,是國家級豐糧工程基地。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新農村建設項目--汀沙大蔥無公害蔬菜基地正緊鑼密鼓的建設。

三道堰鎮有二十餘年的雜交水稻制種歷史,是全縣重要的制種基地。縣種子公司,省農科院等單位在該地的制種總面積約7000畝,品種以崗優、崗多、汕優系列為主,年總產量1500噸左右。該鎮蔬菜種植規模較大,種類品種齊全。常年蔬菜面積2000畝,秋、冬蔬菜種植面積6000餘畝,擁有大蔥、大蒜、洋芋等特色蔬菜基地,分別布局在汀沙村,程家船村、界龍村。全鎮種植大蔥面積500餘畝,年產量約3800噸,其中常年蔥200畝,春、夏季產量在1800噸以上。秋洋芋900畝,產量540噸;春洋芋1000畝,產量600噸。大蒜1500畝,總產量約1500噸。還有大中棚蔬菜200餘畝,以生產苦瓜、茄子、番茄為主,主要分布在程家船、青塔、炮通等村。

三道堰鎮盛產樟州柚,全鎮利用林盤地栽種樟州柚近500畝,年生產量已達75噸,於每年10月中旬開始上市。還有一定規模的川芎、花木種植。全鎮川芎面積1100畝,總產量約200噸,主要分布於青槓樹,界龍、炮通等村。花木約50畝,有黃桷蘭、雪松、桂花、女貞、月季、塔柏,鐵樹等50多個品種,主要分布在八步橋,汀沙、程家船等村。全鎮小家禽養殖年出欄25萬隻,以蛋雞、土雞、土鴨、肉鴨、商品兔養殖為主,每年可提供各類禽蛋共1000餘噸。並有種鵝規模200隻以上的專業大戶3戶,年生產種蛋共約5萬個;美蛙養殖場1個,規模5畝,年產量達1萬斤以上。

城鎮建設

三道堰鎮該鎮聘請專家進一步完善了三道堰城鎮規劃修編。集中精力對城鎮文昌宮片區、汀沙農民新居、八步橋農民安置小區、羅家橋等6個片區進行了拆遷改造,共完成拆遷面積6.9萬平方米,新建面積10.3萬平方米,推動了300餘戶1000餘農民向城鎮集中。該鎮城區面積已由改造前的0.2平方公里發展到0.5平方公里;針對鎮財政資金饋乏的現狀,積極採取多種融資方式,千方百計籌措資金2000餘萬元,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目前,沙三線已全面建成通車;水鄉大道、文昌宮路、水井坎街和永定街南延段等“三縱三橫”城鎮道路骨架建設基本完成;文昌宮市場已建成投入使用,八步橋市場正在抓緊建設;景觀廊橋建設已全面完工;景觀索橋已完成地堪、設計等前期準備工作;注重城鎮配套設施建設,先後建成了汀沙花園、橋頭花園和順堰上街休閒花園。規範了城鎮的門牌、指路牌、標牌等。設定了“三道古堰”遺址牌和三道堰鎮的名人介紹牌,增添了城鎮的文化內涵;加強城鎮環境綜合治理,將城鎮管理延伸至秦家廟段和八步橋段,將城區清掃保潔推向市場,由專業物業公司管理。先後投入資金70餘萬元完成了3.5萬平方米的郫彭路三道堰段臨路建築風貌改造和部分光彩工程建設,投入資金20餘萬元對城區段路燈進行了改造;加大力度對柏條河和徐堰河城區段環境和排污管理,嚴格按水源管理和河道管理要求清淘、疏理,堅決制止直接排污行為,鎮容鎮貌煥然一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