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微服出訪登上了和悅洲的江岸,他對洲上滿眼蔥綠的蔬菜,連連讚不絕口。並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對這裡的多種蔬菜一一作了品嘗。“晤,美哉,美哉!朕有生以來,首品如此美味佳肴!”這裡有兩種可能,一是乾隆出生在北方,難見江南的水明水秀,愛屋及烏,連江南艷綠的小菜也給深深地愛上了;二是這位長居深宮的帝王,終年食用在肉林酒海里,肉食品食膩了,轉換一下新鮮小菜的口味,自然也不無產生另一種特殊的美感。不論皇帝吃小菜是真是假,但憑藉此傳說,足可見大通和悅洲的小菜不同一般,由來已久。
大通的小菜市場,多少年來一直經久不衰,四季豐盛,花色齊全,蔬菜類的品種,在這個江岸小鎮上,幾乎是應有盡有,此乃一般外地所少見。春季有芹菜,蓬蒿,萵苣,芥菜,菲菜;夏季有冬瓜、黃瓜、茄子、辣椒、豆角、白菜芽、四季豆、南瓜頭、絲瓜……等;秋季有白菜、扁豆、大豆……等;冬季嚴寒,作物生長慢,然這裡的蔬菜卻有增無減,且色味更精佳,如芹菜芽、菲菜芽、包菜、花萊、黃心菜、烏心菜、大蒜、香蔥,綠油油,水稜稜,春意盎然。
大通和悅洲小菜的特點,主要是豐潤、新鮮、脆、嫩。這與優越的地理條件有關:地處江南,雨水充沛,日照長。和悅洲鐵板洲等地的菜農們,所耕之菜地,大都是肥沃蓬鬆的油砂土,極宜周期短、生長快的各類蔬菜種植和生長。加之這裡曾經是數萬人的城市,糞便多,肥源足。“小上海”里的富商大賈們,又都是些精於吃用的“美食家”們,這就迫使和悅洲上的菜農們,勤於耕耘,四季翻新品種,提高蔬菜質量,才能滿足商民們的需要。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大通和悅洲特有風格的蔬菜。這風格一直保持到今天不變。
菜市場布局合理,分布得當。和悅洲上段在四宮殿,下段在關門口。大通除街頭零售外,另有一部分專賣蔬菜、占有正規店面的蔬菜商店。這於當時在其它小鎮上也不多見。大通菜市場的另一個特點是“早”。不象銅陵城關成天賣萊,一般在早八點便結束,以不影響交通和其它各業經營。它有這個條件,一河之隔,渡船頻頻,菜農和萊販們半小時內即可往返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