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四季青鎮
境內道路縱橫交錯,交通便利通暢,距杭州市中心3公
里,為江乾區人民政府駐地。
鎮人民政府辦公大樓
【鎮名來歷〓建置沿革】四季青鎮因地屬蔬菜區,取四季常青之
意而得名。1958年,以江乾區沿江辦事處所轄範圍為基礎,建立四季青公社。1961年,
更名烏龍公社。1966年,復稱原名。1984年,為四季青鄉。1994年,撤鄉建鎮,現轄8
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有鎮村企業260餘家。
【改革開放以來大事記】1979年1月,投資100萬元,建成四季青
旅店,被《人民日報》作為新聞登載報導。1984年春,政社分設,建立四季青鄉人民政府。
1985年10月,投資120萬元,建成全區農村首家敬老院。1987年,連獲省民眾文化工作先進
集體,省體育先進鄉,鄉文化站被評為省一級文化站。1988年12月30日,三堡船閘竣工。19
89年10月,四季青服裝市場創辦,邁出建設市場強鎮第一步。1990年4月,被國家民政部評
為全國首屆百強鄉鎮中的“十佳”,獲“大地杯”殊榮。1992年,獲全國農業先進集體稱號;豇豆新品種之豇28—2號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無支原體新生牛血清被中
國科學院細胞庫推薦為細胞使用材料,填補了國內空白;維康牛奶和學生營養午餐通
過省市級鑑定,填補了省內空白。1993年1月,組建成立大光明集團公司(至1998年,全鎮相
繼組建航達、金義、四季青服裝、永盛、常青蜂業、常青實業、景芳、中豪等一批集團公司
);9月,三堡二線船閘動工興建。1995年,全鎮各村普及了自來水,接通了有線電視,
村級道路均達到水泥硬化。1996年1月,近江、望江、玉皇3村劃歸上城區。1997年,投資30
00萬元,占地面積1.7萬平方米的三堡文化中心興建;三堡村被評為省社會主義新農
村建設示範村;鎮人民政府獲全國民政全優鄉鎮稱號。1998年7月,杭州第二電纜廠
通過IS09000質量標準體系認證。
【農業生產特色鮮明】四季青鎮享有“活魚庫”、“鮮奶庫”的美譽,承擔杭州四分之一的副食品供應任務。投資6000萬元建設培育的三堡、景芳農業示範
園區和常青特種菇類示範園區已初具規模,蔬菜、鮮魚、禽蛋、家禽、特種水產、奶牛、蘑
菇、花卉等8個生產基地成為全鎮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的龍頭。常青蜂製品是全區出口創匯的
大宗農副產品,遠銷港澳台和歐美市場,年創匯近千萬美元。
【市場強鎮漸具雛型】依託沿城、沿路、沿江地理優勢,因地制
宜,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全鎮專業市場建設躍上新台階。1998年,三叉村先
後開辦東方家私市場、燈具裝飾市場、新時代裝飾裝潢市場,使鎮、村辦專業市場增至14
家
,擁有市場營業房15000餘間,年成交額達到85億元。境內杭海路、秋濤北路兩邊市場林立
,交易旺盛,形成了服裝市場商業街和裝潢建材市場商業街的特色。
【屋頂型純鮮牛奶生產線投產】面對國內外名牌高檔奶製品搶灘
杭州,杭州四季青乳品廠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引進美國屋頂型純鮮牛奶生產線,填補了杭州
高檔純鮮牛奶生產空白。該生產線經精心設計,安裝調測,11月18日正式投產。年產雙峰牌
950毫升、500毫升、240毫升等規格的屋頂型紙盒包裝純鮮牛奶700萬盒。
屋頂型紙盒包裝純鮮牛奶
【新建3個農居點】四季青鎮在“住宅別墅化、道路標準化、社區
園林化、生活城市化”的村鎮建設中繼續取得成效。在三堡村、五福村率先實施“統一規劃
布局、統一成片建設、統一分配管理”,規劃建設農居點的示範作用下,1998年,全鎮投資
2.92億元,建成水湘、景芳華家池、三叉等3個農居點,現代化農民公寓總面積達26萬平方
米,為提高居住環境質量,新建農居點綠色面積達到20%。
【一方名村——景芳村】景芳村位於慶春門外,太平門直街穿村
而過。村東北有景芳亭,村以亭名。全村農戶659戶,2880人,設9個村民小組,有獨立核算
企業13家。村景整潔優美,農民公寓櫛次鱗比,集體經濟實力雄厚,村民生活文明富裕。景
芳村在率先普及煤氣、實現有線電視普及入戶、村級道路水泥硬化、完成村鎮建設規劃、租地建立公墓區等方面均居全市農村前列。全村246名退休農民,月人均退休金500元,為全市
農
村最高。1998年,村集體自有資金1.69億元,職工人均收入16108元,農民年人均收入8022
元。是市級文明單位、潔美村坊和區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
【一方聞人——祝浩泉】祝浩泉,1945年出生,三叉村
人。大專文化程度,經濟師。早年做過供銷工作,後任三叉水泥預製廠廠長、三叉村委會副
主任,現為四季青服裝集團董事長、總經理。1989年初,鄉辦綜合市場經營不善,瀕臨倒閉
。被薦接任市場工作後,調整經營策略,親赴溫州招商,以30萬元貸款,45位經營業主為基
礎,轉辦服裝市場,並率先施行稅務包乾制。經10年艱苦創業,自我積累,滾動發展,建成現有建築
面積5.5萬平方米,2500餘間營業房,固定資產逾億元,年成交額52億元的大型服裝專業市
場。1995年,組建成立四季青服裝集團。市場進入全國百強市場行列,先後獲中華優秀企業
,省規範化市場、文明市場等榮譽。他被評為全國供銷系統先進工作者,是杭州市第九屆
人民代表
大會代表。
【消逝的習俗——捂韭菜】韭菜,屬多年生宿根植物,分綿韭、
雪韭。捂韭菜,是生產韭芽(亦稱韭黃)的專技。四季青特產雪韭芽曾為一方名品,種植歷史
悠久,名聞遐邇。捂韭菜,技高菜農可作之。寒露時節,菜長近尺,即分壠扎梢,菜根培薄
土
,壠中澆糞肥,肥不可及葉上,以防爛葉;肥稍乾,去梢部草扎,均勻分次培土壅菜,至覆上頂層土,再用鐵鍬拍平拍光壠土,防雨水浸淋塌壠。春節前,可收割。菜農用長柄鐮刀,對準菜壠部位,用力平行拉割倒行,入刀處不能高,也不能低。高則留下菜芽,浪費可惜;低則傷及鱗莖,影響來年生長。割後,用小鐵耙小心剝離壠土,取菜置水中輕漂慢洗,除
去泥土腐葉。此時,雪韭芽顯鮮香嫩白品質,可上市供應,成為市民盤中美味。今農技發展
,四季均有韭芽見市。但四季青鎮因近年杭州城建東移,大量菜地徵用,菜農轉向務工經商
為多,捂菜一技,傳之外地,鎮內少見操之。現杭州市場上供應的韭芽多產之彭埠、下沙一
帶,品種綿、雪參雜,以綿為多。
發展歷史
四季青街道因地屬蔬菜區,取四季常青之意而得名。1958年,以江乾區沿江辦事處所轄範圍為基礎,建立四季青公社。1961年,更名烏龍公社。1966年,復稱原名。1984年,為四季青鄉。1994年,撤鄉建鎮,2002年撤鎮改街道現轄轄7個社區:定海、三叉、三堡、五福、水湘、唐祝、錢江苑。
成果及榮譽
1990年4月,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首屆百強鄉鎮中的“十佳”,獲“大地杯”殊榮。1992年,獲全國農業先進集體稱號;豇豆新品種之豇28—2號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無支原體新生牛血清被中國科學院細胞庫推薦為細胞使用材料,填補了國內空白。維康牛奶和學生營養午餐通過省市級鑑定,填補了省內空白。
農副產品
四季青街道享有“活魚庫”、“鮮奶庫”的美譽,承擔杭州四分之一的副食品供應任務。投資6000萬元建設培育的三堡、景芳農業示範園區和常青特種菇類示範園區已初具規模,蔬菜、鮮魚、禽蛋、家禽、特種水產、奶牛、蘑菇、花卉等8個生產基地成為全鎮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的龍頭。常青蜂製品是全區出口創匯的大宗農副產品,遠銷港澳台和歐美市場,年創匯近千萬美元。
第三產業發展
四季青街道依託沿城、沿路、沿江地理優勢,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街道專業市場建設躍上新台階。1998年,三叉村先後開辦東方家私市場、燈具裝飾市場、新時代裝飾裝潢市場,使鎮、村辦專業市場增至14家,擁有市場營業房15000餘間,年成交額達到85億元。境內杭海路、秋濤北路兩邊市場林立,交易旺盛,形成了服裝市場商業街和裝潢建材市場商業街的特色。在“住宅別墅化、道路標準化、社區園林化、生活城市化”的村鎮建設中繼續取得成效。在三堡村、五福村率先實施“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成片建設、統一分配管理”,規劃建設農居點的示範作用下,1998年,全鎮投資2.92億元,建成水湘、景芳華家池、三叉等3個農居點,現代化農民公寓總面積達26萬平方米,為提高居住環境質量,新建農居點綠色面積達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