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蘭街道

丁蘭街道

丁蘭街道位於杭州市江乾區東北部。東臨餘杭區、西接下城區、南連滬杭高鐵和筧橋機場、北靠皋亭山。總面積15.6平方公里。其中,上塘河以南10.5平方公里,上塘河以北5.1平方公里。下轄24個社區、2個行政村和2個股份經濟合作社,常住人口近8萬。 丁蘭街道景色優美,毗鄰皋亭山旅遊景區、千桃園、風情小鎮、龍居寺等人文自然景觀,是遠近聞名的孝道之鄉:東漢王朝命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的丁蘭的故鄉,後人為紀念丁蘭所建的丁橋、蘭橋至今仍存,丁蘭街道也因此得名。北靠孕育豐富歷史文化的皋亭山,坐擁杭州第一條人工河-上塘古運河,以“三面城鎮一面山、一河春水穿城過”環境特色,推出城北中央水景公園、杭州市孝文化館、孝文化城市公園、智慧型游步道、智慧禪修、茶園民宿及4D影院等特色智慧配套,打造4A級智慧景區環境設施。

區域概況

丁蘭街道 丁蘭街道

丁蘭街道位於杭州市江乾區東北部。東臨餘杭區星橋街道、西接下城區石橋街道和拱墅區半山街道、南連滬杭高鐵和筧橋機場、北靠皋亭山。總面積15.6平方公里。其中,上塘河以南10.5平方公里,上塘河以北5.1平方公里。下轄24個社區、2個行政村和2個股份經濟合作社,常住人口近8萬。

丁蘭街道景色優美,毗鄰皋亭山旅遊景區、千桃園、風情小鎮、龍居寺等人文自然景觀,是遠近聞名的孝道之鄉(《二十四孝》丁蘭故居)。小鎮北靠孕育豐富歷史文化的皋亭山,坐擁杭州第一條人工河-上塘古運河,以“三面城鎮一面山、一河春水穿城過”環境特色,推出城北中央水景公園、杭州市孝文化館、孝文化城市公園、智慧型游步道、智慧禪修、茶園民宿及4D影院等特色智慧配套,打造4A級智慧景區環境設施。

2015年,丁蘭街道入圍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街道也是杭州市重大戰略“兩區三城九鎮三谷”之一,是目前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設唯一鎮級試點單位。作為“美麗杭州示範區·智慧江乾”的先行試點,丁蘭聘請清華大學智囊團精心打造未來發展藍圖。小鎮堅持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圍繞信息服務業、大健康產業、文創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等產業導向,推動智慧景區、智慧社區、智慧園區協同發展,著力打造以“龍頭產業為主、環境生態為基、創業創新為重、文化景區為襯”的特色小鎮。

歷史沿革

丁蘭清屬仁和縣,民國元年(1912年)錢塘、仁和縣並為杭縣。

民國27年(1938年)1月,日偽當局將杭縣轄境併入杭州市,同年10月復將其劃出,置杭縣。

民國35年(1946年),杭縣設臨喬、五西、瓶調、上泗4區,臨平、塘棲、喬司 、瓶窯、良渚、三墩、留下7鎮,亭趾、東安、五杭、博陸、乾元、小林、翁梅、 和睦、永熟、星亭、丁蘭、泉塘、丁河、超山、宏石番、崇賢、龍旋、四維、義橋 、平涇、肇元、仁和、雲會、永泰、東平、纖石、崇化、大陸、山橋、雙橋、塘河 、蔣邱、五常、履泰、嚴莊、龍塢、定山、樹塘、雲泉、周安、壽民、東清、新寧、回龍44鄉,丁蘭鄉屬臨喬區。

1950年5月,臨喬區分為臨平區與喬司區,丁蘭鄉屬喬司區。

1953年10月,杭縣丁蘭鄉劃入筧橋區,改為丁橋鄉。

1956年,杭州市人民委員會設立郊區辦事處。東新、瓜山、石橋、丁橋、九堡、七堡、筧橋、新塘、古盪等10個鄉由市直轄,由郊區辦事處領導各鄉的工作。撤銷艮山、上塘、筧橋3個區的建制。

1958年3月,復建筧橋區,轄筧橋、東新、石橋、丁橋、七堡、九堡、新塘、瓜山8鄉。9月,筧橋區筧橋、新塘、東新、石橋4鄉和丁橋、七堡2鄉的一部分,合併組建筧橋人民公社;九堡鄉和丁橋、七堡2鄉的另一部分,合併組建九堡人民公社。

1959年1月,撤銷筧橋區建制,筧橋、九堡人民公社隸屬於半山聯社。

1960年,拱墅聯社和半山聯社合併,定名錢塘聯社。丁橋管理區從筧橋人民公社中分離出來,劃入錢塘聯社下屬的杭州市農場企業公司。

1961年5月,筧橋人民公社劃分為筧橋、彭埠、烏龍、石橋4個人民公社。8月,杭州市農場企業公司丁橋管理區併入石橋公社,石橋公社更名為丁石公社。

1962年5月,錢塘聯社撤銷,丁石公社劃分為丁橋和石橋2公社,丁橋劃歸江乾區。

1967年1月,彭埠、烏龍、丁橋、石橋4公社分別更名為東風、四季青、大農和紅衛人民公社。1969年5月,筧橋、東風、大農、紅衛、四季青公社和筧橋鎮劃歸郊區。1976年1月,筧橋、東風、大農、四季青公社和筧橋鎮劃回江乾區。1978年12月,東風、大農公社分別復名為彭埠公社和丁橋公社。

1984年8月,筧橋、丁橋、彭埠、四季青公社,分別改為筧橋、丁橋、彭埠和四季青鄉。

1991年6月,丁橋撤鄉建鎮。

2014年9月,撤銷丁橋鎮建制,行政區域改由江乾區政府直轄,設立丁蘭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丁蘭街道現轄:

•社區(20):長虹社區、大塘苑社區、同協社區、建塘苑社區、趙家社區、三義苑社區、丁蘭社區、後珠苑社區、丁橋苑社區、長睦苑社區、大唐苑社區、東林橋社區、五會港社區、白馬莊社區、蕙蘭社區、美辰社區、明珠社區、河西社區、勤豐社區、楓景園社區;

•村(2):沿山村、皋城村。

人文歷史

千年古鎮丁蘭街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橫貫東西的古運河——上塘河,曾載著秦始皇巡視東南,康熙、乾隆爺數下江南。河北岸的皋亭山、黃鶴山,素為兵家必爭之地、風景旅遊勝地和佛教文化寶地:元軍統帥伯顏曾發兵二十萬南侵,與文天祥抗論皋亭山下;方臘曾率數萬義軍在此迎戰宋江招安軍;洪秀全曾在此率部大敗清兵。皋亭、黃鶴兩山近處眾丘環繞,山巒起伏,谷深幽靜,古木參天;登高望遠,古運河千舟橫渡腳下,河前一馬平川,近處黃龍浜似臥龍盤踞其間;遠處錢塘江似白練極目東海,西側杭州城廓盡收眼底。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山地以其旖旎的山水風光勝景,留下了帝王將相的遺蹤和忠臣義士的故事,蘇東坡、杜牧等文人墨客的題詠和數以百計的館、軒、寺、廟、庵等等,其間尤以眾多寺庵之首的龍居寺為最。十里桃花塢,數千進香船。皋亭山下曾經熱鬧似城,留下皋城之名。丁橋還是著名的孝鄉——東漢二十四孝之一丁蘭的故鄉。明末清初,丁蘭的後人為紀念這位大孝子,建了丁橋、蘭橋兩座橋。1958年人民公社運動中,由於東有星橋、西有石橋、南有筧橋,遂改名為丁橋公社。

經濟發展

丁蘭街道素以糧、麻、茶、水果為主業,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開了丁橋誠招天下客的大氣。經過多年的努力,至2005年,一個私營企業創業發展的基地——杭州私營經濟園區已初具規模並全力拓展開發,上百家來自省內外的私營企業在這裡興旺發達,海通木業、阿思家羽絨、祝強醫療設備、西林鏈條等企業從這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丁橋建經濟大鎮的支柱;隨著大杭州城區發展的構想和都市農業的發展趨勢,花卉、珍禽、特種水產養殖正逐步取代傳統農業,森禾花卉、三雄種苗、建塘水產、同協食用珍禽等省、市農業示範園從小到大,以其強勁的輻射力迅速推進了丁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丁橋集鎮綜合開發規劃的制訂和實施,使丁橋現代城鎮建設目標由藍圖變為現實;以龍居寺景區開發為龍頭,黃鶴山、皋亭山風景旅遊資源的開發已列入了杭州市的總體發展規劃,杭州“東南佛角”即將重現其間。

城鎮建設

2005年實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後,鎮容鎮貌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環境綜合品位得到了提升,為鞏固改善後的背街小巷,該鎮狠抓落實、明確職責,切實加強了背街小巷改善後的長效管理力度,進一步落實了城市“四化”長效管理。該鎮的做法是:

一、明確職責,理順管理體制。召開全鎮城管工作會議,成立鎮背街小巷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設管理綜合協調辦公室,明確鎮城管辦、綜治辦、執法中隊、環衛站等單位責任和義務,落實背街小巷中城市基礎設施的維護和環衛作業體制改革,強化城管執法的司法保障。

二、狠抓源頭,實行長效管理。全面推進城管執法進小巷工作,在整治後的背街小巷建立執法中隊隊員包點巡查制度。同時,在42條街巷採取“四定”、“四落實”措施,即定人、定點、定時、定責和管理力量落實、責任落實、時間落實和路段落實,狠抓日常管理工作。

三、突破難點,大力整治占道。制定了以“全面整治、重點突破”為方針的占道整治工作方案,做到目標具體,責任明確。城管執法中隊針對夜間燒烤點和夜市排擋占道經營等難點問題,成立整治專班進行集中整治,對集鎮周邊的筧丁支路、丁橋路採取每周一個重點進行平推式整治,文明路、曇華林路等一批道路的占道經營被取締,集鎮夜間占道得到控制,確保改善後背街小巷良好的環境秩序。

四、開展達標活動,提高背街小巷環境面貌。全鎮開展了背街小巷“無暴露垃圾”的達標活動。進一步完善環衛作業機制,做到“三定二包三明確”,規範了環衛站的管理與作業行為。加大了清掃保潔力度,對背街小巷清掃保潔實施包乾管理,嚴格獎懲,充分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街巷做到了每日清掃兩遍,垃圾定點儲存。垃圾清運做到“掃淨、存好、運光”,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清運率達到100%,使背街小巷暴露垃圾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集鎮的整體環境面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