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冬青科植物冬青的葉。
性味
味苦、澀,性涼。
歸經
歸肺、大腸、膀胱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祛瘀。
主治
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痢疾,脅痛,熱淋,燒燙傷,皮膚潰瘍。
用法用量
15-60g。外用適量,水煎外塗。
使用注意
四季青煎劑內服可引起輕度噁心和食慾減退,四季青塗布於早期燒傷創面也可有持續5-10分鐘的一過性疼痛。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殘枝、枯葉及雜質,略潤,切成絲,乾燥,篩去灰屑。本品為大小、長短不一的絲狀,革質。上表面光滑有光澤,灰綠色或暗褐色,下表面色較淺,主脈微隆。氣微清香,味苦、微澀。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
生理特性
冬青,常綠喬木,高可達12m。樹皮灰色或淡灰色,無毛。葉互生;葉柄長5-375px;葉片革質,通常狹長橢圓形,長6-250px,寬2-87.5px,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很少圓形,邊緣疏生淺鋸齒,上面深綠色而有光澤,冬季變紫紅色,中脈在下面隆起。花單性,雌雄異株,聚傘花序著生於葉腋外或葉腋內;花萼4裂,花瓣4,淡紫色;雄蕊4;子房上位。核果橢圓形,長6-10mm,熟時紅色,內含核4顆,果柄長約5mm。花期5月,果熟期10月。其喜向陽的、溫暖濕潤的氣候,土層深厚的肥沃的土壤栽培,常生長於疏林中。
產地
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地。
相關論述
1冬青之名始見於《新修本草》:“女貞”條下,云:“女貞葉似枸骨及冬青樹。”
2《本草圖經》:“燒灰,面膏塗之、治皸瘃殊效、兼滅瘢疵。”
3《本草拾遺》云:“冬青,其葉堪染緋,子浸酒去風血,補益。木肌白有文,作象齒笏。冬月青翠,故名冬青,江東人呼為凍生。李邕又云:出五台山,葉似椿,子赤如郁李,微酸性熱,與此亦小有異同,當是兩種冬青。”
4《本草綱目》始將冬青從女貞條中分出,並云:“凍青亦女貞別種也。山中時有之。但以葉微團而子赤者為凍青,葉長而子黑者為女貞。”
5《植物名實圖考》冬青條下有兩圖。左上方圖為一帶葉花枝,花序呈頂生圓錐狀,葉片全緣,應是女貞,在文中有雲“俗以接木樨花者,亦可放蠟”也是指女貞。而右下圖為一帶葉、果枝,果生於葉腋或枝幹上,葉緣具鋸齒,則為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