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道教聖地

山上祭奉“真武大帝”,稱為“非真武不足當之”,故名“武當”,為道教奉祀真武大帝的道場。 群山逶迤的武當山,是集幽、奇、秀、美為一體的道教名山。 南派則出於道教聖地武當山,人稱武當派,其拳術被稱為內家拳。

四座道教聖山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起始於東漢道教《太平經》的完成由張道陵創立。道教的四大聖地分別是:鶴鳴山、武當山、龍虎山、齊雲山。
聖地之鶴鳴山:鶴鳴山又作鵠鳴山,塔子山,又名東山,位於四川省劍閣古城之東,山勢陡峻,風景秀麗,從山麓起有石級數千,拾級而上直達山巔。現在山上留有道教造像數十尊,露天僅有一尊圓雕立體像,其餘皆刻於龕內,其中唐代大中十一年(8作鵠鳴山,又名東山,現在山上留有道教造像數十尊,露天僅有一尊圓雕立體像,其餘皆刻於龕內,其中唐代大中十一年(857年)所造天尊像,身穿寬領大袖道袍,足著首靴,是道教造像的代表作。
聖地之武當山: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部丹江口市境內的武當山,古有太和山,玄岳、太岳之稱,方圓400公里,東鄰襄樊市,西接十堰市(新興汽車城),是一個自然風光秀麗、文物古蹟豐富的旅遊勝地。武當山是鄂西主要山脈之一,以漢水南岸,屬大巴山東段分支。起自陝鄂邊境,止於襄樊市南,呈西北-東南走向,長260公里,海拔1000餘米,總面積312平方公里。它背依神農架,面對丹江口水庫,奇峰嵯峨,溪谷幽深,植被繁茂,道觀林立,景象萬千,是國家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澗、十一洞、十石、十池、九泉、九井、三潭、九台及元、明建築群等風景勝跡,居72峰之首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北宋書畫家米芾曾贊武當為“天下第一山”。
(外篇)武當山有“道教第一名山”之稱。山上祭奉“真武大帝”,稱為“非真武不足當之”,故名“武當”,為道教奉祀真武大帝的道場。全山方圓400公里,故有“八百里武當”之稱。群山逶迤的武當山,是集幽、奇、秀、美為一體的道教名山。勝景有72峰、36岩、24澗、11洞、3潭、10池、9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如金鑄玉雕的寶柱雄剌蒼天,素稱“一柱擎天”。武當山四季風光不同,景色各異,春天山巒滴翠,繁花似錦;夏日風雷激盪,雲飄霧繞;金秋林疏葉紅,滿目清新;冬季銀裝素裹,冰柱撐天。這些勝景古人稱之為“動八景”和“靜八景”。登峰遠眺,群峰猶如繁星點點,丹江水庫猶如一面明鏡。武當山人文景觀宏偉壯麗,素有“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之說。在古均州城至金頂70公里的建築線上,建成了8宮、2觀、36庵堂、72岩廟、39橋樑、12亭台等建築群,總面積達160萬平方米。這些建築均鑲嵌在峰巒岩洞和奇峰幽谷之中,布局巧妙,規模宏偉,技藝精湛。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派種繁多,但就其功法我風格而論,大體分為南、北兩大派系。北派源於佛教聖地嵩山少林寺,稱為少林派,其拳術稱為外家拳。南派則出於道教聖地武當山,人稱武當派,其拳術被稱為內家拳。因此武當、少林並稱為中華武術的兩大主脈,在武林中,素有“南尊武當,北宗少林”之說。道教非常重視修煉養生,其本質上是探討生命活動的規律,以求長生久視。武當武術就是武當道教在生命探索中產生出的結晶,是修身養性的動功技術演成成手戰之道的結果。據傳,武當內家拳的祖師是北宋徽宗時的武當丹士張三豐。他在武當修煉時曾看到喜鵲和蛇的一場爭鬥,“喜鵲上下飛擊,而蛇蜿蜒輕身搖首閃擊”的姿式給張三豐以極大啟示,就而悟通太極妙理,創造了風格獨特的武當拳術。武當武術的起源之說歷史上爭論頗多,但蛇在攻防之時採取的姿勢卻非常形象地演示出武當內家功夫的真諦,那就是“以柔克剛,後發制人,辯位於尺寸毫釐,制敵於擒撲封閉”。後經歷代宗師不斷的充實和發展,武當拳術又派生出眾多的門派和種類,內容十分豐富。其中包括“太極”、“形意”、“八卦”等拳術套路;太極槍、太極劍等各種刀劍械術;輕功、硬功、絕技及各種強身健體的氣功等。武當武術也由此走出深山,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內剛,行功走架如浮雲流水連綿不絕的獨特風格在武林獨樹一幟,成為中華武術的主要流派。武當武術與道教淵源甚深,陰陽消長、八卦演彎等是武當武術的理論核心,以此核心演化出的技法則講究剛柔相濟、以柔克剛。老子在《道德經》里本質地闡述了“柔剛、動靜、曲直”等等,對矛盾的辯證關係,那么武當武術出自奉老子為教祖的道教門檻里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武當山山川形勝,具有險、奇秀、峻、秀、幽等特點,正符合道家入山修仙的理想環境,故自古為道家所矚目。我國道教教義崇尚自然,主張返樸歸真,追求成仙入道。傳說早在西周時期,就有淨樂國王子真武來此修煉,並得道成仙,被後世奉為“真武大帝”。以後,歷史上著名道家如陰長生、呂純陽、陳摶、寂然子、張宇清、張三豐等,皆曾來此修煉,武當山亦就成為道教名山。真武,本名玄武,為古代“四象”神之一,是北方七宿的化身。北方七宿就是現在的北斗七星,它形狀如一隻龜,下面有騰蛇星,於是人們便賦予玄武龜蛇相纏的形象。北宋真宗年間,為避真宗祖父趙玄朗之諱,改名為真武。在道教中,玄武原本地位並不高,和青龍、白虎、朱雀一樣只是護法神,在天尊聖祖外出時充作儀仗。到了宋代,玄武開始升格,成為鎮守北方、威武勇猛、法力無邊的玄天上帝、真武大帝。武當山修建道觀始祖老子李聃的後代,大力提倡信奉道教,並在全國各地大興土木,建造道宮庵觀,當時武當山靈應峰上也建起了五龍祠等一批建築。以後歷經唐、宋、元各代的增建擴建,規模不斷擴大,但到元朝末年,由於戰爭,山上大部分建築毀於兵火。1399年,明燕王朱棣發兵南京,從他侄兒惠帝手裡奪取了帝位,稱為成祖,並遷都北京,在大規模營造北京皇城的同時,於明永樂十年(1412年)下令重修武當山宮觀,命工部侍郎郭璡率三十萬軍民工匠,在短短十年時間內,建造了淨樂宮、迎恩宮、玉虛宮、遇真宮、紫霄宮、南岩宮、五龍宮、太和宮和復真觀、元和觀等三十三處龐大的建築群。從古均州城一直修至主峰金頂。成祖上舉完全出於政治需要,由於他的政權是從自己的親侄子手中奪來的,唯恐部下和百姓不服,就大力宣揚“君權神授”,說自己是奉“真武大帝”之命來治世的。因此,當時對武當山的建設與營造北京皇城同樣重視,也使武當山成為我國眾多名山中唯一受到封建皇朝統一規劃、設計、投資、建設的一座名山。而今這些宮觀廟宇,除立於均縣城內的淨樂宮、迎恩宮,由於建造廟江口水庫,與均縣一起沉沒於水底外,其餘建築均保存完好。金頂和紫霄宮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經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派員考察、評審,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世界級文化古蹟勝地。
聖地之龍虎山: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漁塘鄉境,由酷似龍虎的二山組成,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區,原名雲綿山。相傳因第一代天師在此煉丹,丹成而見龍虎,故改名為龍虎山。
聖地之齊雲山:齊雲山又名白岳、雲岳,距安徽省屯溪市33公里,在休寧縣城西15公里處,海拔1000餘米,面積60多平方公里,因最高峰齊雲岩得名,以幽深奇險著稱。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二十四澗及其他許多洞泉飛瀑,與黃山、九華山合稱“皖南三秀”,素有“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