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菩薩道場

四大菩薩道場

. 中國四大菩薩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道場,即通常所說的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 道場是佛教術語,指佛祖或菩薩顯靈說法的場所。中國佛教除敬奉西方佛祖如來之外,還特別敬奉他的四個東來使者,也就是四大菩薩,因此,分別在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為他們各建立了一個道場。 中國有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它們又稱“四大道場”--相傳為四位菩薩分別顯靈說法的道場。 . 山西五台山供奉文殊菩薩 表大智 浙江普陀山供奉觀音菩薩 表大悲 四川峨眉山供奉普賢菩薩 表大行 安徽九華山供奉地藏菩薩 表大願 . ★五台山位於山西五台縣內,山有五台,故名五台山。傳說它是文殊師利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 ★普陀山位於浙江普陀縣,為舟山群島之一,相傳為觀音顯靈說法道場。古代來往日本、朝鮮等國之行旅,常停此候風,拜觀音,祈法語航行安全。 ★峨眉山位於四川峨眉縣,傳說是普賢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佛教稱峨眉山為“光明山”,道教則稱之“虛靈洞天”、“靈陵太妙天”。峨眉山山頂的光相寺,相傳為普賢菩薩顯靈說法的地方。 ★九華山在安徽省青陽縣境,傳說是地藏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佛教說地藏菩薩法力最大,至今保存完好的廟宇還有50多座,佛像6000多尊。

基本信息

四大菩薩道場溯源

菩薩的全稱是菩提薩埵(Bodhisattva)。菩提意為覺悟,薩埵意為有情。四大菩薩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也於十方國土弘揚佛法,令無數眾生同登快樂彼岸。

道場是佛教術語,指佛祖或菩薩顯靈說法的場所。中國佛教除敬奉西方佛祖如來之外,還特別敬奉他的四個東來使者,也就是四大菩薩。

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土的信徒從眾多的菩薩中選出三位,組成“三大菩薩”,又稱“三大士”,即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和普賢菩薩。後來又加上了地藏菩薩,變成“四大士”。文殊菩薩代表大智,觀音菩薩代表大悲,普賢菩薩代表大行,地藏菩薩代表大願。中國的信徒們為他們建立了各自的道場,又稱 " 四大菩薩道場"即中國四大佛山。故有“金五台(文殊菩薩道場),銀普陀(觀音菩薩道場),銅峨眉(普賢菩薩道場),鐵九華(地藏菩薩道場)”之說。

《普陀山志》稱:“佛經稱地藏、文殊、普賢、觀音諸佛道場,曰地、火、水、風,為四大結聚,九華,地也;峨嵋,火也;五台,風也;普陀,水也。

四大菩薩道場簡介

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征,文殊表智慧、觀音表慈悲、普賢表行踐、地藏表願力。
四大菩薩信仰之盛形成就了四大名山道埸,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的觀音菩薩道場,四川峨嵋山的普賢菩薩道場和安徽九華山的地藏菩薩道場,故稱為 “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從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說。

按照“ 智、悲、行、願“ 四大菩薩道場簡介如下:

文殊菩薩道場五台山,大智,從風,金五台,象徵“智慧”,坐騎青面獅口首仙即青獅;

五台山位於中國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地區五台縣東北隅,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據傳為佛教中文殊菩薩的道場。它座落與“華北屋脊”之上,景區總面積達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分別是東台望海峰、南台錦繡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葉斗峰,頂無林木,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這裡現有寺院台內39處,台外8處,共47處,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五台山也是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因此受到西藏、內蒙等地中國少數民族的尊崇。

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大悲,從水,銀普陀,象徵“慈悲”,坐騎金毛犼賽太歲即朝天吼;

普陀山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灣出口以東約100海里處,屬於舟山群島,全境為舟山市普陀區普陀山鎮。全島面積僅12.5平方公里,呈狹長形。最高處為佛頂山,海拔約300米。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座落海上的佛教勝地,具有“海天佛國”的美譽。普陀山相傳是觀音菩薩的道場,現有二十多座寺庵,其中最大是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普賢菩薩道場峨眉山,大行,從火,銅峨眉,象徵“德行”,坐騎黃牙老象即靈牙仙。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79.3米。地勢陡峭,風景秀麗,有“秀甲天下”之美譽。氣候多樣化,植被豐富,共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遊人討食,勝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廟約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廟,佛事頻繁。據傳為佛教中普賢菩薩的道場。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大願,從地,鐵九華,象徵“願力”,坐騎諦聽;

九華山位於中國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山勢雄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有“東南第一山”之稱。九華山漢時稱陵陽山,南朝梁陳間稱九子山,相傳唐代詩仙李白游山後做歌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故易名九華山。唐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卓錫九華,修行75年,99歲圓寂,被認為是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被闢為地藏菩薩道場。明清時達到鼎盛。九華山在鼎盛時期盛時有寺廟300餘座,現在開放寺廟有93座,其中國家重點寺廟9座,省級重點寺廟30座,佛像萬餘尊,文物2000餘件,僧尼700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