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洪武、永樂、成化、弘治等擴修、擴建,基本形成現存孔廟的規模,並為後人留下了著名的洪武、永樂、成化、弘治四通御製巨碑。
洪武碑
立於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是朱元璋“為祀岳、鎮、海、瀆,免祀雜神,專崇孔子”之御碑。碑文道:“朕奮起布衣,以安民為念,訓將練兵,平定華夷,大統以正,永為治之道,必本於禮。”又說:“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為天下師。”其政治用意,不言而喻。
永樂碑
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所立,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重修曲阜孔廟,朱棣便親自寫下了這幢御製孔子廟碑文,讚揚孔子“參天地、贊化育、明王道、正彝倫,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各得以盡其份”。命有司維修孔廟,“撤其舊而新之”。以期“作我士類、世有才賢,佐我大明,於萬斯年”。同時炫耀朱元璋尊孔之盛舉。
成化碑
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立,龜趺螭首,碑文說“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天生孔子,實所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藝開太平者也”,“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制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暫缺。”
弘治碑
立於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因碑文中有“金元入主中國,綱常掃地之時”一語,招惹清乾隆皇帝不悅,遂將碑亭拆掉,只剩龜趺孤碑了。
這四幢碑均用正楷書寫,結體方整,書法見勁,展現著漢字的獨特魅力,因而它們也備受中外書法愛好者的青睞。
這些石碑歷經風雨滄桑,傲然挺立在孔廟院內。這些石碑不是在當地造的,而是從北京西山運來的。當時交通運輸不發達,數九寒天,人們往地上潑水,使地面結冰,然後畜拉人推,滾滑而行,積幾年之功才運到孔廟。所以這些石碑積聚了統治者的良苦用心和勞動者的勤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