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
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全省清理整頓二類口岸實施意見的通知》(遼政發〔2000〕30號)精神及省政府2005年7月1日口岸工作會議要求,按著有效監管,規範口岸運作,方便對外貿易往來,促進經濟發展的原則,提出劃定長海四塊石口岸管理區域規劃。
全面開展
2001年至今,加強管理與服務,努力提高二類口岸對外開放水平,創造良好口岸環境,促進了國際近洋冷運及承修國際航行船舶業務全面開展。
努力提升二類口岸對外開放水平。積極做好爭取工作,四塊石港口岸成為大連地區唯一的二類口岸。制定《長海縣“十一五”口岸發展規劃》,得到省、市的重視和認可,被列入《遼寧省“十一五”口岸發展規劃》之中,四塊石港有望作為大連港一個作業區升格為一類口岸區域,為更好地發揮開放口岸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
國際近洋冷運業效益不斷提高。從事國際近洋水產品運輸有11家企業25艘船舶,通過海上銷鮮、口岸裝貨、租船邊貿等多種經營方式,使業務範圍覆蓋朝鮮、韓國、日本、印尼、香港等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運銷品種由單一的冰鮮魚擴大到活魚、活貝及個別農副產品。近5年來,完成航次1609個,運銷各種水產品17萬噸,銷售收入4.2億元,實現利潤1.1億元,分別比“九五”期間增長30%、237%、23%和74%。特別是活魚出口發展尤為迅速,鮮活水產品(活魚、活貝)直接出口實現航次397個、運量6071.5噸、收入2.1億元、實現利潤6171.9萬元。
國際航行船舶承修業務持續開展。加強承修國際航行船舶業務規範管理,奮力開拓承修市場,促進承修業務持續、健康發展,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近5年時間,承修國際航行船舶98艘、實現產值312萬元、獲取利潤851萬元,分別比“九五”期間增長15%、23%和38%。
區域劃分
一、陸上區域劃分
(一)四塊石碼頭沿岸區域。北起四塊石聯防橋,西起長海路東側道牙向南延伸至長海縣公安局刑警大隊辦公樓東側,南至和風海邊,面積約0.13平方公里;
(二)長海縣修造船廠區域,面積約0.08平方公里。
水域區域劃分
外起蚧巴坨子至雙石礁燈塔,內自四塊石與部隊兩碼頭端點向東南海面與四塊石碼頭軸線呈105°夾角作延線約0.5公里,再與雙石礁燈塔向東北延線相交處以內水面,面積約1平方公里。
錨地方位
錨地中心位於東經122°35' 51〃,北緯39°14' 57〃,面積約1平方公里。
航道位置
四塊石口岸至大連航線位於東經122°32'45〃,北緯39°14' 54〃,東經122°32'46〃,北緯39°12' 51〃,東經122°39'35〃,北緯39°11' 28〃三點連線向西南延伸至大連,距離56海里,寬1公里。
開工建設
四塊石漁港始建於1975年,1981年竣工,2000年被確定為國家二類開發口岸。四塊石國家一級漁港建設工程從2005年開始,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緊張籌備,於2007年12月3日勝利開工了。
四塊石國家一級漁港建設工程是2007年縣委、縣政府確定的17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也是一項順民心、合民意的強縣惠民工程。該工程建設碼頭長483米,護岸1257米,碼頭砼路面17000平方米,港池疏浚130000立方米,執法辦證中心856平方米及配套工程。工程總投資3059.22萬元。工程完成後,可形成有掩護水域面積420000平方米,陸域面積200000平方米,碼頭長度561米,可停泊大、中、小漁船600多艘,年卸港量可達70000噸。
意義
四塊石國家一級漁港建設完成,不僅使長海縣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還將帶動漁業、加工業、流通業、旅遊業、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對進一步改善長海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推動“三大戰略”的深入實施,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四塊石
簡介
四塊石景區位於南岔區翠崗林場東南部。此景區不僅自然景色堪稱一絕,而且還是黑龍江省教育基地。這裡曾經是東北抗日聯軍的秘密營地和中共北滿臨時省委駐地,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夏雲階等著名抗日將領都曾在此戰鬥過。李兆麟將軍那首著名的“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露營之歌》就誕生於此,中央電視台資深影視導演湯曉丹的大作《傲蕾,一蘭》就是在此地拍攝而成的。
歷史
抗日戰爭期間,這裡是東北抗日聯軍的根據地之一。
1935—1936年抗聯三、六軍在四塊石周圍建立後方基地,有被服廠、傷兵醫院、營地等。抗聯醫院、被服廠、烈士墓等抗聯遺蹟坐落在這裡。著名抗聯將領李兆麟將軍曾在這裡寫下了著名的抗聯軍歌《露營之歌》。
解放後,陳雷等抗聯老戰士多次回訪這裡,寫下了《伊春行》、《林濤伴我話當年》、《興安火種》等抗聯文學作品。
如今,這裡已成為遊人瞻仰和回顧抗戰期間艱苦歷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抗聯遺址
四塊石抗聯遺址是文物類名勝風景區,位於南岔區浩良河境內,屬浩良河森林經營所管轄。抗聯著名將領趙尚志、李兆麟、馮仲雲、周保中、戴洪濱、張蘭生等曾在此工作。這裡曾是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召開重要會議的會址,也曾是抗聯戰士與日寇浴血奮戰的戰場。解放後這裡曾接待過陳雷、王明貴、張祥、金伯文、夏鳳林、王軍、李敏、李再德等抗聯老戰士的回訪。四塊石抗聯遺址即抗聯三、六軍基地,於1986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對後代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
四塊石位於依蘭、湯原、南岔三縣交界,海拔位置高,群峰疊翠,風光秀美。景區有月峰山、紅石砬子、鐵嶺、駝龍峰、烈士墓和被服廠舊址組成。以月峰山、紅石砬子和鐵嶺為主。其中以月峰山含月亮門、月峰、觀景平台、老虎口、練兵場、軍馬廠及抗聯井。此處設有早期區委區政府建立的“四塊石抗聯紀念碑”,還有五處碑刻標誌。紅石砬子因春、秋兩季被杜鵑花與楓葉染紅而稱謂,景觀含紅石峰、一線天、斧劈岩、棧橋等。鐵嶺景觀含抗聯洞(六軍病院)、大石棚、密營、抗聯哨位、密營通道、於保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