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假象說

四假象說

四假象說由英國哲學家培根提出。顯然,人們之所以只能看到事物的假象,不僅僅是由於受錯誤觀念的作用和影響,更主要的還在於這種錯誤觀念的產生是同認知主體的幻覺相關聯的。 培根把這些虛幻的成分分為四種,即:“種族”、“洞穴”、“市場”和“劇場”,並從而形成了這樣四種假象,即:“種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場假象”和“劇場假象”。

基本信息

理論基礎

四假象說由英國哲學家培根提出。

培根指出:“人是自然的僕役和解釋者,因此他所能作的和所能了解的,就是他在事實上或在思想上對於自然過程所見到的那么多,也就只有那么多。過此,他既不知道什麼,也不能做什麼。”然而,通過邏輯而被固定下來的種種錯誤觀念,卻阻礙著通向真理的道路。“現在占據著人的理智並且在裡面已經根深蒂固的各種假象和錯誤觀念,不僅是非常擾亂人心,使真理很難以進來,而且即使進來以後,如果人們事前不提防這種危險,使自己儘量鞏固起來抵禦它們的進攻,它們就會在科學開始復興的時候,又找上我們和擾亂我們。”

顯然,人們之所以只能看到事物的假象,不僅僅是由於受錯誤觀念的作用和影響,更主要的還在於這種錯誤觀念的產生是同認知主體的幻覺相關聯的;其中由於滲進了想像的成分,因而使人們所看到的事物便不是它所呈現出的本來形態,而是攙雜了種種主觀因素{意願、欲望、期待等等},所以也就具有了幻想性,即具有了虛幻的成分。我們要弄清楚人們之所以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而只看到事物的假象,就必須從這種虛幻的成分中去找它的原因。

具體內容

種族假象

所謂“種族假象”,它存在於人的天性之中,存在於人類的種族之中。培根指出,認為人的感覺是事物的尺度,乃是一種錯誤的論斷。相反地,一切感覺,不論是感官的知覺還是心靈的知覺,都是以個人的尺度為根據的,而不是以宇宙的尺度為根據。這就意味著,人們對外部事物的感知,不是事物的自然標準,也不是感官的客觀標準,而只是個人主觀的、自我的標準。一方面,人的理智在本性上喜歡抽象,並且喜歡賦予飄忽不定的東西一種實體和實在;而另一方面,“或者是由於人的精神的實體氣質相同,或者是由於它的成見,或者是由於它的狹隘性,或者是由於它的無休無止的運動,或者是由於一種情感的灌注,或者是由於感官的無力,或者是由於印象產生的方式”,而導致了“種族假象”的產生。這樣一來,人的理智就變得好像是一面鏡子,由於不規則地接受光線,因而把事物的性質和自己的性質攪混在一起,使事物的性質受到了歪曲,改變了顏色。

顯然,培根所說的“種族”只具有比喻的意義。但是,事實上,個人對外部事物的感知,原始的、種族的因素倒的確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從發生認識論的角度看,作為心理建構、認知建構的基礎,乃是集體無意識;而集體無意識則直接來源於集體表象。如果我們把由於種族原因而形成的集體無意識,作為培根所說的“人的精神的實體氣質相同”、“成見”、“狹隘性”等等性質的根源,那倒的確揭示了“種族假象”的本質,並從而使培根的比喻獲得了科學的內涵。

洞穴假象

如果說“種族假象”是一種集體假象,那么,“洞穴假象”則是一種個人假象。培根認為,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洞穴”。正是由於這種洞穴的作用和影響,“使自然之光發生曲折和改變顏色。”他所作的這一比喻在於表明,由於每個人都有他自己所特有的天性;或者是由於他所受的教育和與別人的交往,或者是由於讀書和他所崇拜的權威;或者是由於印象產生於具有成見的人心中抑或產生於漠然無動於衷的人心中而有所不同,如此等等所造成的,便不僅僅是各個人的精神各不相同,而且還變幻不定。這樣,就形成了各個人的不同的假象。正是基於這一觀點,他認為:“‘洞穴假象’的產生是由於每個人的心理或身體上的特殊結構;也是由於教育、習慣和偶然的原因。這種假象是很多的,而且各式各樣。”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不僅個人的人格建構,而且個人的知識建構,既要受到先天性因素{本能、集體無意識、尤其是性格}的作用,也要受到後天性因素{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生活經驗}的影響。因此培根把“洞穴假象”界定為“個人的假象”,並且產生於後天的原因,這無疑是頗有見地的。由於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洞穴”,因而才使這種假象不僅是各式各樣的,而且總是同個人的性格有高度的關聯性。

市場假象

由人們彼此交往、互通信息的活動中形成的假象,培根稱為“市場假象”。不言而喻,不僅信息的交流,而且相互的交往,都是藉助於語言來進行的;之所以會形成這種假象,根源也就恰恰在語詞上。因為語言的意義是根據普通人的理解來確定的,如果用語選擇得不恰當,就會阻礙人們的理解。儘管人們相信他們的理智慧型夠正確地使用語詞,但實際上語詞也會反作用於理智,並且正是由於這種情況而使哲學和科學流於詭辯和無能為力。他指出:“語詞加於理智之上的假象有兩種。它們或者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名稱{因為正如有由於缺乏觀察而沒有命名的東西一樣,也有由於幻覺的假設而產生的、在實際上沒有東西與之相應的名稱},或者是它們是存在的、但是混亂而沒有明確定義的、匆匆忙忙地和隨便從實際引申出來的東西的名稱。”他斷言:“語詞顯然是強制和統治人的理智的,它使一切陷於混亂,並且使人陷於無數空洞的爭辯和無聊的幻想。”

毋庸置疑,語詞的不準確、多義性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理解—解釋上的混亂,是形成“市場假象”的一個重要原因。並且,正是這個緣故,在現代,才形成了語義學、語言哲學等學科,以試圖消除語言所造成的混亂。但同樣重要的是,語言作為信息交流的工具,它所傳遞的不但可能有假信息,而且也可能由於受納者在解讀信息時誤解了信息的含義,從而導致“市場假象”的產生。在人們的各種假象中,最主要的是“市場假象”;而“市場假象”之得以形成,便在於人們彼此之間的以訛傳訛和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解讀信息。

劇場假象

最後是“劇場假象”。培根指出,這是從各種哲學教條、以及從證明法則移植到人心中的假象。因為在他看來,“一切流行的體系都不過是許多舞台上的戲劇,根據一種不真實的布景方式來表現它們自己所創造的世界罷了。”所以,他也把這種假象稱為“體系的假象”。他認為,這種假象不是天賦的,也不是暗中潛入理智中的,而是“從哲學體系的劇本和乖謬的證明規則印到和接受到人的心裡上面來的。”由此表明,“劇場假象”的形成,正如我們看戲一樣,雖然目的在於娛樂,但卻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劇中故事情節的感染,而使劇中所流露出的感情、思想、價值觀念等等,被我們所受納、所汲取。

不言而喻,所謂“劇場假象”不僅限於哲學體系所造成的假象,所有意識形態都可能造成這種假象。正如我們所知道的,統治階級的思想之所以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便在於精神文化的生產者大多數是統治階級的成員,同時他們也控制著各種傳播媒體,以致於被統治階級的成員就只能從統治階級那裡獲得精神文化。這樣,他們就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劇場假象”。傳統社會之所以不能沒有意識形態這一精神支柱的支撐,便因為只有藉助於“劇場假象”,才可能使被統治階級心安理得地接受現存的社會等級結構,並承認現存的社會法律秩序。

總結與評價

培根的四種假象說,長期以來,似乎沒有受到哲學界和思想界應有的重視。其實,就其實際意義而言,它不僅解決了認識論上的一個根本問題;這個問題並不在於世界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因為它對於人們求得真知並沒有實質性意義;也不在於認識的本原是精神還是物質,因為它對於人們求得真知也沒有實質性意義。要求得真知,根本在於消除妨礙認識的因素;而培根所提出的四種假象則正是人們通向真理的重大障礙。其所以如此,便在於這些假象的作用和影響,蒙蔽了、扭曲了人們的理智,使人們的思想變得狹隘,囿於成見,受感情的左右,受偏見的支配,以致於主觀的意願操縱著客觀的事實。在這種情形下,人們當然難以把握事物的真相,所看見的大抵都是假象而已。以假作真,以假亂真,當然便不能深入事物的內部,以求得對事物的真相的認識。因此,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科學研究中,或者是在哲學思考中,人們儘管可以建構起龐大的觀念系統、科學理論、哲學體系,但歸根結柢,這些東西大抵都是自欺欺人的把戲而已。所以,只有破除了假象的屏障,人們才可能走向真理。從這個意義上說,培根的這一觀點,較之在思維對存在、精神對物質的關係問題上糾纏不休,豈不是要高明得多。但不僅如此,由於培根對四種假象所作的分析,使我們知道了人們僅憑感官去感知事物是不夠的,因為感官是不可靠的。但同樣清楚的是,人們僅憑理性思維、運用三段論進行推理也是不夠的,因為理智也會受到假象的欺騙。誠然,邏輯推理的三段論及其四定律,可以使人們思維清晰,不自相矛盾,因而理性思維是不可缺少的認識工具。但是,如果我們立論是基礎在建立在假象之上的,那么,我們就只能得出錯誤的結論。事實上,歷史上的許多悲劇,難道不正是三段論所導致的?所以,培根的觀點不僅有助於消除人們對於三段論的盲目迷信,而他所提倡的分析與綜合的方法,則有助於人們從根本上去揭示事物的真相。無疑,這又從方法論上為人們走向真理鋪平了道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