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亭村

四亭村地處國道323線的雲南富寧縣板侖鄉,一排排整齊別致的紅磚瓦房鑲嵌在青山綠水中,格外引人注目。

基本信息

四亭村

四亭村地處國道323線的雲南富寧縣板侖鄉,一排排整齊別致的紅磚瓦房鑲嵌在青山綠水中,格外引人注目。走進村里,寬敞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戶,農戶用上了清澈的自來水,安裝了閉路電視,建起了沼氣池,用上了清潔衛生的廁所,建起了寬敞的廄舍,民眾興起了節約能源的“養豬-沼氣-種植”循環鏈,呈現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的景象。這是板侖鄉四亭村黨總支建設新農村的一個縮影。四亭村委會距富寧縣城17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6公里,國道“323”線橫穿全境,全村轄13個村小組。2000年前,全村人均有糧僅290公斤,人均純收入不到800元。公糧收不齊,各種稅費交不上,計畫生育任務完不成,社會治安混亂是該村的真實寫照。“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2004年,新一屆村黨總支以實施“雲嶺先鋒”工程為契機,按照“五好”、“五帶頭”要求,在健全完善村兩委各項制度,理順村、組黨組織建設關係的基礎上,認真落實“三培養”措施,千方百計培養本村的“帶頭人”,建立健全黨員培訓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畫,每年對黨支部、村委會成員進行集中培訓3次,培訓人次達300餘人次。同時,切實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全年共發展黨員10名,培養積極分子50人。經過科技培訓,使85%以上的黨員掌握了1-2門實用致富技術,全村有了越來越多的“帶頭人”,“明白人”。每個村都有帶頭人擔任支部書記或村小組長。村黨總支在抓好組織建設的同時,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緊緊圍繞建設新農村這箇中心,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人居環境。村“兩委”班子成員把民眾的所需、所盼放在心理,記在筆記本上,多方向跑項目、跑物資,把建沼氣,興修農田水利、村內道路等一件件、一樁樁利民之事千方百計辦好、辦實,為民眾修建了2條村內道路,3條排灌溝,建設了100餘口沼氣池,用實際行動取信於民。同時,抓住扶貧三項工程大會戰建設的機遇,配合鄉黨委、政府建成舊寨小康示範村和那浪、谷里一、二小組小康及溫飽示範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的改善。村黨總支在狠抓基礎設施的基礎上,理清了“以糧為基礎,依靠大通道發展蔬菜、養豬兩項產業”,儘快讓民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為做強大蔬菜、養豬兩項產業,2004年,由村黨總支牽頭,民眾自發組織成立了蔬菜、養豬2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在制定生產計畫、種子購置、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方面統一步調。充分整合協會,依靠協會運作,在協會組織機構的構建上,突出以黨員為核心,以致富能手為骨幹,以專業化生產為基礎,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的,統分結合,互惠合作,農民自願參加的經營方式,不斷吸引全村的黨員、民眾參與到活動中去。同時,在協會中建立黨支部,形成了協會“搭台”找富路,民眾“唱戲”促增收的發展模式。在協會的帶動下,該村協會會員主動引進種植了300畝優質“合作88”脫毒馬鈴薯和400多畝冬早玉米,發展養豬2000多頭。去年,脫毒馬鈴薯和冬早玉米獲得豐收,生豬出欄500頭,幾項產業共為四亭民眾增收近300萬元。村黨總支意識到,讓民眾增收僅靠“一條腿”走路不行,要多條腿走路致富的路子才能更寬。村黨總支根據富餘勞動力多的實際,積極與鄉黨委政府、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繫,諮詢各地務工信息,先後組織了1800多人次到廣東東莞等地務工,部分民眾通過外出務工收入蓋起了樓房,購買了電視機、洗衣機、冰櫃、機車、農用車等。在向外輸出勞動力的同時,村黨總支緊緊抓住羅富高速公路動工建設工程量大、工人極度緊缺的機遇,及時與高速公路各契約段協調,組織當地剩餘勞力到高速公路各施工路段就地務工,每天創收30-50元。截至目前已累計為當地民眾增收了90多萬元。隨著村民們的錢袋子不斷鼓起來,村民賭博之風,封建迷信活動和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俗也乘虛而入,使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治安案件時有發生。村黨總支認識到,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讓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村黨總支以“五好文明家庭”評比、“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和文明村創建活動為載體,從民眾的文化生活需要出發,積極組織,廣泛吸引群眾參與到活動中來,以不同的方式傳播精神文明,讓民眾在參與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營造出文明向上的社會風氣。由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持續開展,使村裡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井然有序,降低了刑事案件的發案率,提高了重大案件的破案率。同時,農民越級上訪的基本沒有了,計畫生育率及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均達到規定要求。四亭村黨總支一班人,因地制宜,積極帶領民眾尋找山區經濟發展新路子,不僅增加了民眾收入,加快了本村經濟的發展步伐,精神文明建設也得到同步發展。2005年,全村實現人均有糧331公斤,人均純收入達到1102元,民眾都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貼心人”和脫貧致富的“引路人”。[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