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涉世之初
嚴立三之父曾在安徽任縣知事,為官清廉,在當地政聲頗著。父親英年早逝之後,家無餘財,孤兒寡母,生活十分清苦。嚴立三少年時不苟言笑,學習勤奮刻苦,富有理想,成績十分優異。當時正值列強侵凌日亟,外患嚴重,清廷腐朽無能,官吏橫徵暴斂,民不聊生。
為實現救國救民的理想,嚴立三16歲時考入安徽陸軍國小,先後進入北京清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保定軍官學校學習深造。
1924年,嚴立三來到黃埔軍校工作。先後在第一、二、三期任總隊長。在此期間,以身作則,對學生管理嚴格而又呵護備至,平易近人,誨人不倦,甚受同學敬佩,被譽為“黃埔良師”。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11月,嚴立三被任命為第一軍第二十一師師長,率部出征,軍紀嚴明,沿途秋毫無犯,深受人民歡迎和支持,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勝利,嚴由此得到“北伐名將”的美稱。
倒蔣連共
![“九·一八”事變博物館](/img/e/c55/wZwpmL4MTM2gTO1ATM0kD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wE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嚴立三與蔣介石意見不合。當時國民黨左派的中心人物鄧演達正在武漢,堅持反蔣,言論激烈。蔣介石素知嚴立三與鄧演達交情深厚,對嚴更加不放心。在南京,蔣介石接見嚴立三,他對嚴立三說:“鄧演達在武漢,天天喊要打倒我蔣介石,你同他是莫逆之交,為什麼不去信勸阻他?”嚴當即申明,自己是革命軍人,奉命北伐,只知任務是打倒軍閥,與鄧通信也只是說北伐尚未成功,寧漢不能分裂。蔣介石聽後仍然不放心,就轉移話題,問嚴近來身體怎么樣?副師長陳誠能力怎么樣?明白蔣介石的用意,嚴立三當即回答說:“我的胃病很厲害,請準我離職休養。陳誠是浙江青田人,能力很強,可以接替我的職務。”蔣介石要嚴回蘇州待命,接著何應欽奉蔣之命,趕到蘇州,集合隊伍,宣布嚴師長因病休養,由副師長陳誠代理。宣布以後,全師譁然,引起騷亂,弄得何應欽不知如何收場。嚴立三當即出面制止,責令參謀長、軍需處長交出關防及全部結餘款項,由陳誠接管。嚴立三平時廉潔自持,這時全師還有結存銀元10萬多元。他一塊也不留,全部交出。部屬的饋贈也一概不收。交接完畢後,嚴立三隻身乘車去了杭州,脫去軍裝,換上僧衣,住進了天竺寺。聞訊前去慰問的,他一概謝絕不見。“北伐名將”進了寺廟,成為轟動當時社會的一大新聞。嚴立三這招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的做法,的確精妙非常。因為當時他無法跟蔣介石硬碰硬,只有住進寺廟,當了和尚,全社會馬上就會傳開來,中國的輿論都會同情和支持他,他的名聲也就越大,這樣他就可以進一步與蔣介石抗衡。事實上,沒過幾個月,嚴立三就去湖北省當了民政廳長。
嚴立三的這種處世態度,與他早年的學習修養有關。他喜愛讀老莊,老子、莊子的無為而治、與世無爭、以柔克剛等哲學思想對他影響很大。在湖北,由於軍人干預省政,嚴立三難以實現自己提出的關於逐步推行地方自治、實行二五減租等改革方案,十分痛苦。
1928年春,蔣桂戰爭發生之前,嚴立三突然失蹤,對於他的去向,眾說紛紜,實際上他已隱居廬山,開始了將近10年的隱居生活。他就任湖北省民政廳長,前後一共不到半年。嚴立三住在廬山含鄱嶺南麓的太乙村,自己種菜,自己砍柴,用竹管導水入廚房,生活上堅持自食其力。勞動之外,便是讀書,不過問時事政治。朋友知道他的情況後,紛紛給他送錢送物,他一律拒絕。有些黃埔學生前來探望,他勸他們不要來,以免招致麻煩。當時很多人對嚴立三的退隱,感到很不理解,稱他為“怪人”。甚至有人嘲諷:“諸葛亮不求聞達於諸侯,但在南北交通要道的襄陽隆中隱居;嚴立三視官爵如敝屣,卻住在冠蓋雲集的廬山。”來說明他的隱居是沽名釣譽。對於這些,嚴立三總是一笑置之,不加評論。
鬥智鬥力
![陸軍軍官學校](/img/f/ba8/wZwpmL3ATM0YDNwMDM0kD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zA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蔣介石對嚴立三一直都不放心,曾兩次親往太乙村訪問,嚴立三都避而不見。由此可見嚴並非沽名釣譽,更見他的膽量。“九·一八”事變後,報界對嚴立三長期隱居廬山,有所報導,稱之為“當今的‘嚴子陵’,清高過於嚴子陵”。蔣介石見報之後大為震怒,曾想派人將嚴立三趕出廬山。陳誠向蔣介石建議,說嚴立三在黃埔學生中很有威信,給嚴難堪影響不好。不如用共赴國難的名義,邀請他到南京擔任一個空頭職銜。於是蔣介石派陳誠勸嚴立三到南京任軍事訓練總監,嚴拒絕了;二次又派陳誠勸駕,請嚴立三出任中國禁菸總監,又被嚴拒絕。
1935年6月,“何梅協定”簽定以後,華北危機日趨嚴重。嚴立三對南京國民政府的喪權辱國十分憤慨,對中華民族的前途非常憂慮。他報國無門,心情惆悵。
1936年,嚴立三隻身北上,去陝西謁黃帝陵。他肩挑簡單行李,沿途考察山川形勢,訪問民間疾苦。這次謁陵他一直是徒步往返,歷時三個多月,在黃帝陵前,嚴立三灑下了悲憤的眼淚。
人物履歷
1912年8月回安徽陸軍國小復學,12月以第1名成績畢業。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img/e/591/wZwpmL1ITO5gzN5kTOzkD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5k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14年考入北京清河陸軍第1預備學校。1916年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1921年冬赴廣州,於粵軍第1師鄧鏗部歷任連長、營長、團附。
1922年5月隨軍北伐。
1923年5月率全營隨孫中山巡視江東。
1924年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成立,任入學考試委員。
5月加入國民黨。
10月率黃埔第3、4隊學生參加討伐商團之變。
1925年9月後,任軍校校史編纂會審查員、第三屆特別黨部監察委員。
1926年2月,軍校改制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任訓練部主任。
5月調任教授部主任,當選為特別黨部監察委員。
7月國民革命軍北伐,任司令部訓練處長,旋任第21師師長。
12月率師進擊福建。
1927年1月進入浙江,同劉峙的第2師於龍游縣消滅孫傳芳之孟昭月部萬餘人。
2月占杭。
4月克蘇州。由此遭白崇禧嫉妒、劉峙攻擊。寧漢分裂,國民黨中央厲行清黨。
8月,蔣介石下野,何應欽、白崇禧委其為軍事委員會軍政廳廳長,不久辭職。
1928年,被推為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
1931年8月,鄧演達於上海被捕,囚南京。
1937年抗戰軍興,密訪延安,與中共中央毛澤東等領導人探討抗日時局。
11月回湖北,復任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並代行省主席職務,任內,嚴懲貪官污吏。
10月,武漢淪陷,省政府西遷恩施,嚴令武漢地區中等學校組成湖北聯合中學,自任校長。
1939年2月,湖北省主席陳誠因事離鄂,主席職務由其代理。
5月至重慶洽商湖北省政府局部改組事宜。
6月改兼湖北省政府建設廳長,仍代理主席之職。
10月往衡山出席南嶽會議。
1941年辭去各職,攜家小移宣恩山中,扶助墾民,從事著述。
1942年膺選國民參政員。
1944年4月30日病逝於恩施。
人物事跡
積極抗日
![盧溝橋事變](/img/7/96d/wZwpmL3ATN4gDM4UzNwQD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1c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蔣介石再邀嚴立三出任公職。嚴立三認為保家衛國、共赴國難是軍人天職,不能等著做亡國奴,這才答應下山。是年10月嚴便到南京請求上前線,後來蔣要嚴立三回湖北任省主席。嚴立三見和他同去的何成浚曾擔任過湖北省政府主席,便一再推讓。11月,行政院發布何成浚任湖北省主席,嚴立三為民政廳長的政府公告。1938年6月,蔣介石改組湖北省政府,派武漢衛戍總司令陳誠兼任湖北省主席,嚴仍兼民政廳長。這時,陳誠身兼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長、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忙于軍事,無暇兼顧,省主席由嚴立三代理。嚴立三為人有俠骨,不循私情,敢於碰硬。在代理湖北省主席期間,力主禁鴉片煙,特別禁止公務人員吸食鴉片。恩施縣政府會計主任吸食鴉片,經嚴立三批准處以死刑,這件事在當時引起很大震動。接著嚴立三又以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全司令的名義,下令規定,凡吸、售、種、運、藏鴉片煙者,一律處以死刑。沙市警察局長朱鼎鈞,是嚴立三親自選用的人。朱敲詐一商行法幣2000元,嚴派人查證屬實後,命令第四區專員金巨堂,將朱鼎鈞逮捕解省。金與朱是老鄉,關係密切,多方包庇朱而不執行嚴的命令。嚴立三親自派保警隊去沙市,將朱鼎鈞押解到宜昌交付審判。金巨堂又請保定軍校同學,江防司令郭懺出面力保,企圖借郭懺是湖北省境內最高軍事長官的地位,逼迫嚴立三屈服。嚴立三不為所動,最終還是將朱鼎鈞法辦。
打擊官僚
![武昌九峰山](/img/0/03d/wZwpmLwIzNyEDO1QDM0kD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0A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嚴立三經常到各地視察,以了解民情吏治。事先不發通知,也不準迎送。總是帶一個通信員,配一匹馱行李用的馬,到達目的地之後,隨便找個地方住下,吃了飯之後就到當地政府了解情況,辦理公務,不受任何接待。有一天,嚴立三來到鹹豐縣政府,縣長秦紹恬還沒起床,聞省里有人來,便命在會客室等候。嚴立三於是手書一張“立三有事會見縣太爺”的紙條,交勤務員遞進去。秦紹恬見紙條後大驚,立即整衣相迎。嚴問:“縣政府幾點鐘辦公?”秦答:“八點”。嚴立三因坐至八點半還沒見一人來辦公,不禁大發雷霆,命秦到省政府聽候處理。原來嚴立三頭天就來到了鹹豐縣城,住在一家小客棧,聽聞老百姓叫縣長綽號為“秦少刮”。嚴立三探知秦紹恬政聲不佳,早已不滿,並非僅因其遲到辦公而一時發作。嚴立三喜歡早起,起床後常常步行到附近各學校、機關,檢查作息制度。一天清晨,他步行來到一高中,六時已過,學生還沒起床。他親自執錘擊鐘,驚醒校中師生。學校主任見代省主席站在操場上,連忙集合學生,請他講話。他卻說:“大好時光,不要被訓話耽誤了。只希望先生們理解抗戰時期,青年學生在此讀書不易。千萬要珍惜時間,不要誤人子弟。”說完後又立即到省政府的各廳、處突擊檢查,及時處理問題,整飭怠職行為。至此,公務人員也就不敢玩忽職守了,省府機關很快就出現嚴肅、緊張的氣氛,改變了以往拖沓的陋習。1940年7月,嚴立三辭去代理省主席,由陳誠回任。嚴立三卸職時,任內的“主席特別辦公費”節餘約有數萬元,陳誠不便接受,派人送還給嚴立三,被嚴立三拒絕,後來陳誠按照嚴立三的意見,將這筆錢撥作救濟難民之用了。陳誠回任之後,對省政府進行了全面改組,給嚴立三留了個省政府委員的位置。嚴立三堅辭不就,既不參加省府例會,也不拿委員薪金。後來乾脆離開當時湖北省政府所在地——恩施,到湖北宣恩縣居住。在宣恩縣創辦了“曬坪墾殖處”,自己開荒種地,自食其力。同時,他還在宣恩中學義務講授數學。
投身教育
嚴立三除在宣恩中學任教外,還從事學術著作。他好學深思,對中國文化有較深的研究,見解獨特。他早年有些學術論著,包括《大學辨宗》一書在內,都未曾公開發表。當年出版界名宿張菊生很推崇嚴立三的道德學問,抗戰前曾勸他出版。嚴持謙遜態度,表示要待晚年再說。社會上一般人知其為名流者多,知其為學人者少。只有梁漱溟、錢穆、熊十力等少數學者,知道嚴立三在學術上的造詣。此時嚴立三開始著手撰寫《〈禮記·大學篇〉考釋》一書,提出了與程頤、朱熹不同的見解。該書脫稿之後,嚴立三以自己的力量印了兩百部,分贈圖書館和少數朋友、學生。
人物評價
1944年,嚴立三病逝於恩施沙灣湖北省立醫院。病中,多次要求醫生別為他的病多費精力,更不要因治他一人之病而影響其他患病民眾的治療,語詞懇切,聞者莫不感動。彌留之際,留下了“有罪要火葬”的五字遺言。
一代怪傑嚴立三與世長辭之後,社會各界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董必武驚聞噩耗,特地從重慶寄去一副輓聯,以表達對嚴立三逝世的痛惜和哀悼之情。聯云:“貽我一篇書,語重心長,自探立國千年奧;奠君三爵酒,形疏禮薄,難訴迴腸九曲深。”
嚴立三一生清正廉潔,不營私產,生活艱苦樸素。死後家境蕭條,生養死葬都成了問題。
萬耀煌任國民政府湖北省主席時,把他的遺體運回武漢,移葬於武昌郊區九峰山,以表達社會各界對其不平凡的一生的敬仰和緬懷。
主要著作
《禮記大學篇考釋》
《大學釋義》
《大學辨宗》
《道學宣言》
《莊子天下篇緒論之雜淡》
《嚴立三先生遺稿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