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經筒
藏民手中搖動著的轉經筒,也叫"瑪尼輪"。
轉經筒一般分為兩類:一是手中搖著的。二是固定在寺廟裡的架子上。
一踏上西藏的土地,我就從路邊、寺廟裡看到一個個手搖各色轉經筒的藏民,他們大都身穿藏袍。有的體形高大,手中搖動的轉經筒也很大,手柄很長,腰間繫著的腰帶上有個牛皮小套,把很長手柄的另一端放在這個皮套里,然後右手扶在轉經筒下,使它輕輕的順時針轉起來!這種轉經筒通常都是以木質為主。白髮蒼蒼的老人手中轉動的轉經筒很輕巧,這種一般是骨制或是金屬制的,做工比較講究。有的外面還罩有一個布套,那裡面的轉經筒則不得了,大多是鑲有寶石的。
在西藏的寺廟裡都有各種很大的轉經筒。如布達拉宮的西牆外,有一排轉經筒,藏民要順時針用右手撥轉它們,並在嘴裡喃喃的念著六字真言:奄嘛呢叭咩哞
在大昭寺正門的左側,有兩個巨大的轉經筒,它們相當沉重,有一個高大的穿著腥紅色僧衣的喇嘛在用力的轉動著它們,也有朝拜者跟著一起轉。那轉經筒被朝拜者沾著酥油的手磨得黃錚錚發亮,我們的手上也滿是酥油的味道。大昭寺里,圍繞寺內有一圈轉經筒,來此朝拜的藏民們都要順時針的走過並用手撥動,使它們隨著念誦的六字真言一起轉動起來。這些轉經筒都歷經風風雨雨,年代久遠。
無論是手中搖動的、還是寺廟裡的轉經筒它們的結構差不多。它的裡面有一紙用藏文密密寫滿了的經文,因為在奴隸制的時候,藏民大多不識字,所以把經文裝在轉經筒里,每轉一圈,相當念經一遍。轉經筒有一個軸能使它轉動,每當轉動到一定圈數時,就要更新,所以那時藏民是這樣記錄自己念誦了多少遍經文的。
在盛大宗教節日的時候,藏民從遠道趕來,聚集在大昭寺前的廣場上,他們手中不停轉動的瑪尼輪,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萬道耀眼的光芒,場面十分壯觀。
藏族是一個全民信教的民族,由於他們直接從奴隸制進入了社會主義,他們中的大多數依然把對未來幸福生活的祈盼乃至自己的來生都寄托在這個轉動著的瑪尼輪中。
多少年來,這瑪尼輪就在生死輪迴中、在喃喃的六字真言中、在那些虔誠的信徒沾滿酥油的手的撥動下,一圈圈的轉動著,承載著佛祖與藏民之間的溝通。
相關詞條
-
《靜靜的嘛呢石》
《靜靜的嘛呢石》是一部由萬瑪才旦導演的紀錄片,通過主人公小喇嘛過年的奔波事件,反映出世俗與宗教,現實與神話,本土與外來等一系列的不同。
故事梗概 劇情簡介 導演萬瑪才旦闡述 幕後花絮 媒體報導 -
嘛呢石雕
嘛呢石,以在石頭上刻有“嘛呢”即梵文佛經中的六字真言而得名。新寨村是玉樹乃至整個藏區嘛呢石雕刻的專業村,全村有60多戶人家在雕刻嘛呢石,並以此為生。
簡介 藝人 嘛呢石 -
嘛呢石城
簡介眾多的嘛呢石逶迤連綿,形成了一個占地面積不亞於兩個足球場的嘛呢石城。 嘛呢石城介紹經過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嘉那嘛呢堆現在正以每年30萬塊的速度擴大,...
介紹 -
嘛呢石
藏族對佛教文化有著特殊的感情,男女長幼以做佛事為崇高.在廣袤的草原上,在偏僻的山溝里,人們刀筆不停,在一塊塊普通的白石頭上刻刻寫寫, 從《六字真言經》到...
歷史淵源 嘛呢石與藏文化 -
松格嘛呢石經城和八格嘛呢石經牆
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阿日扎鄉境內。松格嘛呢石經城是一座四方形的石頭城,城高約10米,四邊長百米見方,正面有一道城門可以進出,裡面是一圈圈的嘛呢...
信息 簡介 遺產 松格嘛呢石經城 巴格嘛呢石經牆 -
新寨嘉那嘛呢石堆
新寨嘛呢石堆地處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結古鎮新寨村,海拔3600餘米,迄今已有300年歷史。嘛呢堆氣勢恢宏,規模堪稱世界之最,同時被譽為“世界上最...
形成 特點 榮譽 意義 -
巴格嘛呢牆
到過藏區的旅行者都會為那一座座神秘的嘛呢堆所吸引。在石渠,那一座座的嘛呢堆被壘成了城牆,壘成了城堡,橫臥在美麗而遼闊的扎溪卡草原之上。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就...
名稱 簡介 -
嘛呢石山
嘛呢石刻的形式源於藏區原始的自然崇拜和萬物有靈觀念,衍生於一種古老的被稱為“拉則的山神崇拜”的祭祀石堆——靈石崇拜的祭壇。 嘛呢石刻的內容更多是表示對神...
簡介 地理位置 人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