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縣蘇維埃政府遺址

嘉陵縣蘇維埃政府遺址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政府所在地西北郊的老元壩場。嘉陵縣蘇維埃紅色政權前後共1年零3個月,經歷了建立和恢復兩個階段,即1933年7月23日在元壩場上的張懷溫宅院(今遺址尚存)建立。

遺址簡介

嘉陵縣蘇維埃政府遺址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政府所在地西北郊的老元壩場。
嘉陵縣蘇維埃紅色政權前後共1年零3個月,經歷了建立和恢復兩個階段,即1933年7月23日在元壩場上的張懷溫宅院(今遺址尚存)建立,至1934年1月,紅四方面軍轉入反劉湘“六路圍攻”後,採取“收緊陣地,誘敵深入”的方針,作戰略轉移止,為時7個月;1934上8月反“六路圍攻”勝利後,嘉陵縣蘇維埃予以恢復,至1935年3月紅軍西渡嘉陵江,長征北上抗日,又為時8個月。嘉陵縣蘇維埃兩個階段共歷時15個月,連續時間為22個月,即1933年7月至1935年3月。

嘉陵縣蘇維埃下轄8個區蘇,即:元壩子區蘇維埃、大石板區蘇維埃(今廣元市利州區轄)、魚洞河區蘇維埃(今利州區轄)、王家壩區蘇維埃、梅樹鋪區蘇維埃、永寧鋪區蘇維埃(今蒼溪縣轄)、李家壩區蘇維埃(今廣元市朝天區轄)、白水區蘇維埃(今旺蒼縣轄)。建立了58個鄉蘇,196個村蘇,全縣面積為2450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69100人。
1956年,嘉陵縣蘇遺址被廣元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背景

1933年6月上旬,紅四方面軍在通江、南江、巴中粉碎了田頌堯的“三路圍攻”後,為了迅速創建、發展川陝革命根據地,七十三師(後擴編為三十一軍)乘勝西進,於6月15日占領旺蒼壩。之後三十一軍即由旺蒼分三路向廣元乘勝進擊。一路往白水(旺蒼轄)直克元壩子(今廣元市元壩區元壩鎮),進駐大石板(今廣元市利州區大石鎮),並迅即向南王家壩(今元壩區王家鎮)、梅樹鋪(今元壩區梅樹鄉)一帶發展;一路從旺蒼縣國華區經廣元天星坪的李家壩過汪家,穿麻柳,擊潰姚紹斌民團,攻占紅土埡要隘;一路由旺蒼燕子鄉進駐廣元張壩場(今利州區榮山鎮)。從此,紅軍便在旺蒼、元壩、廣元一帶建立起了革命根據地。
川陝革命根據地建立後,為了鞏固蘇區,推動革命形勢蓬勃發展,迅速建立志了縣、區、鄉、村各級政權。1933年7月23日,首先在元壩子建立了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嘉陵縣蘇維埃。9月3日,紅93師政治部主任李德明組織建立了中共嘉陵縣委。後來,於1935年1月25日和1935年3月29日分別在廣元境內又建立了紅坪縣(今廣元市朝天區境內)蘇維埃和赤化縣(今廣元市利州區境內)蘇維埃兩個縣級紅色政權。

相關遺蹟

嘉陵縣蘇保衛局遺址

嘉陵縣蘇保衛局遺址位於嘉陵縣蘇遺址小河對岸,1956年由廣元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馬克思街

嘉陵縣蘇軍民為紀念十月革命節,將元壩子場改名為“馬克思街”。將一道大木匾刨平,用墨筆楷書,“馬克斯(思)街”四個大字,高懸於縣蘇保衛局大門上。紅軍走後,這道木匾被當地革命民眾歐啟賢等秘密保存下來。現存廣元紅軍文化園,為國家一級文物。

太公紅軍山

太公紅軍山位於元壩區南46公里的太公嶺主峰太公山上。 當年紅四方面軍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時,紅三十一軍的軍、師、團部都先後設在寺里,成為這一帶的軍事指揮機關。1999年7月,被廣元市列為市級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2002年12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4月,被列為省級紅色經典景區。

‍

交通指南

嘉陵縣蘇遺址距廣元市城區23公里。有國道212線、成(都)普(濟)鐵路、達(州)廣(元)公路、區內環線公路相連。鐵路有成都—普濟客車可達,公路有廣元—元壩11路公車、廣元—旺蒼、廣元—蒼溪班車 廣元—元壩以南各鄉鎮班車均可直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