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商

Given 更可憐的是眾多的“嗅盲”們,也是分不清“香”還是“臭”。 其實“嗅商”高的人也照樣有個“香味世界”。

嗅商的英文 SQ(smell quotient) ,就是鼻子嗅聞、辨別香氣的能力。哺乳動物一生下來,就有了嗅覺,就會尋找母乳,嗅覺靈敏的生存能力較大,嗅覺遲鈍的生命常常受到威脅。人也是這樣,雖然在嬰兒時期由於父母家人的寵愛,嗅覺是否靈敏好像“不那么重要”,但在成長的過程中,嗅覺隨著生存、避災、教育、文化、擇偶、社交等需要發展起來,嗅商開始分出高低:有的人天生嗅覺靈敏,興趣廣泛,對世間萬物充滿著好奇,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周圍的一切;而嗅覺遲鈍的人則昏昏吞吞,整日無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對日常的生活、工作、學習、社交等等毫無樂趣可言。不管家庭出身是窮是富是貴是賤都是如此。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從快樂說起——人最快樂的時刻是期待中的事馬上就要來到。比如登山,即將到達頂峰的那一刻最令人愉快,真正爬到山頂時,又是一句“不過如此”;飢腸轆轆時,聞到可口的飯菜香味,比後來的狼吞虎咽幸福多了;在沙漠裡旅行,微風吹來遠處清泉的芳香,可能是你一生難以忘懷的回憶;喜歡抽菸的人聞到香菸的味道比吸抽時還要愉快;閩南、潮州一帶的“功夫茶”據說有 24 道工序,其中最重要也最令人愉快的是“喜聞高香”;聞到異性的體香,不用說大家心裡也有數——拿破崙打勝仗後寫信給他的情人約瑟芬,叫她最近不要洗澡——聞到情人的汗水味比打勝仗還令人愉快! …… 視覺、聽覺、觸覺、味覺都曾經伴隨著我們的期待,但宣布這一刻的到來往往是由嗅覺捕捉到的信息。香味與“最快樂的事件”聯繫得最緊。
人的五大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觸覺),只有嗅覺得到的信息不必傳入大腦而直接進入下丘腦( 下丘腦既是一高級植物神經中樞,也是一功能複雜的高級內分泌中樞,下丘腦與垂體功能、性腺活動、情緒反應、體溫調節、食慾控制及水的代謝均有極密切的關係 )從而快速地影響到人的行為——例如當你在接電話時聞到“煤氣味”時會立即放下電話去檢查煤氣有沒有泄漏,而如果有人告訴你“煤氣漏了”時你還要分析一下他說的話是不是真的——人人都是這樣,我們把這稱之為“本能”:聞到“好吃”的食物香味會垂涎欲滴,聞到好的花香會“情不自禁”地多吸一口氣,這是與生俱來的“本領”,“無師自通”,屬於嗅覺的“靈敏度”範圍,無所謂“嗅商”。嗅覺靈敏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比常人多一些樂趣,也多一些麻煩。但嗅覺還有一個“辨別力”高低的問題,這是後天“修煉”的結果——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人即使嗅覺靈敏度再高,聞到一個“感覺很好”的香水味道時,仍舊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也就不可能好好地欣賞、享受它。
送給你一瓶 My Givenchy 香水,打開聞一下,你想到了什麼?請看它的廣告詞: My Givenchy 前味散發出紅橙陽光般充滿活力的燦爛明快,梨花喚起內心深處充滿自然的感受,而小紅莓則是露出了酸酸甜甜的小俏皮;中味迷人的紫羅蘭帶來一抹純淨的女性優雅,羞澀的黃色含羞草呈現迷人的女性嬌柔,些許的蜜桃花則有掩不住的溫柔女性浪漫特質!優雅的後味吐露低調幽香的白麝香及淡淡的廣藿香,襯托出 My Givenchy 那股渾然天成的迷人自信。一般人想得出這么豐富的辭彙嗎?
笛卡爾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有人在前面加上一句“我聞故我思”,也成了現代名言。不聞不問當然也就沒有思想,只是現代人把“聞”誤作“聽”。須知“道聽途說”不如嗅覺得到的信息來得真實。嗅覺不會騙人,也不容易受騙,而耳朵有“輕重”之分,“輕耳朵”容易上當受騙。視覺更容易被騙——塑膠做的蘋果可以亂真,只有拿到鼻子前嗅聞時才會“露餡”。台灣出產的高級水果“蓮霧”,沒有吃過的人以為是“蠟燭蘋果”( candle apple ),待到有機會“欣賞”時才發現“都是視覺惹的禍”。我們看報紙、聽新聞,使用的是眼睛、耳朵,而分析時事靠的是“政治嗅覺”。“政治嗅覺”這個詞,意思是“政治”只能靠嗅覺辨別真偽,視覺和聽覺得來的信息都是不可靠的。看電視節目,聽主持人或“資深評論員”講得口沫亂飛,我們很難判別他說的是不是真心話,假如能坐在身邊聽講,嗅商高的人單憑演講者散發出的“體味”也能斷定他有沒有說謊。
唐代“貞觀之治”繁華之時,長安的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富裕人家除了把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活動改造成了各種各樣的“文化”享受,對嗅覺有意識的訓練也成了許多名人的愛好,他們利用各種場合舉行“香味鑑賞會”、“賽香會”,其中的一種形式被鑒真大和尚帶到日本後發揚光大衍變成了現代的“香道”(薰香鑑賞會)。古代埃及、羅馬、雅典等地也曾經都有類似的“賽香”活動。現在有這種“特殊愛好”的人可以成為“評香師”或人人羨慕的“調香師”,其“嗅商”非一般人可比。他們是現實生活中的強人。
一個人單單智商、情商高是不夠的,秦檜、汪精衛的智商、情商夠高吧?但他們只落得“遺臭萬年”!只能說他們“嗅商”不高,分不清“香”還是“臭”,或者說他們本身就是“臭”的,只能逐臭,也只能與同類“臭氣相投”。更可憐的是眾多的“嗅盲”們,也是分不清“香”還是“臭”。本來,香代表著文明、進步,臭代表著落後、愚昧,這是常識。但在“十年浩劫”期間竟然把所有的香味都說成是“資產階級”的,必須批判;而衣衫襤褸、身上散發著牛糞臭味的才是“勞動人民的本色”;把所有的知識分子通通叫做“臭老九”,通通打倒。
狗和貓的嗅覺都比人類好得多,我們經常看到它們碰上帶有氣味的物品時聞得“津津有味”,羨慕它們可以進入一個一般人不擁有的“香味世界”。其實“嗅商”高的人也照樣有個“香味世界”。舉一個例子,廚師在一般人群中算嗅商比較好一些的,技術高超的廚師工作再忙也是樂在其中,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因為此時他們已經進入這個“香味世界”了;看著人們津津有味地欣賞(吃)著他的“傑作”時,快樂自在心裡,自己就是不吃也飽了。美食家、品茶師、品酒師、品煙師的嗅商都比較高,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生活質量也都比常人高出一籌,因為他們也擁有一個“香味世界”。調香師無疑是嗅商最高的人,他們嗅聞一個香水,如同欣賞一首詩歌、一篇散文,“鼻中自有黃金屋”、“鼻中自有千鍾粟”、“鼻中自有顏如玉”,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每一個調香師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其實只要嗅覺正常的人經過訓練,嗅商都可以大幅度提高,成為“快樂的人”,這跟聽覺、視覺的訓練是一樣的。文化程度低一些的人,經過訓練也可以記住數千種自然界裡已有的各種氣味,以後拿到一朵鮮花、一瓶香水時也能說出許多“道道”來,從而提高自己對世間萬物的知識和興趣,也能激發學習其它各門學科的“能量”出來;文化程度高的、已掌握“足夠”化學知識的人再經過鼻子的訓練以後,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就更加“深遠”,也更有“博愛”精神——學化學的人總是覺得這個世界“乾巴巴”的、就那幾個分子原子在那裡不斷地“運動”變化,把鼻子訓練好以後才發現原來這個世界是這么豐富多彩、日新月異!
怎樣提高人的嗅商呢?我們可以從早期法國和現代美國、日本培養調香師的過程一觀端倪:早期法國的調香師主要是“父傳子、子傳孫”的方式,調香師有意識地在自己的孩子裡面物色嗅覺靈敏、興趣廣泛、聰明善交者(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嗅商”、“智商”和“情商”都比較高的人)刻意培養,從小施與大量的香味訓練,並要求學習、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而美國、日本的培養方式則相反,他們是挑選化學成績優異的學生(大專、本科、研究生均可)、嗅覺靈敏度正常或優秀者,經過 7 年左右的嗅覺訓練,再當一段調香師的助手,跟了導師幾年以後,其中的佼佼者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調香師。為什麼這裡還要強調“佼佼者”呢?因為 10 個“調香師助手”未必能產生 1 個優秀的調香師, 9 個以上還會半途而廢——他們還缺“博愛”二字!天天面對著數千種“臭烘烘”的“香料”(香料幾乎都是“臭”的),得強迫自己喜愛它們,還要把它們調配成“香噴噴”的香精,談何容易!經過這樣苦行僧一般“修煉”以後的真正的調香師,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周圍所有的人。在他的眼裡,世間萬物都是可愛的、值得讚賞的;所有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應該歌頌的。他讚美造物主,讚美人類,讚美整個世界。他要用自己的雙手給這個世界增加一些香味,讓人間處處充滿香、充滿愛。達到這種境界的調香師,這種被穆罕默德贊為“世界上最寶貴的”人,全世界能有幾個?
對於一般人來說,經常接受各種“芳香療法”、參加各種“芳香養生”活動就可以慢慢提高自己的嗅商;有條件的人可以參加各種“香文化”活動,或者各種與嗅聞香味有關的活動,如品酒、品茶、品煙、烹調、賞花等等,如果有親戚朋友在香料、香精、香水、化妝品、氣霧劑、食品、香菸等與香味有關的企業工作的話,你應當主動去參加這些廠家經常舉行的各種“評香”活動,同時也接受他們的訓練,又可“免費”測試嗅商。在家“自學成才”也是可以的:買幾本介紹香水、香花、香料、香精的科普書和幾十種“芳香療法”常用的精油,每天細細嗅聞一個精油的香味,“鑽研”這個精油的特點、用途、“功能”等有關知識,掌握並熟悉這幾十個精油的知識和香味特徵後,可以動手試調幾個香水香精(先按照書上介紹的前人使用的配方,然後“獨創”幾個新配方出來),“手藝”慢慢精通時,你的嗅商也就達到一定的水平了。
在現實社會中,醫生會告訴你:大多數的人一生中都是在“似病非病”中度過的,或者說,在一般人群中,真正無病的人大約 15 %,真正有病的人也大約 15 %,其餘 70 %的人都經常處在所謂 “亞健康”的“第三狀態”中。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體力疲勞、虛弱、周身不適、性功能下降和月經周期紊亂,不明原因的腦力疲勞、情感障礙、思維紊亂、恐慌、焦慮、自卑以及抑鬱、神經質、冷漠、孤獨、輕率,甚至產生自殺念頭,對工作、生活、學習等環境難以適應,對人際關係難以協調,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存在著明顯的損人害己的偏差等都是“亞健康”的表現。“亞健康”影響工作、影響學習、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打針吃藥解決不了問題,醫生也不同意。有人提出了“音樂療法”、“體育療法”、“旅遊療法”、“森林浴療法”、“芳香療法”等等,實踐已經證明、現在也被老百姓廣泛接受並且容易做到的是“芳香療法”。芳香療法說穿了就是利用提高人們嗅商的方法達到“醫治”“亞健康”的目的——你在一次次“芳香療法”的實踐中其實是一次次地提高你的嗅商水平!嗅商提高了,自覺快樂了,身體也就健康了。
講到這裡,你可能要問:嗅商怎么測試呢?現在許多香料、香精、香水製造廠都有自己研製的用於社會調查、招聘新人和平時測試員工嗅商的幾套“道具”:對從來沒有接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使用 A 道具,讓你嗅聞然後打分,得分為 0-100 分;對廠里一般的管理人員和工人,使用 B 道具,得分為 100-150 分;對調香師和評香師,使用 C 道具,得分為 150-200 分。“道具”其實很簡單,一套“道具”就是一系列( 10-20 瓶)有香味的東西, A 都是天然香料, B 是合成香料和香精, C 是名牌香水和各種加香產品。
不要以為古人“沒有化學知識”嗅商應該不會高,其實古代嗅商極高者還真不少,看看屈原所寫的《離騷》,你現在還可以在字裡行間聞到 2300 年前花花草草的芳香,後來的 劉向、李煜、李商隱、王維、白居易、蘇軾、黃庭堅、李清照、朱熹、文徵明、丁渭、曹雪芹 等人也都有讚美香味的不朽詩篇,可以看出他們嗅商的水平。且看文徵明的《焚香》:
銀葉熒熒宿火明,
碧煙不動水沉清;
紙屏竹榻澄懷地,
細雨輕寒燕寢情。
妙境可能先鼻觀,
俗緣都盡洗心兵;
日長自展南華讀,
轉覺逍遙道味生。
今日的調香師未必寫得出這樣的詩句。明朝 屠隆(有人認為是《金瓶梅》的著作者)講述焚香之妙“香之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四更殘月,興味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嘯。晴窗搨帖,揮塵閒吟,篝燈夜讀,焚以遠辟睡魔,謂古伴月可也。紅袖在側,秘語談私,執手擁爐,焚以薰心熱意。謂古助情可也。坐雨閉窗,午睡初足,就案學書,啜茗味淡,一爐初熱,香靄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長嘯空樓,蒼山極目,未殘爐熱,香霧隱隱繞簾。又可祛邪辟穢,隨其所適,無施不可。 …… 煮茗之餘,即乘茶爐火便,取入香鼎,徐而 ruo (古字,草頭下面一個‘熱'字,點燃、焚燒的意思)之。當思會心景界,儼居太清宮與上真游,不復知有人世矣。”對美好香味形容到如此境界,試看他們的嗅商幾何 ?
簡單地說,智商決定你能否成為科學家,情商決定你適合不適合當政治家,而嗅商呢?它與你一生是否過得幸福而有意義息息相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