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宜萱

喻宜萱

喻宜萱(1909年9月6日-2008年1月8日 ),江西萍鄉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新中國聲樂事業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並創建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將民歌《康定情歌》唱紅。全國政協第二、三、四、五、六屆委員。 在20世紀50年代,喻宜萱為建立和完善中國民族音樂教育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中國的聲樂界培養了幾代人才,到晚年卻仍在為了音樂發展不遺餘力的貢獻。著有《我與音樂》、《中國歌曲獨唱歌曲集》等作品。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喻宜萱 喻宜萱

1909年9月6日,喻宜萱出生於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福田鎮清溪村一個書香世家。

1925年,隨家在南昌定居後,考入南昌第一女子師範學校。

1927年,從南昌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肄業,同年深秋又隨家遷居上海。

1928年春,考入劉海粟先生任校長的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今南京藝術學院)圖(畫)音(樂)系學習鋼琴。

1929年夏,考入了上海國立音樂院,並由鋼琴科轉為主修聲樂,師從俄羅斯戲劇性女高音斯拉維安諾芙及從聲樂組主任周淑安先生。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占東北三省,喻宜萱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活動中,舉辦募捐演出,演唱《抗敵歌》、《旗正飄飄》等愛國歌曲。

1933年,作為上海國立音樂院3名首屆畢業生之一,喻宜萱成功舉行畢業音樂會。畢業後在南京國立中央大學音樂系任教。

1934年春,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音樂系助教。

1935年,喻宜萱赴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生院主修音樂及教育方面的研究生課程,師從義大利美聲學派的男中音歌唱家、指揮家E.達德利。留美期間,喻宜萱利用假期和課餘時間,在紐約、舊金山等17個城市舉行獨唱音樂會。從此,喻宜萱名揚海外樂壇。

1939年,喻宜萱學成回國後,正值抗日戰爭烽火連天,期間先後擔任過成都金陵女子大學音樂系教師,湖北省立教育學院和國立湖北師範學院教授兼音樂系主任,並在各地舉行獨唱音樂會,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學音樂系任教至1941年。

1941年至1945年冬,在湖北省教育學院(現湖北大學)任教授兼音樂系主任。

20世紀40年代,擔任湖北省立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音樂指導。

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為普及平民音樂活動,喻宜萱辭去教職,專門從事演唱活動。

1946年至1948年間,在上海、杭州、南京、武漢、長治、成都、重慶、蘭州、新疆以及香港等地多次舉行獨唱音樂會。

1947年,國立音樂學院學生吳文季在康定採風時,收集到《康定情歌》,之後由江定仙配曲;同年,喻宜萱演唱了這首歌並引發關注,第二年上海大中華唱片公司為喻宜萱錄製唱片,從此這首歌就傳揚全國。

1948年至1949年秋,喻宜萱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先後前往德法國、英國、義大利、瑞士等國家考察音樂教育,並在巴黎、倫敦舉行個人獨唱音樂會。

1949年10月,喻宜萱回國;11月,應邀赴中南海懷仁堂進行演出,並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1950年,任中央音樂學院任教授兼聲樂系主任,重新開始的教學生涯。

1951年,隨中國音樂家代表團赴捷克斯洛伐克參加“布拉格之春”音樂節,在布拉格及其它城市進行巡迴演出。

1953年,隨中國人民代表團赴芬蘭赫爾辛基參加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和世界母親大會;同年冬,喻宜萱與周小燕等一起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到朝鮮慰問演出。喻宜萱還曾先後同梅蘭芳、馬思聰、老舍、巴金、陽翰笙、王昆、郭蘭英等人參加“布拉格之春”音樂節。

1954年起,喻宜萱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至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7年,赴莫斯科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並擔任聲樂比賽評審,同年赴莫斯科出席蘇聯建國四十年周年慶典。

1960年,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擔任柏林舒曼國際聲樂比賽評審。

1960年,喻宜萱被推選為中國文聯委員。

1961年,喻宜萱擔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

1979年,喻宜萱70歲生日時,中國音樂家協會和中央音樂學院聯合主辦了她的學生專場音樂會,不少弟子已成為蜚聲中外的歌唱家。她80大壽前後,分別在香港和內地出版了著作《我與音樂》。

1983年,喻宜萱被聘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委員,並出任聲樂分支編寫組主編。

1984年,喻宜萱辭去副院長及聲樂系主任等行政職務。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第三屆理事。

1985年,喻宜萱被推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顧問。

1999年,中央音樂學院為祝賀她90華誕,出版了畫冊《歲月回眸》。同年9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教育部部長陳至立的陪同下,來到喻宜萱家,祝賀她90歲生日。

2008年1月8日,喻宜萱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個人生活

家庭

喻宜萱祖父喻兆藩是前清翰林,父親喻相平是清朝末屆舉人,在新思潮的影響下,隻身東渡日本就讀於早稻田大學,幾位姑姑都是能賦詩、作畫、書法。因此喻宜萱從小受到薰陶,幼年時學習《三字經》、《百家姓》,進入私塾後又跟著先生讀四書五經,後家裡把喻宜萱送到萍鄉縣立國小高小畢業,由於天賦嗓音宏亮,從國小到中學音樂課一直很出色。

在喻家三姊妹中,喻宜萱排行第二。喻宜萱的丈夫姓管,所以又稱她為管喻宜萱。

丈夫管澤良曾任國務院參事,湖北省立農學院 (現華中農業大學)院長 。長子管維拉,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部副部長;次子管維立,曾任北京工業大學管理系系主任、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國資委前身)企業司司長 。

學生

1950年以來,喻宜萱陸續培養出聶中明、黎信昌、張鳳宜、李雙江、文征平、吳雁澤、胡靜華、周美玉、劉育芳、李興倫、汪明潔等歌唱家和教學骨幹。

主要作品

喻宜萱出版的專著有自傳《我與音樂》、《中國歌曲獨唱歌曲集》(一、二集)、《聲樂教學選曲》(一、二集)、《西洋歌劇詠嘆調選曲》(五本)、《俄羅斯歌曲選》、《法國藝術歌曲》(與人合編)和《聲樂教材·中國歌曲》(六本)等,主編《聲樂表演藝術文選》。

1961年,喻宜萱擔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她把全部時間和精力用在專業教學方面,一是努力學習新的篇目以充實教學內容,學唱《翻身道情》、《紡綿花》、《新疆好》等當年解放區比較流行的創作歌曲和民歌,二是努力吸取民族、民間聲樂藝術的營養。喻宜萱注重抓教材建設,先後組織完成了《中國獨唱歌曲集》、《中國聲樂教學曲選》、《外國歌曲選》等十餘部聲樂教材。

所獲榮譽

曾獲國務院頒發的首批全國有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獎勵。

2002年5月,在中國文聯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主辦的首屆國家級音樂藝術綜合獎大會上,喻宜萱獲得第一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榮譽勳章”。

人物評價

喻宜萱是中國當代老一輩聲樂藝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長期從事聲樂教學,致力於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聲樂教學體系。她的演唱具有熱情奔放而又樸素嚴謹的風格,聲音圓潤洪亮,色彩濃郁。喻宜萱注重恰切表現不同作品的藝術風格,演唱曲目中外兼蓄,尤其是現代創作歌曲和民間歌曲。同時重視學生的聲樂基本功的訓練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注意培育學生正確而豐富的音樂旨趣。 (綜合 中央音樂學院、《小演奏家》雜誌評價 )

後世紀念

2009年,中國文聯、中國音協、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聯合主辦了“紀念喻宜萱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2012年6月7日,《永遠的歌聲——紀念喻宜萱誕辰100周年》專集正式編輯出版。全書共分為“序言、記憶永恆、鄉音親情、深切懷念、研究與評述、世紀曆程、論著文稿”七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