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60-1964 華中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 本科,1965-1967 華中農學院農業微生物學 研究生 。
1968-1981,武漢微生物農藥廠班長,車間主任,工程師。
1981-2001,先後任華中農業大學土化系,室主任,副教授,系主任、生科院副院長,
1994-至今,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導,國家級專家
1996-2004,農業部農業微生物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8-至今,微生物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04-至今,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4-2009農業部微生物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副主任 。
曾赴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中心、英國劍橋大學生化系作為高級訪問學者進行合作研究。三十多年來,他在蘇雲金桿菌基礎理論和套用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和開創性的工作,尤其是自“七五”以來,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畫、“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省重點攻關等,以及世界衛生組織、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內外課題共40項。在蘇雲金桿菌資源、菌種鑑定、發酵工藝、質量檢測和基因工程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的成果。
研究方向
微生物工程和製劑、微生物農藥。
主要兼職
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
湖北省暨武漢市微生物學會第5,6,7,8,9,10理事會副理事長,
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員,
國際無脊椎動物病理學會會員,
《化學與生物工程》雜誌編委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科技部973計畫第三屆農業領域諮詢組專家
所獲獎項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湖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武漢市發明一等獎l項,科技成果三等獎l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省部級簽定成果2項。為發展我國無公害微生物農藥作出了突出貢獻。他領導的實驗室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對全國蘇雲金桿菌資源進行了調查,鑑定了得到國際公認並被廣泛引用的華中亞種、雲南亞種和中華亞種共3個新亞種,首次發現伴胞晶體對家蠅幼蟲有毒性,篩選出對棉鈴蟲、小菜蛾等害蟲病毒為菌株YBT—1520,並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具有重要開發價值;克隆了數十類蘇雲金桿菌殺蟲晶體蛋白基因,其中CryLAC10是國際上收錄我國的第一個基因,構建了一系列載體,對發展生物工程殺蟲劑具有重要科學價值;構建的超量表達大腸桿菌、可製備長殘效期生物囊殺蟲劑的假單胞菌、既殺鱗翅目又殺鞘翅目的廣譜工程菌和既固氮又殺蟲的多功能魚腥藻,構建了兩類基因工程前,已獲農業生物基因安全委員會批准,即將在我國推出新型基因工程殺蟲劑。
主要貢獻
在套用研究方面,開發的“孑孓靈製劑”填補了我國細菌滅蚊的空白。“棉豐殺蟲劑”被評為“在菌種研究方面具國際先進,在發酵效價、製劑生產和套用方面達國內領先水平”。所研究的標準化檢測技術和制訂的農業行業標準,使我國成為“繼法國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蘇雲金桿菌製劑標準化的國家”。研究開發的四種產品轉讓到全國有關工廠,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國家計委批准的大型建設項目“微生物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在興建之中,他是該項目的技術總負責人,該項目建成後將對推動我國微生物農藥的發展起重要作用。
培養人才
在人才培養和論著方面,共培養碩士、博十研究生以及博士後70餘人,一些人已晉升為教授,有的已成為學術帶頭人。他十分重視對年青人的培養,已有20多位青年教師和研究生被選派到國外進行聯合培養,一批青年人茁壯成長。他主編了《蘇雲金桿菌》等6部專著和教材,發表論文200多篇、多次主持組織召開國內和國際學術會議,經常出席國際學術會議並應邀作報告,出訪了20多個國家,在國際學術界頗具影響、由於他工作成績顯著,1991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88年和1996年先後獲農業部和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996年被國家四部委評為“引進國外技術先進個人”。先後被世界衛生組織媒介生物防治處、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美國杜邦公司等國內外30多個單位聘為顧問或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