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嬰兒出生時,視力不及人的1%,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雙眼視細胞不斷發育和完善。5歲以內是視功能發育的重要時期,視覺發育一直延續到6~8歲,如這個時期只能用一眼視物,久而久之反覆刺激的眼視覺發育了,而不能注視的另一眼發育遲緩,就形成了單眼弱視。由於單眼弱視常難以被發現,常延誤了治療時機,成為永久性單眼弱視,造成終生遺憾。
致病原因
(一)斜視性弱視患者有斜視或曾有過斜視由於眼位偏斜而發生復視為了解除或克服斜視所造成的復視大腦視皮質中樞就抑制由斜視眼傳入的視覺衝動斜視眼的黃斑功能長期被抑制而導致弱視這種弱視是斜視的後果是繼發的功能性的因而早期適當治療弱視眼的視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數頑固病例雖經長期治療視力改善不多
(二)屈光參差性弱視由於兩眼屈光參差較大在兩眼黃斑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別太大融合困難腦皮質中樞只能抑制來自屈光不正較大的眼的物象日久發生弱視這種弱視是功能性的經過治療有可能恢復視力如果早期矯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防止其發生
(三)形覺剝奪性弱視在嬰幼兒期如有角膜混濁上瞼下垂先天性白內障甚至不恰當的遮蓋一眼使得光線不能充分進入眼內剝奪了該眼黃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機會視功能發育受到抑制而發生弱視這種弱視不僅視力低下而且預後也差
(四)屈光不正性弱視多為雙側性發生在沒有戴過矯正眼鏡的高度屈光不正者戴合適眼鏡後能使視力逐漸提高但為時較長一般需2~3年
(五)先天性弱視發病機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於在出生後視網膜或視路發生小出血而影響視功能的正常發育有些繼發於眼球震顫全色盲等這種弱視預後不佳
疾病相關
單眼弱視為什麼難以被發現
單眼弱視患者,除了弱視眼睛之外,他還有另外一隻眼睛是健康眼,單眼弱視的情況就比較難被發現。主要原因是心理學原因:先天的單眼弱視患者,最初可能主觀上認為人人如此;在生長到適當的年齡時,他會認識到大多數人兩隻眼睛都有健康的視力,而他本人不是這樣,自己存在著先天的缺陷,從而產生了自卑感,在容易被別人識別到這一缺陷的時候,他就刻意掩飾。自幼稚園到國小、中學時期,每年都例行體檢,單眼弱視患者掩飾缺陷的高招就是檢查弱視眼視力的時候使用健康眼偷看,以至於多年不被發現,體檢表上記錄的實際上都是健康眼的視力,只有遇到態度特別嚴謹的醫師時,偷看的情形才會被發現,而此時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弱視治療的最佳年齡是3歲~7歲(學齡前)。
如何及早發現單眼弱視
家長平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看東西時有沒有皺眉頭、眯眼、眼手協調差、經常摔倒、注意力不集中、眼睛不隨人或物體轉動等異常現象,若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一旦確診為弱視,就要抓緊時間治療了。
視力檢查。一般的兒童尤其是幼稚園長大的兒童,3歲時經過簡單的視力教認,絕大多數都會認視力表。有條件的幼稚園要對孩子視力每年進行一次普查篩選,家長也可自購一張標準視力表,掛在光線充足的牆上,在5米遠讓孩子識別。檢查時一定要分別遮眼檢查,不可雙眼同時看,防止單眼弱視被漏檢,反覆認真檢查幾次,若一眼視力多次檢查均低於0.8,則需帶孩子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一般認為檢查最好不晚於4歲。
另外,對於嬰幼兒和不能配合檢查視力的幼兒,可作遮蓋試驗大致了解雙眼視力情況:有意遮蓋一眼,讓孩子單眼視物,若很安靜而遮蓋另眼卻哭鬧不安或撕抓遮蓋物,那就提示未遮蓋眼視力很差,儘早到醫院檢查。
臨床資料
1.治療對象 於1993~1994年在浙江省兒童斜視弱視協作組部分醫院的弱視門診隨機抽樣確診為弱視的兒童128例240隻眼。男61例,女67例。年齡5歲~12歲,平均6.98±1.74歲。128例弱視中屈光不正性弱視55例(109隻眼),屈光參差性弱視30例(49隻眼),斜視性弱視38例(74隻眼),形覺剝奪性弱視5例(8隻眼)。輕度弱視47例(87隻眼),中度弱視68例(130隻眼),重度弱視13例(23隻眼)。雙盲法隨機將全組病例分為治療組99例(188隻眼),對照組29例(52隻眼)。
2.治療方法 全組病例在治療前檢查視力(裸眼和矯正遠、近視力,採用5分記錄法)、外眼、屈光間質、眼位、屈光狀態(阿托品散瞳檢影)、注視性質、眼底、圖形視覺誘發電位(P-VEP)、肝腎功能等。治療組口服思利巴片,對照組口服大小和形態相同的藥用澱粉片。服法:5~6歲每次125mg,7~12歲每次250mg,均為每日2次,早、晚飯後服用。4周為1療程,共治療3療程。治療期間每半月複查1次,隨訪期間每月複查1次。無論是治療組或對照組,在治療及隨訪期間除服藥外只戴矯正鏡,不做其他治療。治療後複查視力、屈光度、注視性質、P-VEP以及觀察服藥後不良反應。按全國斜視、弱視防治組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觀察治療效果。用POMS軟體做方差分析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