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白族民居建築群

喜洲白族民居建築群

喜洲白族民居建築群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鎮。東臨洱海,西枕蒼山。中國西南邊疆的歷史文化名鎮。山清水秀、物產豐富。聞名遐邇的蝴蝶泉坐落其中,中外聞名的電影《五朵金花》就在此拍攝。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閉式庭院為典型格局,有獨成一院,有一進數院,平面呈方形,造型為表瓦人字大層頂,二層、重檐;主房東向或向南向,三間或五間,土木磚石結構,木屋架用榫卯組合,一院或數院連線成一個整體,外牆面多為上白(石灰),下灰(細泥)粉刷。

建築群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鎮。東臨洱海,西枕蒼山。中國西南邊疆的歷史文化名鎮。位於大理市北部,西枕蒼山、東臨洱海。山清水秀、物產豐富。聞名遐邇的蝴蝶泉坐落其中,中外聞名的電影《五朵金花》就在此拍攝。
喜洲白族民居建築群,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閉式庭院為典型格局,有獨成一院,有一進數院,平面呈方形,造型為表瓦人字大層頂,二層、重檐;主房東向或向南向,三間或五間,土木磚石結構,木屋架用榫卯組合,一院或數院連線成一個整體,外牆面多為上白(石灰),下灰(細泥)粉刷。 喜洲白族民居特別重視照壁、門窗花枋、山牆、門樓的裝飾。 照壁是一主兩廂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築,多為一高兩低的桃檐飛角青蓋頂的牆體;居主房正前,連線兩廂山牆,使三方形成封閉庭院。 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書以四言題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鑲勾出扇面、長方、圓形等圖案,中以水墨或粉彩繪圖畫。門窗特別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門,多為雲木、紅椿、楸木、雲杉等名貴木材,雕上金雞寶貴、喜上眉梢、麒麟呈現祥等民間吉祥圖案,多為透雕或圓雕。山牆則以白灰粉刷,山尖呈三角形,其上用水墨繪以雲紋、如意紋、蓮花、菱花紋等吉祥圖案。大門座選用海東青山石精鑿成芝麻花點、砌出稜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結構嚴謹、雕刻精細、斗拱出挑、飛檐翹角的木質門樓。喜洲白族民居建築群,整體建築藝術在白族民居建築的特色上吸收了西方及江南民宅的優點,形成獨特的建築藝術風格。
喜洲民居建築群重點保護單位有楊品相宅、嚴家院、董家院、趙府建築群等,既保持了白族民居傳統,又結合西式建築手法。1987年12月,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楊品相宅:楊品相宅位於喜洲鎮城北村西大道南側,喜洲人楊品相於1947年所建。楊家大院占地面積近1841m2,建築面積1621m2。院落為白族典型“三坊一照壁“院落,分南北兩院,每坊為三開間樓房,各坊通過走廊相通,外牆、內牆、望板、照壁、門樓均有彩畫裝飾。照壁勻稱精美,大門精雕細刻,院內配有石板夾卵石的拼花地面。1953年土改中楊宅被沒收公有,現由大理市文化局文物管理所管理。
(2)嚴家院:嚴家院位於喜洲鎮辦事處四方街富春里1號,喜洲著名的民族資本家嚴子珍1919年建造。嚴家院占地約2478m2,建築面積3066m2,由自北而南的兩院“四合五天井”和一院“三坊一照壁”組成,院落以“走馬轉角樓”連成一個整體,樓上樓下均有迴廊,串聯所有的房間。整個宅居地坪上鋪有方塊大理石板。1938年,在院落的東南角還建造了一幢完全採用現代建築形式的西式別墅洋房,磚牆開頂,有地下室、陽台、落地玻璃窗,四周植有花木,環境清幽。1953年土改中嚴宅被沒收充公。現已成為喜洲白族民俗風情旅遊景點之一。
(3)董家院:董家院位於喜洲辦事處市坪街,喜洲著名民族資本家董澄農所建。董家大院占地6742m2,建築面積約3814m2。主建築為東向的兩組建築群,第一組為1940年建造的典型的白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兩院,樓上樓下均有迴廊串聯各個房間,門樓採用白族傳統的飛檐串角式三滴水形式,照壁嵌有天然大理石精品圖畫。第二組建築位於西側,是一幢建於1942年的法國式別墅洋房,因抗戰時期著名抗日將領宋希濂和一些高級將領居住過而稱為“將軍樓”。庭院周圍有草地、樹木,並配有車庫、發電廠。董家院在建築技術上把白族民居推向富有時代性的高度,但又不失白族民居的特色,是喜洲白族民居中中西結合的精品。1953年土改中董宅被沒收充公。現為大理市旅遊局喜洲田莊賓館使用。
(4)趙府:趙府位於喜洲辦事處大界巷21號,為清朝嘉慶年間進士趙廷俊1839年建造。趙府總面積約3000m2,建築面積約2000m2。趙府為一進四院(諧“進士”之音),軸線前四坊為倒座穿堂大開正門,十分氣派。南北兩廂均有走廊相連,作為平時通道,四個院落既可自成一家,又可相互串通。整個建築群古樸莊嚴,體現了喜洲的建築文化特色。趙家現仍由居民居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