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有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形。
按其發育演化,喀斯特地形可分出以下6種。1)地表水沿灰岩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2)地表水沿灰岩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m深後形成落水洞。3)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4)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5)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乾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繼續進行。雲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階段(溶溝階段)的產物,這裡的自然風光因阿詩瑪姑娘的動人傳說而變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廣西境內,經常可看到這種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稱“神女鏡”或“仙女鏡”。
相關詞條
-
喀斯特地形
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岩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大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
介紹 名稱 形成 分類 利用 -
喀斯特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對可溶性岩石(碳酸鹽岩、石膏、岩鹽等)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沖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
地貌類型 形成原因 中國 地帶特徵 開發利用 -
中國的喀斯特(岩溶)
喀斯特是碳酸鹽類岩石分布地區特有的地貌現象。中國是世界上對喀斯特地貌現象記述和研究最早的國家,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類型之多,為世界罕見。
介紹 配圖 -
中國喀斯特
中國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從熱帶到寒帶各種喀斯特地貌類型齊全。中國幾乎所有的省區都有喀斯特的分布,但多分布於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區。
地形介紹 分布 特徵類型 形成條件 申遺 -
重慶武隆喀斯特
武隆喀斯特地貌景觀位於重慶市,是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深切型峽谷的重要代表。它孕育出獨立的三個喀斯特地貌系統:芙蓉洞洞穴系統、天生三橋喀...
歷史文化 地理環境 人類瑰寶 主要景點 追逐夢想 -
西南喀斯特植物與環境
《西南喀斯特植物與環境》是科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同清 。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中國的喀斯特
喀斯特是碳酸鹽類岩石分布地區特有的地貌現象。中國是世界上對喀斯特地貌現象記述和研究最早的國家,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類型之多,為世界罕見。
簡介 特點 -
貴州荔波喀斯特
貴州荔波喀斯特位於貴州省東南部的荔波縣,是貴州高原和廣西盆地過渡地帶錐狀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貴州荔波完好的生態系統,是當今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主流,具有優先...
特色景觀 生物資源 申報世遺 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