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星支教隊

啟明星支教隊

啟明星支教隊成立於2009年3月,是一個完全由在校大學生自發組織,自主運行,致力於改善農村教育、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民間公益組織。她以“給孩子一個夢想”為宗旨,以“相伴啟明星,我們一起成長!”為口號,以“興趣引導,注重基礎,關注心靈,言傳身教”為行動方針,通過每年暑假中的15~20天到廣東邊遠農村地區鄉鎮中學進行義務支教活動的方式,幫助當地學生拓展視野、鞏固學業、培養興趣,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人生觀,為農村地區教育環境的改善獻出我們的一份力量。 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村初一、初二級的在校學生,因為他們正處於青春期,性格上容易叛逆,他們開始試著開始思考人生但卻由於各方面原因信息封閉且易受網路的不良影響。

願景和使命

2011高校公益文化節 2011高校公益文化節

宗旨:

給孩子一個夢想

願景:

每個孩子都能獨立思考並朝著夢想前進

使命:

通過短期支教結合長期關注,引導孩子認識自我並推動其自主成長

十六字方針:

興趣引導,注重基礎,關注心靈,言傳身教。

發展歷程

啟明星支教隊成立於2009年3月份,是一個完全由在校大學生自發組織,以暑期支教為載體,致力於改善相對薄弱的山區教育的公益團體。

啟明星支教隊 啟明星支教隊

2009年暑假,啟明星支教隊在河源市東源縣曾田鎮進行了一次為期15天的支教活動,活動效果良好,得到了當地學生,老師,家長一致的好評。

2010年暑假,啟明星支教隊在河源市東源縣的康禾鎮,曾田鎮,順天鎮,黃田鎮,駱湖鎮的鎮中學同時開展義務支教活動,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社會反響強烈。

2011年暑假,啟明星支教隊在原有的支教點上的基礎上增設多個支教點,開展了第三期支教活動,共九個支教點,教員來自中山大學等廣東省各大高校,共190人,直接受益學生897人。

啟明星支教隊 啟明星支教隊

2012年暑假,啟明星支教隊在部分原有的支教點的基礎上增設了一些新的支教點,共八個支教點,分別在河源市東源縣的燈塔鎮、康禾鎮、駱湖鎮,紫金縣中壩鎮,龍川縣黃石鎮,和惠州市惠東縣白花鎮,博羅縣平安鎮。分別在這個八鎮開展了第四期支教活動。教員主要是來自廣惠兩地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共189人。受教學生主要是國中生和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共有916人。

2013年暑假,啟明星支教隊的發展重點轉變為進一步提高支教點支教質量,較之上一年支教點數量縮減至四個,在河源市東源縣燈塔中學、駱湖中學、順天中學以及下歐國小開展了第五期支教活動。支教隊員主要是來自廣惠兩地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共83人。直接受益學生主要是國中生和五六年級的在校學生,共301人。

2014年暑假,啟明星支教隊支教點有少許的調動,在河源駱湖中學、雙江中學、燈塔中學、康禾中學以及順天中學開展第六期暑期支教活動。支教隊員主要是來自廣惠兩地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共88人。直接受益學生主要是國中生和五六年級的在校學生,共280人。

2015年啟明星支教隊進行教研改革,開設系列課,初步形成圖書館系列課以及口述史兩大特色系列課。暑期,啟明星支教隊在康禾鎮、駱湖鎮,細坳鎮,下歐鎮以及燈塔鎮開展第七期暑期支教活動,志願者主要是來自廣惠兩地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共100人。直接受益學生主要是國中生和五六年級的在校學生,共240人。

2016年啟明星支教隊正式從半傳統支教半夏令營模式轉型為鄉村夏令營模式,繼續完善特色系列課程,新增青年領袖計畫,培養熱心支教的青年領袖。暑期在河源市東源縣燈塔鎮、順天鎮、漳溪鄉、梅州市大埔縣華祝村開展了第八期支教活動,首次在梅州設點。支教隊員主要是來自廣惠兩地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共80人。直接受益學生主要是國中生和五六年級的在校學生,共213人。

從2009年發展到2016年,參與啟明星支教隊的志願者服務人達861人次,直接受益學生累計3525人。服務總時長達294080小時。自2011年籌劃的圖書館項目在所有支教點均呈良好發展態勢,僅2013當年所募得的1830本圖書全部用於學生閱讀。

啟明星的目標是,在支教地形成“大學生支教,社會力量支持,中學生受益”的模式,給當地予持久有效的影響。

啟明星支教隊 啟明星支教隊

組織特色

獨立運行

啟明星支教隊是一個由廣州和兩地三十多所不同高校,不同專業,不同背景的大學生自發組成的民間公益組織,不隸屬於任何高校及社會組織,堅持自主籌劃、自主決策、自主運營。志願者來自惠州學院、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金融學院、廣東藥學院、廣東外語藝術學院等省內三十多所院校。多所高校背景,不同的校園文化的輸入,不同專業領域的志願者,使啟明星擁有的火焰和旺盛的生命力。

定點持續支教

堅持定點返回開展支教活動,支教期間收集支教點信息,支教結束後進行總結,系統整理相應信息,分析支教點相關情況,根據統計情況制定第二年同點支教方案,通過支教,總結,再支教,持續關注支教學生、支教學校的情況,並通過向外界募集圖書對支教點進行長時間的鄉村圖書館的建設,持續影響當地教育。

返鄉特色

鼓勵大學生返鄉支教,從而帶動支教地大學生的服務意識及公益心態,以在支教地形成良好的支教氛圍,用當地大學生的力量去改善當地的教育狀況。

組織架構

啟明星由理事會、秘書處和顧問團三大管理運營部門以及作為執行部門的支教小分隊組成。

理事會

啟明星最高決策機構,擁有對啟明星各項事務的一票否決權,把握組織戰略發展方向,任免秘書處成員、審核秘書處工作及秘書處年度工作報告。

顧問團

顧問團由往屆秘書處成員、老隊長(組長)、老隊員及心繫啟明星的各界人士組成的一個事務諮詢機構,為啟明星理事會及秘書處各項事務提供相應的建議及觀點,減少組織成員自我認識的局限性,提高決策科學性。人選由理事會和顧問團邀請確定,亦可自薦。

秘書處

日常事務執行機構,負責策劃並組織任職年度的各項事務,保證該年度支教工作的順利進行,在相關制度下制定更詳細的工作計畫並執行,為組織提供平穩健康發展的動力。下設教研組、秘書組、人力組、宣傳組、圖研組,成員為往屆支教隊員,報名並通過相關面試,由理事會決定並產生。

教研組 負責教學課程的總結,分析及研發,根據往屆信息研討下一屆課程指導思想,統籌指導支教前期志願者課程準備事宜,監督各支教小分隊課程執行情況。
秘書組 跟進各個職能組的工作進度,負責啟明星大小會議會議記錄與總結,整理和管理啟明星一切信息,以及啟明星物資及資金的管理和審批工作。
人力組 負責啟明星的人力資源管理,負責各個職能組人員調配工作,協調安排啟明星秘書處各項活動,志願者招新及培訓工作。
宣傳組 啟明星對外公關樞紐,負責啟明星各項宣傳和公關工作,包括新媒體運營、支教點校方公關、招新宣傳工作以及社會各界團體交流合作等工作。
圖研組 負責啟明星鄉村教育協會的管理和運營,統籌執行鄉村圖書館計畫以及惠州地區的志願者的招新及管理。

行動方針

興趣引導,注重基礎,關注心靈,言傳身教

闡釋:

興趣引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學生對某件事物產生興趣的時候學習效果最好;

注重基礎——支教地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很多基礎知識都沒掌握,需要從基本知識開始;

關注心靈——平等交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關注學生的內心成長,成長伴侶;

言傳身教——不僅言傳,更需身教!支教隊員本身的形象和行為是最好的教材。

活動回顧

(以2012年為例)

2012年2月~3月 啟明星支教隊面向全國各大高校(主要集中在廣惠兩地)招收志願者; 前期籌備
2012年4月 啟明星志願者破冰,進行兩次培訓,廣惠兩地分開進行。啟明星企業文化學習,教學技能培訓;
2012年5月~6月 對志願者進行分組,各組開始開展各支教點工作。各志願者進行課程規劃,教案準備;
2012年7月14日~15日 啟明星支教隊近200名志願者在惠州學院進行為期2天的集中培訓(團隊培訓和專項培訓);
2012年7月16日~31日(或~8月4日) 9個支教組從惠州學院出發,到達各支教點;8個支教點15/20天的義教活動取得圓滿結束,其中參與志願者達189名,受益學生達916名; 支教期間
2012年8月 組織各支教組做好各項總結工作並存檔,整理並保存各種教學資料,分析學生案例; 後期總結充電
2012年9月15日 2012年啟明星支教隊分廣惠兩地進行總結大會。
2012年9月 啟明星支教隊秘書處換屆,並制定2012~2013年度的工作計畫,開始著手策劃下一年支教工作;
2012年11月~12月 參加 “2012年第一屆支教分享會”、第四屆“大學生慈善公益論壇--公民社會與服務學習”等活動,積極與各公益組織和業內人士學習交流、充電;
2012年11月~12月 在廣州、惠州兩地各高校進行啟明星支教隊高校巡迴圖片展,宣傳公益文化。

支教形式及內容

(一)支教形式

在多年支教的經驗基礎上,於2016年支教形式正逐漸轉型成“夏令營”形式的教學,致力於營造輕鬆愉快、自主成長的課堂形式。

(二)支教期間教學組織形式

隊伍架構:營長+各版塊負責人(財務、後勤、教學、安全、資料管理等)+其他隊員

班級管理模式:班主任+小組老師(2+n),每兩個老師一小組,負責10個以內的同學,與學生一同進行某些小組活動。注重建立良好的朋友關係,平等地相處,同時關注於學生的身心發展。這有利於避免部分同學被忽略,也有利於在短期內有效了解支教學生情況,有效地“關注心靈”。

(三)支教內容

為達到“陽光學習,共同成長”的效果,並且在短期支教中幫助當地學生拓展視野、培養興趣,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人生觀,我們期待夏令營課程內容系統有結構的同時又能更豐富、形式更活潑。在多年發展的經驗總結和對外學習的基礎上,我們研討出系列課、興趣班等課程形式。此外,我們會充分創造機會鍛鍊膽量,培養自信。

系列課

系列課是圍繞某一主題某一線索開展的多個課程的集合,系列課下課程與課程之間內容緊密聯繫,循序漸進。不再局限於傳統課程之中,以啟明星願景為終極目標,結合孩子實際的需求、善於利用閱讀藝術和遊戲的形式策劃課堂內容,致力於在豐富活潑的教學內容中達到自主成長的效果。我們將開展2+1+N個系列課,其中包括兩個組織固定的特色系列課(圖書館系列課和口述史系列課)和至少一個由營員自主策劃的系列課。

興趣班

不局限於傳統的藝術類興趣班(美術、音樂、運動),注重孩子視野的開拓與夢想的萌芽。我們期待營員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開展興趣班,旨在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拓展視野和增進知識。在營員與孩子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既能豐富課餘生活、發現自身潛能和增強自信心,同時又能一同成長。

空白課

圍繞某一主題、結合營員在支教過程中對孩子們的了解開展的獨立課程。從實際出發,實時靈活調整,旨在發揮營員的創意,探討更多的創新課堂形式的可能性以及孩子們的實際需求,豐富啟明星夏令營的內容。

真人圖書館

每個人都有經歷,每段經歷都是人生這本書中的一節。通過分享彼此的人生經歷,學生以面對面的形式進行別樣的閱讀體驗。我們期待孩子們能在交流的過程中有所啟迪,學會表達自身的感受。

結營儀式

結營儀式分兩部分,分別是挑戰和道別。挑戰部分是營員根據支教期間的教學內容設定任務關卡,策劃成類似於定向越野的闖關形式。通關闖關來檢驗學生在啟明星特色夏令營中的成長。道別則是夏令營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們期待營員能策劃出有趣又莊嚴的活動,與學生互相感謝對方在夏令營中對自己成長的幫助、扶持。

家訪

每期支教從中後期開始我們都會進行家訪,一方面了解孩子們的家庭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我們在孩子身上發現的優點告訴父母,讓孩子們多一份自信。雖受時間及交通方式的限制,但我們的家訪率平均達到70%,有的點家訪率達到95%以上。

其他項目

1. 圖書館計畫

基於對鄉村學生閱讀現狀的了解,結合閱讀黃金期理論,啟明星支教隊於2011年發起並由啟明星鄉村教育協會執行,為改善欠發達地區青少年閱讀環境而設立了圖書館計畫。圖書館計畫的目的是讓每個孩子都學會閱讀並分享一本書。計畫包括事前調研、建立圖書館、閱讀引導、閱讀分享比賽、一月一書、事後反饋。

支教隊每年接受廣州市圖書館、廣州美術學院以及公益組織光明天使益行者及其他組織捐贈的圖書,並且每年到惠州數所中學進行募書,所得圖書經過篩選後分類,使用中圖法進行編碼同時錄入系統。支教開始後帶往支教學校搭建臨時圖書館,每天通過晨誦、閱讀分享、午默、閱讀讀書筆記分享,進行閱讀引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後期安排閱讀分享比賽,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心儀的書籍,2+N小組也會設定不同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支教離開後,與校方協商保留我們的圖書館隨時向學生們開放,志願者們以自願為原則開展一月一書計畫,以書籍為媒介與學生保持長期的聯繫,最後收集反饋為下一年的圖書館計畫服務。

2. 隊員成長計畫

志願者們從通過面試進入啟明星的第一輪培訓到支教結束後鼓勵參與的一系列公益交流學習。

啟明星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擁有一套完整的志願者培訓體系,能保證志願者從每年四月份公布了入選志願者名單後到六月份考試前有充分的培訓。在定期安排的培訓中,大部分由我們的老隊員當培訓官,少部分邀請相關的公益組織夥伴來進行,還有合作機構來補充。在培訓中我們會引進適用的理念與方式,如今年引進了DFC的行動方式和ORID方法等。在支教中志願者們與學生共同成長,而在支教後,保證公益活動信息對志願者的公開,並採取一定措施鼓勵志願者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使持續成長。

獲獎情況

2010-2014年

1、2010年廣東大學生“福彩公益”團隊獎

2、2011年聯想微公益大賽廣東區三等獎

3、2011年獲得廣東大學生福彩公益獎(團體獎和個人獎)

4、首屆珠江公益節“雙千一百”活動評選中入選“千家公益社團(團隊)”、暑期支教項目入選“千個公益項目”

5、2012年“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大學生社會公益獎(銀獎)

6、2014年春季獲得黑蘋果小額扶持『公益扶持』

2016年

1、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暑期帶上聯合國”社會實踐證書

2、北京益微青年公益發展中心暑期鄉村夏令營非EV模式創新之星

3、 “你支教,我支招”兒童性教育項目結業證書

4、惠州學院政法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項目特等獎(鄉村圖書館項目)、一等獎(鄉村夏令營項目)

媒體報導(部分)

自2009年第一期支教以來,啟明星支教隊得到了多家媒體的關注,以下為部分關於啟明星支教隊的媒體報導,在啟明星的官方部落格里有具體連結,從這裡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啟明星,也可以關注啟明星的微信公眾號,我們將持續發布新的支教信息。

啟明星支教隊 啟明星支教隊
啟明星支教隊 啟明星支教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