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種蘭不種艾,蘭生艾亦生。
根荄相交長,莖葉相附榮。
香莖與臭葉,日夜俱長大。
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
蘭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決,問君合何如?
賞析
這首詩大約作於元和元年(806)至元和六年間,當時作者在長安。
這是一首寄寓深意的詩。蘭艾並生,概況相互糾纏,莖葉相互依附。“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這構成了一個悖論。作者因此而困惑,希望友人能給出一個完滿的答案,遂作此詩。
作者借蘭艾說話,雖未明指,但了解到白居易所處的時代,不難發現,使作者困惑不已,沉吟未決的應是君臣關係。
注釋
蘭、艾,古代常用來比喻君子與小人。(香草與臭草)
荄,草根。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