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找山自然村

啊找山自然村,國土面積2.50平方公里,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9戶,有鄉村人口325人,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750畝(其中:水田100畝,旱地275畝),人均耕地1.18畝,主要種植包穀、水稻、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217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3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16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200畝。

基礎設施

該自然村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79戶通自來水,有79戶通電,有7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6%和9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76%和53%)。
該自然村到村委會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機車1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0畝,有效灌溉率為2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8畝。
該自然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地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自然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萬元,占總收入的38%;畜牧業收入27萬元,占總收入的3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0頭,肉牛15頭,肉羊69頭);林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15%;第二、三產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15%;工資性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176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0人(占勞動力的23%),在省內務工25人,到省外務工10人。

特色產業

該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6.5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產業。

人口衛生

該自然村現有農戶79戶,共鄉村人口325人,其中男性175人,女性150人。其中農業人口317人,勞動力168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漢簇、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07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9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8%;享受低保11人(人員名單附後)。

文化教育

阿找山系彝語音譯字地,“阿找”意即麂子較多的地方。傳說過去有一阿姓母子3人在此居住過而故名。
該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正義華能希望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小灣中學。該村距離中學14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4人,其中小學生25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民政優撫、計畫生育、糧補、“一事一議”籌資等,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形式公開。
該自然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

發展重點

該自然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進村主幹道的硬化度只完成了20%,剩餘的80%路面都是土路,到雨季天基本無法通行。
該自然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茶葉、蠶桑、泡核桃產業,對300畝的老茶園進行低產豐培改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