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唐鐃歌鼓吹曲·戰武牢》
【年代】中唐
【作者】柳宗元
【體裁】雜言詩
作品原文
唐鐃歌鼓吹曲·戰武牢[1]
戰武牢,動河朔[2]。逆之助,圖掎角[3]。怒鷇麛,抗喬嶽[4]。翹萌牙,傲霜雹[5]。王謀內定,申掌握[6]。鋪施芟夷,二主縛[7]。憚華戎,廓封略[8]。命之瞢,畢以斮[9]。歸有德,唯先覺[10]。
註解
[1]公元620年(武德三年)舊曆七月,秦王李世民奉詔討王世充,次年二月,竇建德率兵救世充,三月,秦王入武牢,進其營,多所殺傷。五月,秦王大破建德軍,擒建德,王世充遂率其將吏至軍門降唐。武牢:縣名,故城在今河南汜水縣。
[2]河朔:黃河以北,當時為竇建德所據之地。
[3]逆:指王世充、竇建德。掎(j ĭ 擠)角:“紲(xiè 瀉)其後曰掎,絓(guà 掛)其前曰角。”此處指分兵牽制,夾擊之意。
[4]鷇(kòu 扣):待哺食的小鳥。麛(mí 彌):幼鹿,泛指小獸。喬嶽:高大的山嶽,指泰山。
[5]翹(qiáo 橋):抬起(頭),引申為植物剛破土而出。牙:同“芽”。
[6]申:施展。
[7]芟(shān)夷:削除。二主:指王世充、竇建德。
[8]華戎:華,我國古稱華夏,省稱華。戎:指軍隊。“華戎”指秦王李世民所率之軍隊。廓:擴大,開拓。封略:即封疆,疆界也。
[9]命:天命,天神的意旨。瞢(méng 萌):本義目不明,這裡指昏暗不清。畢:完畢,結束。斮(zhuó 茁):斬。
[10]歸有德:(天下)終將歸於有德之人。唯先覺:唯有先覺之人能啟迪後覺之人。《孟子·萬章》:“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按:人有先知先覺者、後知後覺者和不知不覺者之分。
譯詩
武牢激戰數月,震壞河朔建德。
竇王狼狽為奸,圖謀夾擊作孽。
二逆乳臭未乾,竟欲搖撼山嶽。
小草剛冒新芽,不堪霜雹霰雪。
秦王運籌帷幄,待機一舉殲滅。
張網削除敵頑,生擒竇王二賊。
敵頑聞風喪膽,秦王拓寬疆界。
上天意旨不清,勝負刀兵判決。
有德之君即位,先覺啟迪後覺。
作品簡析
《唐鐃歌鼓吹曲·戰武牢》是《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的第三首。《戰武牢》敘李世民征討叛逆,初建奇勳。與《唐鐃歌鼓吹曲·獸之窮》相比,多了刀光劍影的廝殺,有了文韜武略的敘寫。“戰武牢,動河朔”,聲勢何其壯觀;“鋪施芟夷,二主縛”,戰果何其輝煌;“憚華戎,廓封略”,影響何其深遠,“歸有德,唯先覺”,讚譽何其誇張。掩卷而思,柳子似欲昭示世人:竇建德、王世充之流無德而亡,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實不可逆。此篇亦設喻取譬,將敘事、議論和抒情合為一體,深得詩家好評。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貞元九年)進士及第,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後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卒於柳州任所。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封建論》等。其作品由劉禹錫保存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