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

《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是唐末五代文學研究專著。全書共五章,主要內容包括渾金璞玉——唐宋文學史鏈條亟待開發的一環,唐末世風、士風和文學,亂世文人悲劇意識及其文藝轉化,唐末五代文學之特色與價值的巨觀考察,唐末五代文學之新變研究等。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7月1日)
平裝: 32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00456085
條形碼: 9787500456087
尺寸: 21 x 14.5 x 1.4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李定廣,1966年生,安徽合肥市肥東縣人,復旦大學文學博士。曾任中國小音樂、語文教師多年。1995年考取湖北大學碩士研究生,2000年考取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為全國統招統分博士生。2003年起任汕頭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獨立出版著作多部,在國內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二十多篇。

內容簡介

《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是唐末五代文學研究專著。全書共五章,主要內容包括渾金璞玉——唐宋文學史鏈條亟待開發的一環,唐末世風、士風和文學,亂世文人悲劇意識及其文藝轉化,唐末五代文學之特色與價值的巨觀考察,唐末五代文學之新變研究等。《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觀點新穎,套用史料豐富、準確,論述深入確當,對研究我國唐末五代亂世文學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目錄


引論
一 前人對唐末五代文學的主要觀點及其缺憾
二 研究成果的分布與研究方法的運用狀況及其薄弱環節
三 本文研究的出發點和理論探索之意義
第一章 渾金璞玉——唐宋文學史鏈條亟待開發的一環
第一節 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的時間範圍
第二節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
第三節 唐末五代文學的文學史意義
第二章 唐末五代世風、士風與文學
第一節 唐末五代亂世的世風與文人
第二節 唐末五代亂世的士風與文學
一 蹭蹬於科舉
二 傳食諸侯——漂泊於藩鎮
三 隱遁於世外
四 宗教謀生
五 屈節偷生
六 以詩謀生
第三章 亂世文人的悲劇意識及其文藝轉化
第一節 唐末五代文人的思想特徵及其與文學的關係
一 唐末五代文人思想意識上的最大特點
二 唐末五代文人的悲劇意識及其表現
第二節 悲劇意識的消解方式與文藝的時代特徵
一 入骨諷刺以發泄悲憤與唐末諷刺文學的高度繁榮
二 冷眼旁觀求得平靜與唐末詩文清醒的哲理性和歷史穿透性
三 皈依宗教及隱逸山林與唐末五代詩歌的宗教色彩及淡泊情趣
沉湎酒色和世俗娛樂與唐末五代城市文藝的艷情化和世俗化
第三節 唐末五代文人的悲劇人生觀與苦吟詩風
一 科舉實現人生價值
二 詩歌實現人生價值
第四章 唐末五代文學之特色與價值的巨觀考察
第一節 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現象”及其文化根源
一 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現象
二 “苦吟”含義的演變與唐末五代人的苦吟觀
三 普遍苦吟現象的文化根源
四 普遍苦吟現象與“晚唐體”五律詩興盛之間的關係
第二節 “晚唐體”——唐末詩歌的時代風格
一 對各家“晚唐體”概念的質疑
二 宋人所謂“晚唐”——“晚唐體”的時間內涵
三 “成如容易卻艱辛”——“晚唐體”的藝術風格內涵及其指稱流變
四 “晚唐體”作家的師法淵源和創作特徵
五 “晚唐體”與五代詩及宋詩的關係
第三節 以七絕為例看唐末詩歌的藝術創新
一 唐末七絕詩的評價問題
二 唐末七絕體式、題材上的創新和特色
三 唐末七絕在藝術手法和技巧上亦有多方面新創
四 唐末七絕所呈現的美學物質——“晚唐異味”
第四節 羅隱的重新發現及其重大文學史意義
一 “溫李”之後獨步唐末詩壇
冤沉千載及其原因
三 羅隱的重新發現及其重大意義
第五章 唐末五代文學之新變走向研究
第一節 由對溫李二人的取捨看唐末五代文壇的雅俗走向
一 “溫李”齊名與唐末詩歌
二 溫庭筠詩名雄霸晚唐
三 溫庭筠的命運和個性在唐末產生共鳴
四 唐末詩人普遍效法溫庭筠詩風和筆法
五 餘論
第二節 《花間集序》的詞學觀與曲子詞的化俗為雅
一 必須準確理解《花間集序》的主旨
二 《花間集序》詞學觀與曲子詞的雅化趨向
第三節 由中晚唐詩詞關係看曲子詞的演變軌跡
一 學界關於中晚唐詩詞關係的一些誤斷
二 盛中唐以來詩詞的雅俗分流與歌詩傳唱之盛
三 晚唐詩詞的雅俗融合和走向一體化
四 五代詩詞分工的定型
五 五代曲子詞風格演變的兩個階段及其詞風差異
第四節 張泌的詩詞創作及其典型文學史意義
一 不應被忽視的唐末重要作家張泌
二 張泌詩詞的藝術淵源和個性風格
三 張泌在唐末五代文學發展中的典型意義
附錄
羅隱生平事跡辨正——兼與吳在慶先生商榷
一 “初赴舉”的時間及《嘲鍾陵妓雲英》的作年
二 羅隱隱居時間考
千年張泌疑案斷是非——各家張泌考證平議與辨正
一 張泌、張儀混淆不清之由來
二 今人對張泌其人的專題考辨
三 平議與辨正
四 結論
邵謁、胡賓王考
引用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