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王德華著
叢 書 名:中國詩詞曲賦研究叢書
出 版 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8090322
出版時間:2011-10-01
版 次:1
頁 數:397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唐前辭賦類型化特徵與辭賦分體研究》突破了唐前辭賦以功能與體式進行分體研究的各自局限,以類型化作為唐前辭賦分體標準,是在研析唐前辭賦作品基礎上的理論提升。這既符合唐前辭賦創作的實際,又已深入到文學文體的內在結構模式,是對文學文體更為深層的結構研究。
《唐前辭賦類型化特徵與辭賦分體研究》在對唐前辭賦結構類型的研析中,抓住辭賦創作在題材主題、體式結構、語體風格等方面呈現的特徵,準確地把握了騷、賦二體各自的支配性文體特徵,揭示了二體不同的創作思維和各異的文學與文化功能。唐前辭賦的內在特徵及歷史演變由此得到更為真實客觀、更為明晰地呈現。
唐前騷、賦二體歷時地呈現出類型化的特徵,折射出唐前騷、賦創作主體太致相同的感知世界與認知自我的思維方式以及相似的生存狀態與文化心理結構。從文學創作的層面上看,則反映出創作主體對相同文類的文學與文化動能的認同與實踐。
本書不僅在辭賦研究領域取得突破,且對文體史、文學史的深入研究均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王德華,(1965-),女,安徽滁州人。1987年6月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同年9月考入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師從馬積高先生,研習辭賦和魏晉南北朝文學。1990年6月畢業,獲碩士學位,並任教於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1998年9月考入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師從崔富章先生,研究《楚辭》。2001年6月畢業,獲博士學位,留校任教至今。現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周秦漢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文化研究。現任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辭賦學會理事,中國《詩經》學會理事。獨立承擔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浙江省社科重點項目等多項科研任務。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獻》《文藝理論研究》《學術月刊》《浙江大學學報》《中華文史論叢》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專著《屈騷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中華書局2004年9月版)獲第十三屆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年2月)。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目錄
導論
一、“辭賦”概念內涵的演變與辭賦分類
二、唐前辭賦分體理論與操作層面的矛盾
(一) 內在情感功能角度的分體分類
(二) 外在體式上的分體分類
三、唐前辭賦類型化特徵與騷、賦分體分類
(一) 唐前騷賦類型化的歷時呈現與騷、賦二體支配性文體特徵
(二) 唐前辭賦類型化與騷、賦二體文學及文化功能
(三) 唐前騷、賦二體類型化與文體演變
上編 唐前騷體
第一章 屈原騷體的文體特徵
一、屈原騷體“兮”字表征作用及其限度
(一) 屈原騷體“兮”字形成原因
(二) 屈原騷體“兮”字的作用
(三) “兮”字的失落與唐前騷體句式
二、屈原騷體抒情特徵:抒情主體情感的個性化與悲怨風格
(一) 從《離騷》《九章》看屈原騷體抒情主體個性化特徵表現
(二) 從《九歌》看屈原騷體巫祭背景下的獨特情思
(三) 屈原騷體抒情的悲怨風格及在文學創作中的示範作用
三、屈原騷體的外在體式結構
(一) 第一人稱的抒情方式
(二) 以抒情主體帶動全篇展開的敘事結構
(三) 為抒情主體服務的騷體意象特徵
四、屈原騷體“情境”特徵論與唐前騷體類型化創作思維模式
(一) 屈原騷體“情境”特徵與王昌齡的“三境說”
(二) “情境”特徵與唐前騷體類型化創作思維模式
第二章 唐前騷體流變——擬騷、紀游與顯志
一、唐前擬騷創作
(一) 情感主題的延續與改變
(二) 唐前擬騷作品的外在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