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八重寶函

唐八重寶函

八重寶函原藏於法門寺地宮內,是唐懿宗為存放佛指骨舍利而特意製作的,其性質類似於棺槨。 八重寶函第一重,也就是最里一重,是一座精緻的單檐四門純金塔。 八重寶函是大唐天子為放置佛骨舍利而特意製作的,可見其級別之高。

八重寶函,唐代。發現於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現藏法門寺博物館。八重寶函原藏於法門寺地宮內,是唐懿
唐八重寶函
宗為存放佛指骨舍利而特意製作的,其性質類似於棺槨。八重寶函原為八個寶函相套而成,最外層是一個檀香木函,出土時就已經殘毀。檀香木函裡面依次套裝著三個銀函、兩個金函、一個珍珠函和一座單檐四門純金塔,金塔基內有一根銀柱,是套放舍利的地方。
八重寶函第一重,也就是最里一重,是一座精緻的單檐四門純金塔。金塔高10.5厘米,塔頂裝飾有一朵金質蓮花,捧托著金珠。塔身四面有四扇小金門,門周布魚子紋,門下部有象徵性飛梯至塔座。塔座為純金方台,中立一小銀柱,僅1.1厘米高,用以放置佛指舍利。第二重為珍珠函,名為“金筐寶鈿珍珠裝武夫石寶函”,第三重為金函,名為“金筐寶鈿珍珠裝純金寶函”,兩函外形相近,通體以珍珠、寶石嵌飾,並雕上花瓣圖案。第四重也是金函,名為“六臂觀音盝頂純金寶函”,第五重為銀函,名為“鎏金如來說法盝頂銀寶函”,兩函形制也基本相同,外壁裝飾有如來及觀音畫像,畫像周圍配以蔓草紋,以及禮佛圖景,人物生動細膩,造型逼真。第六重與第七重均為銀函,第六重名為“素麵盝頂銀寶函”,第七重名為“鎏金四天王盝頂銀寶函”。其中第六重不加絲毫雕刻繪描而渾然生輝,是八個寶函中最特別的一個。第七重與第四、第五兩重形制大體相同。八重寶函每層之外均用銀鎖鎖上,並以絲帶或絹袱包裹。
八重寶函是大唐天子為放置佛骨舍利而特意製作的,可見其級別之高。所謂佛骨舍利,是佛祖釋迦摩尼去世之後,弟子將其屍體焚化而得的遺物。陝西法門寺中的佛指舍利共有四枚,三枚影骨、一枚靈骨。而放置在八重寶函之中的,就是三枚影骨之一。影骨並非真正的舍利骨,而是為保護舍利骨特意製作的,與舍利骨具有同樣的價值。大約在漢代,佛教傳入我國,隨後佛教禮儀中十分重要的典禮——迎佛骨也傳入我國。據典籍記載,我國第一次迎奉佛骨盛典是在唐高宗顯慶四年。唐高宗為舍利鑄造金棺銀槨,並按中國儒家的最高禮儀,埋葬於扶風法門寺地宮。唐懿宗崇信佛教,曾親自到扶風去迎佛骨舍利,並且頂禮下拜,泣不成聲。這件八重寶函就是在這次迎佛骨盛典中製作的。
2002年國家文物局發布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八重寶函就位列其中,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