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歌舞戲
歌舞戲(song-dance drama)中國南北朝、隋、唐以來在前代歌舞、百戲藝術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有故事情節、有少數角色扮演,載歌載舞,或同時兼有伴唱...
主要代表作 歌舞戲來源 藝術特色 -
蘭陵王入陣曲[歌舞戲]
蘭陵王入陣曲也叫大面,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起源於北齊,盛於唐代。是為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舞者表現蘭陵王“指麾擊刺”的英姿。東傳日本...
簡介 關於蘭陵王 歷史發展 影像作品 -
儺戲
儺戲,中國戲曲劇種,是在民間祭祀儀式基礎上吸取民間歌舞、戲劇而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 儺戲起源於商周時期的方相氏驅儺活動,漢代以後,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濃厚娛...
劇種簡史 分布區域 傳統劇目 戲曲音樂 表演藝術 -
目連戲
目連戲是以宗教故事“目蓮救母”為題材,保存於民俗活動中的古老劇種,是目前有據可考的第一個劇目,被譽為中國戲曲的“戲祖”。 目連戲將佛教與儒家所主張的孝道...
劇種源流 代表劇目 藝術特色 代表類別 代表藝人 -
戲
戲,拼音:xì’hū,部首:戈,部外筆畫:2;總筆畫:6;五筆:CAT漢字之一。戲,xi,從虍從豆從戈。會意。祭祀或進餐時,有人頭戴虎頭面具、持戈舞蹈。...
概述 詳細解釋 常用詞組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
蒼溪燈戲
蒼溪燈戲又稱鼓樂神、喜樂神,是流行在川北、陝南一帶歷史悠久的傳統歌舞小戲。具備 唱、念、做等表演具備戲劇的一般要素,頗具地方特色,深受民眾歡迎。
溯源 分類 特點 演變 脈絡 -
宋元南戲
南戲,又有戲文、南曲戲文、溫州雜劇、永嘉雜劇等名稱。 是從北宋末年到元末明初在中國南方流行的傳統戲曲藝術。南戲大約產生於南北之際,據祝允明《猥談》云:“...
南戲信息 歷史沿革 主要內容 藝術特色 劇本介紹 -
徽州目連戲
徽州目連戲是徽州地區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目連救母的故事最早見載於佛家經典,到了明代,祁門清溪人鄭之珍,為借戲曲宣揚佛理,勸人為善,以正社會之風氣,在...
簡介 來源 戲曲歷史 基本內容 相關器具 -
梓潼陽戲
梓潼陽戲始於清乾嘉年間,甚至更早些時間已在梓潼一帶流傳,至今約有三百多年歷史,源於道教,具有濃厚的道教色彩。
概述 溯源 特點 劇目 表演 -
合陽提線木偶戲
合陽合腔線偶戲,也叫合陽提線木偶。合陽線偶戲自成一家,表演時木偶的動作全部是靠演員用手中的細線懸控木偶完成的。同時,配合合陽線戲的唱腔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簡介 起源 戲班 表演形式 經典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