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形象
Goblin是一種傳說中的類人邪惡生物,由精靈異變而成,所以哥布林一般都有長長的尖耳。由於“哥布林”是一種在西方神話故事裡的生物,在東方語言並沒有等同的概念,所以不同的作品對這種生物都有不同的譯名,當中有譯作鬼怪、惡鬼、小妖怪、妖精、地精(其實地精和哥布林是有區別的)等不同名稱,亦有音譯作哥布林或高扁。
哥布林有著暗綠色皮膚,是矮小且難看的紅眼睛小矮人,個性貪婪又卑劣,性格傾向邪惡、狡猾而善於詐欺。它們主要生活在黑暗深處的地下世界,有著獨特的行動秩序與體系。雖然文化發展程度稱不上高,但在採礦與建造地下建築物上有著獨到的見解,戰鬥能力弱小但會以大批群體行動補其不足。
身如矮人瘦五分,體似半身高三寸,闊面凹鼻琥珀目,尖耳毒牙垂膝拳,釘錘撩動驚日月,座狼穿行泣鬼神,九州遍處皆兄弟,諢名喚做哥布林。
與地精區別
哥布林與地精(Gnome)很相似,但卻不是相同的生物。不過,由於傳說的流傳上的差異,使不少人都把這兩種生命混淆。其實他們是有所不同的。地精Gnome,一種正派生物。關於哥布林也有時翻譯作地精,但與gnome兩者完全不同
地精(Gnome,或音譯為諾姆)是一種在歐洲的傳說中出現的妖怪,身材矮小,頭戴紅色帽子,身穿伐木衣,經常在地下活動,成群結隊出沒。由於他的特性與其他傳說生物很近似,他亦經常被錯誤當作是精靈、哥布林或矮人。Gnome語源:希臘語γνομη(gnome)知識,觀點。歐美的家家戶戶皆有地精造型的裝飾品。地精也被視為代表土的元素四精靈之一。
而哥布林通常指有惡意的叢林妖精,有著嗜血和貪財的習性。在諸多遊戲作品中,邪惡的哥布林會與獸人和惡魔為伍攻擊人類,而融入人類社會的哥布林也都是貪財的小人。
由於兩種生物都源自神話,且長期被混淆,所以兩者是否有親緣關係不得而知。
必須糾正一點,事實上“哥布林”的通常譯法就是“地精”,這是D&D中的一種經典怪物,原型為維京人神話中的“紅帽子”。“哥布林”則是日本音譯,類似於Dragon被音譯為“德拉貢”,最早應該出自一款《龍與地下城》的同名街機遊戲,後被各日式遊戲、動漫等引用,並隨之流入中國。而Gnome的通常譯法為“侏儒”,這是D&D中的一個核心種族(在4版中被移出核心,跑到怪物圖鑑去了),這種生物和地精容易混淆並不難理解,事實上其原型同樣是維京神話中和“紅帽子”有某種近親關係但卻是善良生物的“棕矮人”,而“諾姆”的音譯方法同樣是隨日式動漫、遊戲流傳過來。
相關文學
克莉絲蒂娜·喬金娜·羅塞蒂(ChristinaRossetti)在她的詩作《精靈市場》(GoblinMarket)里,利用哥布林作為世俗人類渴望的象徵。在這篇詩里,哥布林將一個女孩用他們的魔法幾乎逗弄與折磨到死。作家GeorgeMacDonald在他的作品《公主與哥布林(ThePrincessandtheGoblin)》中,將哥布林描述成為有惡意的,生活於地下的生物。這本書據說是J.R.R.托爾金幼時的最愛之一。其後在他的作品《中土世界》中描述了哥布林,但之後又改稱其為獸人,以與童話中的人物相區別。
在許多奇幻RPG遊戲和書中,哥布林和半獸人(Orc)通常是有區別但又相近的生物,兩者經常一起出現--哥布林是獸人的一種小型親戚。參見:goblinoid。
哥布林亦是一些電影的題材。例如在吉姆·漢森的電影《夜迷宮》(Labyrinth)里,由大衛·鮑伊飾演的哥布林國王Jareth是一個強大的召喚師。他可以利用他的異能來召喚一支骯髒、弱小、又無能的異物軍隊出來。
暢銷小說《哈利·波特》也有哥布林,只是中文版被翻譯為妖精。作者將他們描寫成巫師銀行古靈閣中的員工,他們十分機伶不算純屬邪惡,可是待人非常不友善。他們的種族打造了許多武器(格蘭芬多寶劍就是其中之一),有高明的技術。
相關遊戲
由於哥布林的邪惡個性,不少角色扮演遊戲都把弱小但令人生厭的哥布林變成讓勇者賺經驗值的捷徑,在遊戲中安排大量哥布林以供屠殺。然而,亦由於托爾金的作品《魔戒》提及過哥布林源自墮落的精靈,也使RPG的作者不期然細想:如果哥布林能夠擺脫他們邪惡的個性的話,會變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