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爾

哈馬爾

哈馬爾(Xamar,早期拼音為Hamar),現名摩加迪沙(英文:Mogadishu,索馬利亞語:Muqdisho),是一位於東部非洲偏北的印度洋岸海港城市,並為索馬利亞第一大城市。

基本信息

哈馬爾

哈馬爾大教堂哈馬爾大教堂
哈馬爾(Xamar,早期拼音為Hamar),現名摩加迪沙(英文:Mogadishu,索馬利亞語Muqdisho),中國古稱木骨都束,是一位於東部非洲偏北的印度洋岸海港城市,並為索馬利亞第一大城市。摩加迪沙原本應是非洲東岸排名前列的大城市與索馬利亞的首都,但摩加迪沙已因為長年的內戰與軍閥割據而陷入無政府狀態,無法實際施行首都應有的行政中心功能,拜多亞因此被列為臨時首都。中國航海家汪大淵鄭和都曾遠航至此。

城市簡介

摩加迪沙(英文:Mogadishu,索馬利亞語:Muqdisho),舊名哈馬(Xamar,早期拼音為Hamar),中國古稱木骨都束,是一位於東部非洲偏北的印度洋岸海港城市,並為索馬利亞第一大城市。索馬里的首都、重要港口和歷史古城摩加迪沙,位於國境東南部,瀕臨印度洋西岸,地處謝貝利河流域,雖然距赤道僅有200公里,但氣候涼爽,林木蒼翠,是索馬里的風景勝地。當黎明時分,乘船從浩瀚的印度洋漸漸駛向索馬里海岸的時候,海岸燈塔上一閃一閃的亮光熄滅了,茫茫無涯的海面慢慢從黑夜中甦醒過來,東方波濤滾滾的海面上開始顯示一幅海上特有的日出奇景。海岸上高聳入雲的清真寺尖塔,一排排古老的阿拉伯城堡,那一座以白色為主要色調的城市,在晨曦中漸漸顯露出它清晰的輪廓,這就是摩加迪沙。摩加迪沙人口150萬,市區面積20多平方公里。藍色的印度洋襯托著這座白色的城市,顯得乾淨而美麗。市區海濱大道寬闊筆直,兩旁生長著茂密的熱帶樹木、花草,街道上行人川流不息,車輛往來如梭,顯得井然而又繁華。

名勝古蹟

哈馬爾會堂哈馬爾會堂

城裡建有大大小小的清真寺約150多座,現在保留著的最古老的清真寺法克拉德亞丁清真寺,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十月二十一”廣場的兩旁是遙遙相望的清真寺和大會堂,米黃色的清真寺塔頂高聳入雲,大會堂像雄獅一樣盤踞在突起的高丘上,廣場上最令人神往的是兩座英雄銅像,他們分別挺立在10多米高的大理石底座上,彼此相隔有數米之遙,其中一個是披盔戴甲、揮劍躍馬的民族英雄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哈桑的青銅塑像。
摩加迪沙的街道筆直平坦,從巴依多瓦賓館向東行數十分鐘,可以看到一座有上千年歷史的古城堡,像巨人似的高聳在海濱。在繁華的商業區,除了建有現代化的銀行、餐廳和商店外,還保留著大集市。大集市是市內最熱鬧的地方,摩加迪沙的居民都喜歡來這裡購買各種生活用品。小商販們按照自己所出售的不同種類的商品,自動聚集在市場的某一地段,形成了糧、蛋禽、果品和布市等。銀雕是索馬里的特產之一,在摩加迪沙的小巷中,可以看到金銀匠在店中專心打造金銀首飾的情景。繞過市場南行數十分鐘,是一座設計新穎的國家劇場,這是60年代由我國援助建設的,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可容納1200名觀眾,是該市的文化中心和舉行重要會議的場所。

歷史

哈馬爾舊城在1152年成立,當時被劃為挪威五個主教管區之一,一直到1536年北歐宗教改革,仍保持其在挪威重要宗教與政治中心的位置,但因挪威人在改革期間普遍從新教的路德教會而丟失了主教管區的地位。後來哈馬爾大教堂1657年在瑞挪戰爭被摧毀,這兩個事件引起了哈馬爾漸漸失去其以往的重要性。
現代的哈馬爾1849年由奧斯卡一世建立。市區有步行街,從圍繞著西邊大廣場的圖書館,電影院和市場沿到東邊的東廣場。哈馬爾也是重要的鐵路交通中心,也有挪威鐵路博物館

文化

每年在大教堂遺址處舉行的“哈馬爾國際音樂節”吸引許多搖滾及流行音樂愛好者,一般都會有多位國內國外的國際級歌手與樂隊參加。
有時候城內也舉行“中世紀節”(Middelalderfestivalen),以歷史上的傳統服裝遊行於哈馬爾舊城,此類活動多以教育及文化目的為由,但仍有人為了對歷史的興趣或上街的樂趣而參加其內。
哈馬爾大眾媒體機關包括哈馬爾勞工郵報(HamarArbeiderblad)與哈馬爾日報(HamarDagblad)等報紙。

教育

海德馬克大學在哈馬爾有分校,“H?gskoleniHedmark,CampusHamar”(海德馬克大學,哈馬爾學院)有該校的教師培訓(l?rerutdanning)中心等學科門類。

體育

哈馬爾是挪威的滑冰勝地。來自哈馬爾的多位滑冰選手歷來為滑冰賽中的冠軍。1994年奧運會而建的奧運速滑賽場(又稱“維京船”,因其外形似維京時代的戰船而得名)坐落於哈馬爾城內。
與許多挪威人一樣,哈馬爾人是熱衷球迷,鹹卡足球隊也來自哈馬爾。

相關條目

霍松軍

霍獻芳

霍義民

武榮碑

索尼愛立信W43S

夏普703shf

龍威虎將

挪威行政區劃

挪威政府將全國區分為三級行政區:
王國(挪威語:Kongeriket),函蓋挪威全國所有的領土,包括海外的斯匹茲卑爾根群島揚馬延島,然而斯匹茲卑爾根群島有國際公約約束著挪威部份的統治權。
(挪威語:Fylke),全國劃分為19個郡(1市18郡),郡下設市鎮。是沿自1814年挪威建國之前,至1905年獨立後形成,除了是行政區外,郡也是挪威國會的選區。
(挪威語:Kommune),每個郡由數個區組成,全國共有430個區,另外朗伊爾城也是以類似區的方式管轄。

編號郡名 fylke面積(平方公里)首府和主要城市
1東福爾Østfold 4,182莫斯 Moss
2阿克什胡斯 Akershus 4,918 利勒斯特倫 Lørenskog
巴倫 Bærum
3奧斯陸市 Oslo454 奧斯陸 Oslo
4海德馬克 Hedmark 27,397哈馬爾 Hamar
5奧普蘭郡 Oppland 25,192 利勒哈默爾 Lillehammer
6布斯克呂 Buskerud 14,910 德拉門 Drammen
7西福爾 Vestfold2,224 滕斯貝格 Tønsberg
8泰勒馬克 Telemark15,299希恩 Skien
9東阿格德爾 Aust-Agder 9,157 阿倫達爾 Arendal
10西阿格德爾 Vest-Agder7,276 克里斯蒂安桑 Kristiansand
11羅加蘭 Rogaland9,378 莫斯 Moss
12霍達蘭 Hordaland 15,460 卑爾根 Bergen
13松恩-菲尤拉訥 Sogn og Fjordane 18,623 萊康厄爾 Leikanger
14默勒-魯姆斯達爾 Møre og Romsdal 15,121 莫爾德 Molde
15南特倫德拉格 Sør-Trøndelag18,848 特隆赫姆 Trondheim
16北特倫德拉格 Nord-Trøndelag 22,412 斯泰恩謝爾 Steinkjer
17諾爾蘭 Nordland 38,456 博德 Bodø
18特羅姆斯 Troms25,877 特羅姆瑟 Tromsø
19芬馬克Finnmark 48,618 瓦德瑟 Vadsø
20挪威 Norway323.759滕斯貝格 Tønsber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