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看中國:經濟與社會卷

中國經濟的內生增長 ——中國要想成為一個像美國那樣的經濟大國,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一個先決條件。 ——10年前,中國的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和低效率曾經對經濟構成了很大的脅。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叢書名: 哈佛看中國經濟與社會卷
平裝: 28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10085487
條形碼: 9787010085487
尺寸: 24 x 17 x 2.4 cm
重量: 699 g

作者簡介

張冠梓,男,1966年8月生。山東省蒼山縣人,法學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理事長、全國青聯委員兼哲學社會科學屆別組副主任委員。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少數民族法制史、法律人類學與法律社會學。主要科研成果有:《論法的成長——來自中國南方山地法律民族志的詮釋》、《作為法的文化與作為文化的法——南方山地民族傳統法的演進》、《中國珍稀法律典籍續編》(第九、第十冊)、《多元與一體:文化背景下的中國法律》等。先後獲北京大學“五四”青年科學論文一等獎、中國法律史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第一屆中國青年法律學術獎(法鼎獎)金獎、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第五屆胡繩青年學術獎等榮譽。

內容簡介

《哈佛看中國:經濟與社會卷》內容簡介:1位中國學者,1年的留學訪美,邀請47位哈佛教授和校友就中國問題開講。47位教授,47個不同凡晌的名字,用47個別樣的視角打量中國,發出47種擲地有聲的見解。有人說,哈佛眼光就是世界眼光。此說不一定恰當,但這些哈佛教授的意見的確不容忽視。這些議論未必妥帖、未必客觀、未必公允,但卻是外部世界看中國的一個縮影。面對這些議論,不管它正確與否,都應引起我們駐足傾聽,促使我們對中國自己的事情作自主的、積極的、審慎的思考……

目錄

前言
中國經濟:階段性特徵和關鍵性問題
受訪人——德懷特-珀金斯(Dwight H.Perkins)
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哈佛國際發展研究會會員,曾擔任韓國、中國、馬來西亞、越南、衣索比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經濟政策和政府改革的諮詢顧問
——中國的城市化水平與處於同等發展階段的國家相比要低得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戶籍制度的人為限制。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如果你出生在城市地區,你就擁有各種特權,並且在就業、養老、醫療保健等各方面都享有更優待遇;如果你出生在農村地區,基本上一切都得自力更生了;如果你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村地區,那就根本沒有什麼可依靠的了。
——一個覆蓋所有國民的良好的醫療衛生系統最終將使整箇中國受益。迄今為止,中國還是很幸運的,因為愛滋病和妓女等問題看起來還不太嚴重,至少尚未導致重大問題我跟溫家寶總理也說過這事,他本人已採取了許多措施迎戰愛滋病,包括親自去醫院探望愛滋病人等舉措。我覺得這些高層領導已經非常努力地試圖改變現狀了,但要把這方面的事情做好,難度是很大的。
——回到貧富差距的話題上,要點是你可以通過再分配政策幫助最貧困的人脫貧,因為這樣做的成本並不是很高,也不會傷害到任何人。你也可以通過稅收政策對高端人群略施影響,然而即使在美國,理論上我們有累進稅制,但在實踐中它所能實現的再分配是相當有限的,因為富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稅法漏洞逃稅。高端人群納的稅往往並不比中產階級高。
中國經濟的內生增長
受訪人——沃倫·麥克法蘭(F.warren McFarlan)
曾任哈佛商學院高級副院長及亞太地區總經理,現為阿爾伯特·戈登工商管理教授
——潔淨的空氣和潔淨的水源對中國的下一代非常重要,這個問題需要認真加以解決解決這個問題很重要的一步是要決定中國應該允許交通業以什麼樣的速度發展,以何種方式發展。中國人民需要汽車,但是現有的汽車非常消耗石油資源,而且污染空氣。中國需要新型的交通工具,一種介於腳踏車和現在的汽油驅動車輛之間的交通工具。
——一個國家的繁榮取決於增加其產業的附加值。中國經濟最大的夢魘將是中國成為世界的血汗工廠。中國進步的關鍵在於進行產業鏈升級,使用更多的信息技術,創造更多有高附加值的服務。我認為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中國已經對網路和信息技術進行了巨大的投資,但是中國以後還應該繼續進行投資,直到能充分利用這一技術帶來的好處。
——如何能夠為新的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幫助原有產業的工人接受培訓並融入新的產業。問題是年紀大的工人在適應新產業的過程中會有很多麻煩。往往是只有年輕的一代能夠比較容易地適應新技術。中國需要擔心的就是社會的平衡問題。
克服衰退,實現經濟再平衡
受訪人——彼得·鮑泰利(Pieter BotteIier)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前客座演講人,前世界銀行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現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SAIS)中國研究系客座教授
——中國很快就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已經成為第二大貿易國。同時,一定要記住中國社會仍然並不富裕,仍然要面對既要維護社會穩定又要實現國家現代化的挑戰。中國仍然必須解決國內經濟問題,同時要兼顧全球的利益。
——中國要想成為一個像美國那樣的經濟大國,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一個先決條件。你不能想像一個資本市場都不完善的國家會成為世界經濟的領路人,當然也不要指望存在個沒有任何風險的匯率制度。
——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城市人口將接近9億人,比印度多50%,幾乎是美國的3倍。中國必須作出正確的城市發展、交通運輸和能源長期規劃。數量有限的擁有高能源效率的建築和公共運輸系統的超大規模城市,加上中小規模城市網路,可能是中國日漸嚴峻的空間、能源和環境問題的答案。教育、醫療的機會平等和向農村移民與城市貧民提供足夠的低成本住房,將是維持經濟競爭力、社會穩定、公共健康、犯罪控制和人力資源發展的必要條件。中國巨大的規模和仍然很少的人均收入使得這些挑戰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模式可以借鑑。
中國經濟崛起的現實和幻象
受訪人——蓋保德(AIbert KeIdeI)
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曾為世界銀行北京辦事處資深經濟學家、美國財政部東亞國家辦公室副主任,現為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中國強大的內需力量將推動其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而高能耗、污染、城鄉差距、腐敗,甚至緩慢的政治體制改革等,都不會阻礙中國在2035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並在貿易和投資上接過美國的領導棒。無論使用什麼樣的計算方法,中國都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北京將取代華盛頓,成為全球的政治中心;上海將取代紐約,成為全球的金融中心,這將是2035年的全球經濟版圖。
——中國金融業的開放主要是通過建立健全國內相關機構,並經過測試對其能力有清楚的把握之後,才能放開讓它充分發揮自身功能,賦予其運作大規模經濟系統的重任,所以,這一過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如果開放速度慢一些,對科技、管理技術以及操作經驗都有巨大幫助;反之,如果開放過快,可能會嚴重破壞中國的過渡性金融體系和經濟的發展。這次金融危機已經證明了中國金融改革政策的正確性,這毋庸置疑。
——中國應該強調的是:已開發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制度以及治理方式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需要全世界一起合作來找出最佳的經濟和政治治理模式,我們需要的是套用科學的方法解答我們在治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不是意識形態的鬥爭。
全球經濟的復甦與中國因素
受訪人——理察-庫珀(Richard N.C00per)
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世界著名國際經濟問題專家。曾任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美國主管經濟事務的副國務卿、美國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高級經濟師、美國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主席、耶魯大學教務長等職務
——人們有了高收入就更願意消費,消費提高就會增加對產品的需求,從而推動技術革新。從短期來看,世界經濟的兩大內在推動力分別是美國的消費和中國的投資。“中國的投資”不是指推動出口的投資,而是指中國國內房地產建築業的投資。
——人民幣升值的直接影響是降低進口貨物價格,間接影響是減輕經常項目盈餘導致的流動性問題,同時允許更多資本外流,也有助於減少外匯儲備的增長。給中國開的藥方是加快貨幣的升值和放鬆資本的外流,都有利於減輕通貨膨脹問題。
——偶爾發生危機,沒有關係,這是一個成長、成熟的過程。政策制定者不應過度謹慎,不是要不惜一切代價,以管得越來越多來避免金融危機,而是要控制危機,實現危機損害最小化。藉助危機,改善金融管理和監管體制。中文“危機”一詞由“危險 ”的“危”和“機遇”的“機”構成,我喜歡這箇中文詞。危機包含危險,但是也創造機遇。對政策制定者而言,應該準備好抓住機遇,降低損失,繼續前行。
效率與公平:中國的漸進式變革
受訪人——懷默霆(Martin King whyte)
哈佛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問題研究專家
——中國在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不但取得了連續30年GDP年均9.8%的增長率,而且成功避免了蘇聯和東歐國家那樣的政治風波。應該說,中國創造了經濟成長和體制轉型的“雙奇蹟”!我想這與中國所選擇的漸進式變革的道路和策略有關。
——我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成長的成功案例表明,沒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戰略與制度體系;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發展模式未必能取得成功;與其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發展模式,不如客觀分析本國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在此基礎上量體裁衣,選擇適合本國的發展政策與制度。
——儘管農民處於中國社會的底層,但改革開放仍然為他們帶來了很多在計畫經濟時期所沒有的新的機會。他們不再是人民公社時期的“社會主義的農奴”。在某種意義上,市場化改革把農民從計畫經濟時期的嚴格控制中解放了出來,使得他們的生活不可能變得更差,而只可能更好。
轉型時期的中國金融
受訪人——歐維倫(william H.OVerholt)
目前在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從事研究工作,同時也是諮詢公司Asiastat,LLc的董事曾是蘭德公司加州總部的亞洲政策研究主任研究員、蘭德公司亞太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10年前,中國的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和低效率曾經對經濟構成了很大的脅。而現今,劉明康等人領導的偉大的變革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狀況。
——正如中國的銀行體系改革,中國的股票市場改革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中國改革的步子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比起來並不慢。我認為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國的資本市場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只對國有企業開放。但是中國經濟中增長最快的並不是國有企業。如果私營企業也能被鼓勵上市的話,中國本來已經很快的經濟成長可能會更快,而改革帶來的紅利也能更好、更廣泛地得到再分配。
——對於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的關係而言,經濟進步會改變社會,而社會的改變也會改變政治。西方(可能也包括日本)的問題是人們會把整個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事實要複雜很多。
金融改革的機遇與挑戰
受訪人——傑弗里-弗蘭克爾(Jeffrey A.Frankel)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哈珀爾資本形成與增長教授,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柯林頓總統的經濟顧問
——中國應該做的,公平地講,也是中國已經開始做的,是擴大內需,將經濟結構調整轉向那些長期以來被忽略的領域,如醫療、教育和環境,更加全面地擴大社會保障,推動服務業的發展。
——10年或20年內,人民幣很有可能像英鎊或瑞士法郎那樣成為真正的國際貨幣。
……
中國和印度:企業家的角色與作用
中國的糧食安全
中國的環境問題
全球健康與中國的醫療衛生
中國醫療衛生的改革與發展
口腔醫學在中國的發展與期待
誰將影響中國未來的發展
全球化朝代,什麼是中國的價值
附錄一 本卷採訪人、合作者簡介
附錄二 三十年河西 哈佛看中國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