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生於向陽山坡、空曠草地。花疏生,花萼鐘形,膜質,有明顯網脈,小葉常為三片,通常為三出複葉,膜質,頂端一片較大,旁邊兩片較小,對稱,腎形或倒三角形或心形。8~9月開花,紫藍色或紅色,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莖枝纖細柔弱,被短柔毛。莢果有莢節4-5,完全藏於萼內,莢節圓形,果期9-10月。
分布範圍
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台灣南部均有生長。
主要價值
性味歸經:性平,味苦。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利尿通淋,散瘀解毒。主治腎盂腎炎,吐血,咯血,急性胃腸炎,淋症,白帶,乳腺炎, 跌打損傷,蛇咬傷,結膜炎,小便不利,膀胱炎。
驗方:1、治乳腺炎:品字草15~30克,水煎服。
2、治吐血、咯血、血崩:品字草30~60克(或根45克),煎服。
3、治小便不利:鮮品字草,水煎服或代茶飲。
4、治毒蛇咬傷:鮮品字草30~60克,水煎服,另以鮮葉搗爛敷傷口周圍
5、治白帶:鮮品字草30~60克,燉豬肉服。6、治疥癬:鮮品字草,水煎洗。
採制:全草夏秋採制,鮮用或曬乾用。
用量:15~30克
【注意】《泉州本草》:孕婦慎用。
各家論述
1.《南寧市藥物志》:清熱毒,散瘀積,利水通淋。療乳瘡、目赤、石淋。
2.《泉州本草》:治毒蛇咬傷,瘡瘍,疥癬,筋骨損傷,小便不通。
藥理作用
治各種出血有一定的療效。
【臨床套用】 治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取羅藟草莖葉文火焙乾,研末,每次1錢和雞蛋、白糖混勻,炒熟服,早晚各1次。連服7天,重症連服2周;小便檢查正常後改為隔日1劑,連服1~2個月,以鞏固療效。治療6例,均有效果。治療期間忌食辣、鹽。嚴重尿毒症及酸中毒者,應先處理,糾正後再用本法治療。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