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和述古冬日牡丹》。
作者:蘇軾
第一首:
一朵妖紅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閒花得少休。
第二首:
花開時節雨連風,卻向霜余染爛紅。
漏泄春光私一物,此心未信出天工。
第三首:
當時只道鶴林仙,能遣秋花發杜鵑。
誰信詩能回造化,直教霜卉放春妍。
第四首:
不分清霜入小園,故將詩律變寒暄。
使君欲見藍關詠,更倩韓郎為染根。
作品鑑賞
宋朝著名詩人蘇軾著有《和述古冬日牡丹》:一朵妖紅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閒花得少休。
熙寧六年(1073)十月蘇軾任杭州通判時,與摯友陳襄(字述古)於一僧寺觀賞牡丹。遊目騁懷,詩如泉涌,陳即景賦四絕句,東坡一一酬和。本詩是其中第一首。
“一朵妖紅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詩從牡丹的濃麗意態入筆。“一朵妖紅翠欲流”中,妖,當嬌艷;翠,指鮮明,蜀鄉語(見《老學庵筆記》)。眼前的牡丹,色彩是紅艷嬌美的,嬌艷得鮮活水靈,仿佛那明麗鮮嫩的花質就會要一滴一滴往下滑落。一個“流”字把神韻寫足,前面著一“欲”字,動感中又帶有一份凝重。“一朵”牡丹就如此炫目搶眼,如此使人痴迷忘情,那么,當詩人徜徉於牡丹的花海中拈鬚吟喔之時,就有了春回大地、春意盎然的感觸!領悟到詩的意脈的搏動,你就會驚嘆詩的次句“春光回照雪霜羞”接得多么自然曉暢了。牡丹冬日盛開,有如春光返照,豈不有回天之力!相比之下,象徵著冬季的雪霜顯得多么虛弱。“雪霜”二字暗點詩題:“羞”,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擬人化的手法平添了詩的形象性,洋溢著詩人對牡丹的讚美之情。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閒花得少休。”七絕的寫法,一般是前兩句敘寫事物,後兩句抒發情思。此詩前兩句極寫牡丹的絕寰魅力,三四句緊承前句的“春光回照”宕開一筆,暗透題旨。“化工只欲呈新巧”中,化工,指大自然;新巧,既指雍容華貴的牡丹,又隱含一切新鮮事物。“只欲”中的“只”字,寫欲望之大之切,簡直是一種癖好,一種偏執狂。這兩句是說,大自然只想以新奇巧媚的景色招惹耳目,不讓閒花有片刻的喘息。兩句承前順勢引發,筆意流走而又蘊藉遙深。
《增補詩話總龜》引《呂氏童蒙訓》謂:“詠物詩不待分明說盡,只仿佛形容,便見妙處。”本詩中的“仿佛形容”實屬上乘,可說是做到了形神兼勝,而沒有“分明說盡”的具體內涵卻令人難以揣度。原來蘇軾寫此詩時,正值變法運動如火如茶開展之際,一向致力於“齊物”“濟時”的詩人憂慮青苗等法會帶來流弊,於是藉此詩“譏諷當時執政大臣,以比化工但欲出新意擘畫,令小民不得暫閒也。”陸機《文賦》云:“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而此詩卻獨標一格,久享盛譽,不能不說是得力於三四兩句“韞玉”“懷珠”才“便見妙處”吧。
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主;隻眼前景,口頭話,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啐語》)”借用此論來概括本詩的藝術特色,無疑是十分貼切的。
鑑賞了這第一首,相比以此,大家就可以根據後三首的“眼前景,口頭話”,而知其“弦外音,味外味”了,概括出詩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