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劇種
林椿(平陽人,又名阿桃)在明嘉靖年間(1522——1567)便組建了和劇班社。幾度輝煌、幾度沉寂,平陽和劇已走過了四百多年歷史。舊稱“胡調班”,解放後改今名。流行於浙江平陽、泰順一帶,以唱亂彈為主,兼唱徽戲。所唱亂彈與甌劇中亂彈基本相同。
平陽縣和劇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傣劇是雲南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戲曲劇種之一,流傳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盈江、瑞麗、隴川、梁河等縣及保山市部分傣族聚居區。
信息 簡介 溯源 唱腔及樂器 表演特色劇,從豦從刂,虍豕相鬬(dou),尤甚嚴重也。豦,從虍從豕。虍豕之鬬,鬬相丮,不解也。表示老虎和野豬奮力相鬥;刂,(處於)使用兵器激烈搏殺中。(1) (...
基本介紹 姓氏淵源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家譜文獻初為古代用以驅邪逐疫的儺祭舞蹈,儀式,北宋時傳入宮廷後,才逐漸從儺舞向著表達故事情節的小戲形式發展。逐漸發展成娛神娛人兼有的古老而獨特的戲劇。澄江的儺戲...
基本介紹 詳細介紹 演出方式介紹 文獻記載 關索出身的說法蒙古劇是內蒙古各地及蒙古族聚居區的草原民族歌舞劇劇種。它形成與20世紀30年代。早期主要流行於內蒙古東部蒙古族聚居地。
產生條件 代表劇 發展 藝術特色 影響“禮拜劇”,指的是中世紀,即12世紀和13世紀時期,用動作和音樂來表達聖經故事的戲劇。這種純宗教性的戲劇,於10世紀和11世紀時,演進為聖誕節和復活節,...
簡介 起源 英國戲劇 類別 參考文獻唐劇,又名影調劇,是20世紀60年代初誕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新劇種,公演於1960年6月。它的音樂唱腔源於唐山皮影,它的表演藝術繼承了我國戲曲的優秀傳統並...
由來 發展過程 唱腔與行當 樂器與劇目 藝術特色高山劇是在武都縣魚龍鄉說唱、歌舞的民間祭祀中孕育、融合、發展而來的戲曲劇種。1959年10月以前,魚龍鄉人民叫它“演故事”、“走過場”、“喲嗬咳”。武都...
簡介 質疑 來源 發源地 發展雷劇原名大歌班,流行於雷州民系圈內人們喜聞樂見、人人傳唱的一朵藝術奇葩,具有濃郁而鮮明的地方特色。雷劇起源於雷州歌,經過姑娘歌,勸世歌、大班歌、雷劇四個...
簡介 歷史沿革 演變階段 藝術軌跡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