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道

1920年2月,在呼倫城設定呼倫貝爾善後督辦,管轄呼倫、臚濱、室韋3縣。 1925年5月,設定呼倫道,道尹公署駐呼倫城,管轄呼倫、臚濱、室韋、奇乾4縣。 1929年2月,按照東北政務委員會裁撤道區的決定,撤銷呼倫道,另設呼倫貝爾市政籌備處,轄原道屬各縣。

清末和中華民國前期,黑龍江省下設的二級政區。
1908年8月5日(清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清廷批准,裁撤呼倫貝爾副都統,改設呼倫兵備道,道員加參領銜。翌年9月17日(清宣統元年八月初四日),呼倫兵備道員宋小濂啟用關防,到任視事。呼倫兵備道署駐呼倫貝爾城(後簡化為呼倫城),下轄呼倫直隸廳和臚濱府,以及吉拉林設治委員所轄地區,辦理交涉、關稅,調遣境內巡防各軍,兼理旗蒙一切事務。其轄境與今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地區大體相同。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少數民族中個別上層反動分子發動叛亂,呼倫兵備道被廢止。1920年2月,在呼倫城設定呼倫貝爾善後督辦,管轄呼倫、臚濱、室韋3縣。同年,增設奇乾縣。1925年5月,設定呼倫道,道尹公署駐呼倫城,管轄呼倫、臚濱、室韋、奇乾4縣。1929年2月,按照東北政務委員會裁撤道區的決定,撤銷呼倫道,另設呼倫貝爾市政籌備處,轄原道屬各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