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根[海南師範大學教授]

周泉根[海南師範大學教授]
周泉根[海南師範大學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泉根,江西南豐人、文學博士、教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2004),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後,現為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教研室主任(2006)、博士生導師(2013),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會員、海南省作家協會理事(第五屆),海南省515第二層次人才(2010)。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周泉根教授 周泉根教授

周泉根,江西南豐人、文學博士、教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2004),澳門大學 人文學院博士後,現為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教研室主任(2006)、博士生導師(2013),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會員、海南省作家協會理事(第五屆),海南省515第二層次人才(2010)。

主講課程

主要講授“中國文學批評史”、“先秦經典研究”、“經學與文學”等課程。

主要貢獻

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藝學、出土文獻、先秦諸子與經學、海南文史等方面的研究。在《文學遺產》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在三聯等出版論著或編著十種15冊,代表作有《新出戰國楚簡之<詩>學研究》(獲省社科獎二等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課題“儒典《緇衣》古本及其相關先秦儒家文獻研究”。

先後在《文學遺產》、《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文藝爭鳴》、《中國文化研究》、《讀書》、《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四十多篇學術論文,其中核心期刊二十篇左右,有兩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在三聯等出版社專著合著十部。多項成果獲省部、市校各級科研獎。

論文論著

中國古代文史類

《原<緇衣>古本初步》,《文學遺產》2012年第05期.

《文學群落:一種文學史研究的新視角》,《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第10期.

《民國高等教育中的國學教育》,《文藝爭鳴》 2012年第7期。

《從春秋賦《詩》的多種解釋看<詩>的實用化軌跡——兼論賦<詩>的歷史實質》 ,《中國文化研究》2004秋之卷 .

《敘理成論,披文入情》.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2,V26(4).

《西周禮樂文明之詩樂關係辨略》,《南都學刊》2006第2期.

《孔門教<詩>與<詩>之屬性嬗變》,《中國文化研究》2006春之卷.

《從樂論時代看樂教時代的詩學觀念——兼議《堯典》“詩言志”的實質》,《新東方》2014年第3期

《“可以興”才“可以群”》 ,《文藝爭鳴》2004第5期 .

《新出戰國楚簡之<詩>學研究》,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年。

《國學人文讀本》(魏晉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

海南文史類

《冼夫人“請置崖州”考》,《新東方》2015年第1期

《海南首位貶官考議》,《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3.

《改革元勛多首罪——楊炎貶謫崖州原因考議》,《新東方》,2010第四期。

《瓊崖無限事 都聚一祠中》《海南周刊》B8-9,2012-04-23

《唐代海南島的軍政首腦述考》《新東方》,2013年第五期。

《試探家族研究範式視野中的海南韓-宋氏研究》,《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6期

《崖州在何處,生渡鬼門關——唐貶官謫瓊路線及心理考議》《新東方》2011第3期

《隋唐五代海南人物誌》,三環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7年6月版。

《海南歷代貶官研究》(合著),南方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8年4月版)

《以海為量、以南為疆:海南歷史文化旅遊資源調查與研究》(合著),南海出版社,2011,4。

當代文學文化評論類

《不可或缺的視角》,《讀書》2007,第3期。

《走馬蘭台類轉蓬 》,《讀書》2013年,第3期。

《歸去來兮朝花夕拾》,《當代文壇》,2011年第6期。

《尊嚴是生命的最高綱領》,《文藝爭鳴》

《是江湖,不是黑幕——評<媒體這江湖>》,《當代文壇》2013年第5期,p151-154.

《請君暫上凌煙閣》《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

《文明的陣痛》,2013年09月02日《海南周刊》

《沉默的代價》,2013年09月09日《海南周刊》b12版。

《周原膴膴,風雅滄桑:<絕秦書>的歷史隱喻》,《南方文壇》,2014年第5期。

《從巴赫金的軀體理論看近年來的“軀體寫作”》,《廣西師範大學學報》,Vol.43,2007年8月,第4期

《從權力的神話到符號的狂歡》,《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 ,2005,VOL6,2005第6期

《主體的命運——論“作者之死”的背景、過程與實質》《文藝評論》,2008,VOL6。

《國學不是“江湖秘笈”》,《文匯讀書周報》2014-10-24,第三版“新觀察”。

其他

另有詩歌《致燈火闌珊的瞳孔》《總有一角度讓你看上去也溫柔》、小說《採蓮曲》《一個人的史記》等作品發表。

學術立場

學者於這個社會應該有三個職志:傳承文明、批判時代、創造文化。而這三者根本也是為己,反求諸己,就是一個學者自我修行的過程和目的。既是文明的更新,更是自我的更造。不僅是一個學者,每個人停止發育之後也不能停止成長。舉凡古今中外的大家對自我多半是且破且立,甚至大破大立。自省自破於當代中國人尤為重要,因為我們骨子裡被灌輸的“常識”、“道理”太多了。可以這么說,就身上背負的殼而言,八十年代生人比七十年代的薄,七十年代生人又比六十年代的薄,尤以四五十年代生人為最沉重,要做回真我太難了,也太少了。一則由於青春期落下的病根,一則是大概殼已長到肉里。多少人能泯家國之恨、父兄之仇,卻不能自我清理,依然老而無悔,用信仰去選擇知識。事前、事中明白的少,事後能明白的也多不到哪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