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泉

周惠泉

周惠泉,廣東省珠海市營養師協會會長、中國營養學會會員、中國營養聯盟副秘書長、國際註冊營養師、國家高級營養保健師、國家高級公共營養師、國家健康管理師。

基本信息

服務項目:

1、營養師職業培訓,

2、為餐飲、食品加工、食堂等單位舉辦營養烹調知識培訓,

3、為企業、機構、社區人群舉辦營養健康講座,

4、為個人營養健康諮詢和服務,

5、合作舉辦營養健康學術會議,

6、行業招商。

營養與健康

怎樣減肥與增肥?

1、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豐富,人們日常生活攝入的營養物質相對較多,尤其是產能的三大營養素攝入較多,久而久之,身體能量過剩,能量轉變為脂肪而就長胖了。哪些是產能的三大營養素呢,它們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每克蛋白質在體內代謝產生4千卡熱能,每克脂肪在體內代謝產生9千卡熱能,每克碳水化合物在體內代謝產生4千卡熱能,其它的營養素如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水是不產生熱能的。那么我們每天需要多少熱量呢?成年男子輕體力勞動者每天需要2400千卡熱能,參照這個標準就知道自己每天吃多少東西了。

2、在攝入能量的同時而要消耗能量,哪就是多運動,如果自己超體重(簡單計算是:男體重(公斤)=身高-105,女體重(公斤)=身高-107.5)哪么就要多運動多走路了,減少能量攝入管住嘴;如果體形偏瘦,要增加能量攝入,適當運動就可以了。有些人管不住嘴喜歡美食,哪么就要多吃含膳食纖維多的食物了,可以把少部分營養物質從糞便中帶走,起到減肥和美容的作用。

蛋白質在人體中的作用

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供氮的唯一來源;調節各種代謝過程的蛋白激素和酶的催化;維持和調節體內的酸鹼平衡及血漿膠體滲透壓;參與神經衝動的傳導及遺傳信息的傳遞;供給能量等作用。蛋白質攝入充足的人免疫力就強,反之就免疫力低下易生病。但是蛋白質不是攝入越多越好,攝入太多反而增加各個臟器負擔,產生尿酸過多等痛風相關疾病。那么應該攝入多少才合適呢,正常人可根據每天每公斤體重1-1.2克蛋白質攝入量就可以了。食物來源於魚蝦水產類、大豆及其製品、蛋、奶、禽、肉類,糧穀類雖然含蛋白質較低,但是人們每天攝入量較多,也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正確認識脂肪

脂肪又稱三油甘酯,脂肪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又是密度最高的營養物質,維持體溫和保護身體的作用,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增加食慾。所以人們總是喜歡吃肉,又香又好吃,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吃多了,由此產生能量就多,這些多餘能量如果不能消耗掉就轉化為脂肪存積下來變成人體的脂肪了,也就人們稱“胖了”。不吃肉也不好,尤其是不吃紅肉(即瘦肉)也不好,因瘦肉含膽固醇、鐵、維生素B12等許多營養物質,長期不吃肉的人群,容易發生貧血疾病,尤其是女性每月生理周期失去許多鐵而貧血。那么一個成年人每天吃多少才合適呢?根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每天攝入肉75克,油25克就可以滿足人體營養需要了,脂肪占人體能量來源比例20-30%,食物來源於動物禽畜肉類、植物油等。

不吃飯對身體的影響

吃飯是指吃糧穀類食物,它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糖),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最主要最經濟的來源,為中樞神經、成熟的紅細胞提供能量,故碳水化合物對維持神經組織和紅細胞功能有重要意義。它的生理功能有構成機體組織細胞的成分,供給機體能量,解毒和保護肝臟,節約蛋白質,抗生酮作用。人體為了維持生命中的心跳、呼吸、體溫就需要供能,碳水化合物首先向機體供能,其次是脂肪供能,最後是蛋白質供能。所以首先補充能量的是碳水化合物,就是該吃飯了。碳水化合物在機體代謝產物中產生二氧化碳和水而排出體外,對機體損害最小,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纖維又可以把其它毒素帶走排出體外,想減肥、想美麗的女性朋友應該適當吃飯,長期補足人體需要的營養素以及把體內毒素排出體外就美麗了。

準媽媽們為什麼要補足碳水化合物

戀愛、結婚、懷孕、生子是每女人必經的人生路,可是有些女人因懷孕時體質原因發生妊娠反響,嘔吐不想吃飯,這樣碳水化合物供能就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就必須由脂肪供能,這樣的話,從脂肪轉化為能量時必然產生酮體,酮體對胎兒發育是有非常大損害的,為了減輕酮體對胎兒發育的影響,聰明的你最好到醫院打吊針補充葡萄糖等營養素,從而防止胎兒發育受影響,所以吃飯還是比打針好。為了生個健康聰明的寶寶,為了家庭幸福,為了中華民族的後代,記住一定要吃飯。

氣候變暖,身體卻變寒

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急劇增加,全球氣候逐漸變暖,可人體卻在變“寒”。根據研究表明,體溫降低1度,免疫力會降30%,免疫力下降就會生病,是什麼原因造成身體變寒呢?一是壓力大不注意休息,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們工作壓力大,為了生存或者尋找一席之地,經常加班加點,很多人不注意休息,長此以往,身體免疫力就會下降,大自然的寒濕之氣就會乘虛而入,體內寒濕之氣也因此而加重;二是追求骨感美營養不良,產能營養物質攝入不足,或各營養素攝入不均衡,加重機體營養代謝失衡,體溫降低;三是長期在空調房工作與睡眠,機體偏寒,在有空調的環境中工作當然好,可是寒冷的風會把機體內的陽氣帶走,體溫下降,血液流動不暢,營養物質不能供應全身,身體就會手腳冰涼;四是淋雨和游泳,淋雨會在頭頂和身上受寒的部位留下寒氣,長時間游泳體內的體溫被水帶走而產生寒氣;五是經常吃冰鎮食物,如凍西瓜、凍冰棒、凍雪糕、凍飲料及凍啤酒等等,這樣增加身體寒氣;六是缺乏運動,現代交通很發達,以車代步,走路的機會少,身體得不到充分活動;寒氣是生命的大敵,不可不防。

維生素的奇妙

:我們身體需要的維生素數量很少,種類卻很多,如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D,維生素K,其中維生素B族成員最多,有B1、B2、B3、---B19,葉酸等成員,它們各自分工合作,缺一不可。缺維生素A就會患上夜盲症和乾眼症,缺維生素B1影響神經傳導,易患腳氣病,缺維生素B2導致眼口舌等器官出現炎症,缺維生素B3(煙酸)典型的症狀是皮炎、腹瀉、痴呆的“三D” 症狀,缺維生素B12會導致貧血,記憶力下降、易疲勞、抑鬱、緊張等症狀,缺葉酸的孕婦生產畸形兒,缺維生素C會有壞血病,缺維生素D嬰幼兒患佝僂病、成人患骨質蔬松症,缺維生素E導致女性雌激素分泌不足而流產,男性功能低下,引發不育,所以維生素E有生育酚之稱,缺維生素K機體凝血障礙,容易出血,但是缺乏維生素K的機會較少,人體腸道可以合成維生素K。維生素食物來源於蔬果類、糧谷外皮、豆類、動物肝臟。

生命的火花----鋅

鋅是組成人體內200多種酶的重要營養素,這些酶參與人體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核酸的代謝過程,因此鋅對人體保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具有重要意義,鋅元素對我們的食慾和味覺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是因為口腔分泌的唾液中含有一種唾液蛋白的物質,一旦缺乏就會味覺遲鈍,食欲不振,鋅可以促進免疫細胞增殖,保護細胞表面不發生變化,從而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鋅還具有促進性器官正常發育的生理作用,幫助維持精子的正常數量,幫助維持女性生理期健康,幫助性成熟的正常到來,同時維持正常的性機能。鋅的食物來源,牡蠣、干貝等海產品,動物肝臟、瘦肉等含量較多,堅果類,蔬菜、穀物類也是鋅的良好來源。

膳食纖維預防結腸癌

膳食纖維通常是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那部分物質。科學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發生與缺少膳食纖維攝入有密切關係,因此膳食纖維才得以嶄露頭角,並隨著人們進食的日益精細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膳食纖維有刺激腸道蠕動、增加腸內容積物的體積,減少糞便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等作用,能有效地防治便秘、痔瘡、預防結腸癌、直腸癌。膳食纖維還能減少脂肪、膽固醇在腸道的吸收,並促進膽固醇和膽酸從糞便排出,因而有降血脂、降膽固醇的作用。此外,膳食纖維中的果膠能延長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延緩葡萄糖的吸收速度,從而降低過高的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狀,減輕肥胖、預防乳腺癌和改善口腔牙齒功能的作用。成人每天需膳食纖維30克就可以了,大量攝入膳食纖維可把一些營養物質帶走,不利於營養吸收。

順應季節,吃對蔬果

現代人已經開始重視四季養生,其中的飲食養生便是順應自然,吃應季食物。中醫從古至今就很重視“天人相應”,因為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的生長規律,人體也不例外,必須與之相適應。反季節蔬果多是在特殊條件下生長出來的,其營養成分多受影響,並且其中可能含有並非食物本身的化學物質,所以還是少吃反季節蔬果為好。蔬菜與水果中營養成分的含量通常在大量上市的季節最為豐富,此時的蔬果不但價格便宜,而且營養最豐富。此外,購買蔬果時還應注意的是現吃現買,吃多少買多少,因為每種蔬菜或水果都有其最適合的貯藏溫度與保存期限,一般情況下放的時間越久,其營養及口味往往也就越差。

清淡飲食保健康

脂肪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並可提供必需脂肪酸,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的消化吸收,但是脂肪攝入過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食鹽攝入過多與高血壓的患病率密切相關。為此,建議我國居民應養成吃清淡少鹽膳食的習慣,即膳食不要太油膩,不要太鹹,不要攝食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作、煙燻、醃製食物。建議每人每天烹調用油量不超過30克,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包括醬油、醬菜、豆瓣醬、豆腐乳、鹹菜中的食鹽量。

肥胖是“萬惡之源”

肥胖對生命的短期影響當然不像心臟病、腫瘤那樣嚴重。但是,肥胖帶來的長期後果不容忽視,肥胖成為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發生的危險因素。國內外多項長期研究結果顯示,肥胖是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腦卒中和高血壓等)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一個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人發胖之後會發生許多代謝改變,血液中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會增高,對血管有保護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反而下降。多餘脂肪對血管和心臟的壓力也增加了這些器官的負荷,這樣就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後果嚴重者則發展為冠心病和腦卒中。肥胖還容易誘發某些癌證,肥胖的人由於攝取的脂肪太多,膳食纖維過少,或體內對脂肪的轉化發生障礙,使腸道中的脂肪堆積過多,其結果導致體內膽汁酸分泌過多,結腸中過多的膽汁酸與中性類固醇在微生物作用下,容易轉變成致癌物,從而誘髮結腸癌。總之,肥胖是萬惡之源。此外,肥胖者往往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如不願意出門,不願意交往,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等等,即便還沒有嚴重的軀體疾病,單從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也已經出現問題了,所以一定要努力控制好自己的體重。

喝什麼水最健康

水看起來很簡單,往往越簡單越被人忽視。當前已進入高科技時代,人們對水的認識卻很膚淺,甚至倒退。有些人以為水越純越好,如純淨水,也有些人認為高科技製造出來的水最好,如富氧水、納米水,這都是認識的誤區。我們說健康水,一定要尊重自然規律,人與自然之間需要和諧與協調發展,而不是一味創造地球上不存在的水,我們不反對飲水技術採用高科技,但高科技一定要和尊重自然達到高度統一,人對於水的研究、水的開發、水的認識必須符合客觀規律。那么,哪種水才是健康水呢?簡單來說,健康水一是沒有污染的水---無毒、無害、無異味,二是沒有退化的水---具有生命活力的水,三是符合人體營養需要的水---含有益礦物質水、PH值呈中性或弱鹼性。這樣的水是好水。

健康的食品---燕麥

衛生部心血管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領導小組副組長洪昭光教授也十分喜愛燕麥食品,宋美玲活了106歲也喜歡經常吃燕麥食品,同時也建議早攴要經常吃燕麥粥,這樣每天精力充沛,身體也會保持極佳狀態,這是因為燕麥的營養價值較高,其中蛋白質、脂肪含量是比大米、麵粉都高,其礦物質如磷、鐵、鈣等含量也很高,維生素E含量也高於大米和小麥。燕麥中含有全部人體所需的胺基酸,燕麥所含的高營養成分及其品質使其具有防治高血脂和糖尿病的功效。燕麥自古入藥,性味甘、溫、具有補益脾、胃、止虛汗的功效。營養學家發現,燕麥還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結腸癌的理想食物。

“美食家”患上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是一種常見病,據醫學專家在治療病案中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約2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他們青壯年時期都是“美食家”。據研究發現,長期吃太飽可能導致大腦早衰,這是因為吃飽後胃腸道的血液循環增加,這將造成大腦血液供應相對不足,使腦細胞正常生理代謝受到影響。如果長期飲食過飽,不僅使人思維遲鈍,而且會使人常常感到睏倦,這是因為進攴後大量血液長時間集中在胃腸系統中造成腦缺血所致。從而加速腦動脈硬化、早衰,引起老人痴呆症。有學者研究發現,吃得太飽會讓人腦內一種纖維芽細胞的生長因子的物質大量增加,而這種物質是促使腦動脈硬化的元兇。

美女生在山上,不生在海邊

法國有句俗語,叫做“美女生在山上,不生在海邊”。人們常說海邊的空氣新鮮、陽光燦爛,那裡才是出美女的好地方,怎么山上會有美女呢?原來這是因為住在海邊的女性平時攝入的食鹽較多,所以皮膚很容易長出皺紋,自然影響美觀。而山區的女性吃鹽較少,加上氣候濕潤,皮膚往往光滑細膩。鹽吃多了為什麼容易長皺紋呢?食鹽是以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形式存在於人體血液和體液中。這些物質在保持人體滲透壓、酸鹼平衡和水分平衡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吃鹽過多,體內鈉離子增加,就會導致面部細胞失水,從而造成皮膚老化,時間長了就會使皺紋增多。法國國家醫學院調查顯示,法國人的飲食普遍偏鹹,其中以他們最常吃的法式面包含鹽最高,其次在燻肉、臘肉製品,以及乳酪中含鹽量也相當高。吃鹽多不僅會造成高血壓,還會直接影響人的容貌,要想皮膚好,比較科學的方法是合理喝水、少吃鹽,幫助皮膚排毒。

養生的六種飲料

世界糧農組織推介,養生的六種飲料是綠茶、紅葡萄酒、豆漿、優酪乳、骨頭湯、菇湯。綠茶含茶多酚、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質,減少自由基,減少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增強免疫力,從而抗衰老,使人長壽的作用。紅葡萄酒含有抗氧化抗自由基的作用,可加速血液循環,把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軟化血管的作用。豆漿是我國居民常飲的飲料,它含豐富的鈣及其它豐富的礦物質,對於調節肝臟,調控情緒有非常大的作用。優酪乳含有豐富的鈣,增加腸道益生菌群,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提高免疫力,防止腸道病變有非常好的作用。骨頭湯含豐富的胺基酸等營養物質,促進食慾,保護胃腸道,利於減肥等作用。菇湯是時尚的美食,它含有礦物質硒、鉀、鍺等元素,還含有香菇多糖、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於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排毒解毒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