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賓川縣州城鎮,地處州城鎮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鎮道路為三級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3公里。東鄰喬甸,南鄰前所村,西鄰賓居鎮,北鄰白莊村。轄周官硝廠等1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234戶,有鄉村人口4840人,其中農業人口4840人,勞動力334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477人。
全村國土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1458米,年平均氣溫18.3℃,年降水量62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棗子、葡萄、香蔥、大蒜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4062畝,人均耕地0.85畝,林地1360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1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56元。該村屬於棗子專業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黑腰棗"收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062畝(其中:田3281畝,地781畝),人均耕地0。85畝,主要種植水稻、棗子、葡萄、香蔥、大蒜等作物;擁有林地13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6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8畝,主要種植蘭桉、棗子、桃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8畝,其中養殖面積18畝;荒山荒地250畝,有煤礦、藥材、野生菌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00戶通自來水,有686戶飲用井水,有4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有1133戶通電,有68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8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0%和6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4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80戶(分別占總數的75%和52%)。
該村鎮道路為三級油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37輛,拖拉機67輛,機車41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260畝,有效灌溉率為8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9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2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8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80戶;建有小水窖3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80戶。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6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6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7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31萬元,占總收入的44%;畜牧業收入214萬元,占總收入的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40頭,肉牛340頭,肉羊168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798.7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46萬元,占總收入的2%。農民人均純收入284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8人(占勞動力的2%),在省內務工29人,到省外務工19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33戶,共鄉村人口4828人,其中男性2654人,女性2174人。其中農業人口4828人,勞動力331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白、傣族混居地),其中漢族4803人,白族20人,其他民族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0人,占人口總數的0.6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296人,參合率89%;享受低保11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6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7戶,占農戶總數的0.61%。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312平方米,擁有教師20人,在校學生397人,距離鎮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07人,其中小學生397人,中學生21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2007年被州城鎮黨委評為文娛宣傳二等獎等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80人,其中男黨員145人、女黨員35人。該村黨支部2007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7年被評為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團總支、治保調解、婦女聯合會等機構。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50人。該村團總支2007年被評為先進基層團總支;2007年被評為先進集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