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歷
1988年8月-1996年8月:阿壩師專中文系助教、講師;
1999年8月-2001年10月: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講師;
2001年11月-2004年10月:四川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講師、副教授;
2004年11月-2004年12月: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2005年1月-2007年1月: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為元培班講授“古代漢語通論”;
2007年2月-2007年8月: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2007年9月-2015年7月: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教授;
2010年2月-2010年7月,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訪問教授;
2002年9月—2006年:中國俗文化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
(1)漢語言文字學。
(2)語言接觸。
科學研究
目前主持和在研的科研項目有: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古常用動詞演變的及物性分析研究”(項目編號:16BYY113)。時間:2016.07-2019.12。
(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歷代筆記小說俗語辭彙釋》(15JJDZONGHE013)(負責六朝俗語詞的蒐集和訓釋),總項目經費20萬,課題時間:2015.12.9-2018.12.30.
(3)四川省人事廳項目《羌語南部方言比較研究》。
(4)參與:國家語委“十二五”科研規劃課題,羌語瀕危狀況與《羌族拼音文字方案》推廣情況調查研究(編號:YB125-111)。
(5)參加由北京大學朱慶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梅維恆教授合作組織的國際項目《中古漢語詞典》(中英文版)。
已經完成的科研項目有:
(1)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中古漢語行為動詞語義研究》(08XYY013)。已結題,結項編號20150540。
(2)四川省社科規劃年度項目《羌語南部方言比較研究》(SC09X0010)。
(3)四川省人文社科重點課題《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辭彙研究》。
(4)獨立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課題《歷代筆記小說語言研究》項目下的子課題——《漢魏六朝筆記小說俗語詞研究》。(02JAZJD750.11-44012)
(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助《西南民族語言及文化研究》(2010ZT10)。
(6)參與香港教育學院RGB 55/2008-2009“漢語辭彙的本體研究”項目。
1.學術論文
[26]上古漢語定語後置結構分析,《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P64-9)。(高韜、周俊勛)。
[25]中古漢語雙及物結構研究,《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十八輯,2014年12月(周俊勛、高韜)。
[24]木卡和綿虒羌語格標記對比分析,《華西語文學刊》第七輯,2012年(高韜、周俊勛)。
[23]木卡羌語的語法標記分析,《華西語文學刊》第六輯,2012年(周俊勛、麻慧群、劉漢文)。
[22]中古漢語熟語略論,《燕趙學術》2012年春之卷,四川辭書出版社2012年(周俊勛、朱慶之)。
[21]木卡羌語語音概況,《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第3期(麻慧群、周俊勛、劉漢文)。
[20]中古漢語詞義研究札記,《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周俊勛、朱慶之)。
[19]“痱子”源流考,《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18]相因生義的條件,《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周俊勛、吳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8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7]論中古漢語的分期及相關問題,《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十輯,巴蜀書社2007年。
[16]“因”表時間和原因的關聯性,《四川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15]六朝筆記從言語行為演變來的動詞,《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九輯,巴蜀書社,2006年。
[14]敦煌詞語札記,《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13]《捜神記》(二十卷本)語料構成及價值,《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12]論辭彙系統的資源重組,《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六輯,巴蜀書社2003年。
•論文成果
1. 學術論文
[26]上古漢語定語後置結構分析,《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P64-9)。(高韜、周俊勛)。
[25]中古漢語雙及物結構研究,《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十八輯,2014年12月(周俊勛、高韜)。
[24]木卡和綿虒羌語格標記對比分析,《華西語文學刊》第七輯,2012年(高韜、周俊勛)。
[23]木卡羌語的語法標記分析,《華西語文學刊》第六輯,2012年(周俊勛、麻慧群、劉漢文)。
[22]中古漢語熟語略論,《燕趙學術》2012年春之卷,四川辭書出版社2012年(周俊勛、朱慶之)。
[21]木卡羌語語音概況,《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第3期(麻慧群、周俊勛、劉漢文)。
[20]中古漢語詞義研究札記,《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周俊勛、朱慶之)。
[19]“痱子”源流考,《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18]相因生義的條件,《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周俊勛、吳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8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7]論中古漢語的分期及相關問題,《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十輯,巴蜀書社2007年。
[16]“因”表時間和原因的關聯性,《四川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15]六朝筆記從言語行為演變來的動詞,《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九輯,巴蜀書社,2006年。
[14]敦煌詞語札記,《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13]《捜神記》(二十卷本)語料構成及價值,《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12]論辭彙系統的資源重組,《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六輯,巴蜀書社2003年。
[11]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有關疾病的動詞,《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6期。
[10]四川方言“起”、“展”與辭彙史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3期。
[9]二十卷本《搜神記》的構成及整理,《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3期。
[8]“四體不勤”解,《阿壩師專學報》,2002年第2期。
[7]《史記》《漢書》校勘札記,《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年第2期。
[6]從高誘注看東漢北方代詞系統的調整,《阿壩師專學報》2000年第1期。
[5]高誘注方言詞研究,《四川大學學報》1999年專刊。
[4]東漢人已用“花”字,《中國語文》1999年第4期。
[3]讀《說文段注研究》,《古籍整理》1999年第1期。
[2]試論《楚詞補註》中的“五臣注”,《阿壩師專學報》1998年第1期。
[1]釋“公”,《文史知識》1990年第7期。
2. 學術著作:
[1]《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辭彙研究》,巴蜀書社,2006年12月。
[2]《中古漢語辭彙研究綱要》,巴蜀書社,2009年5月。
3. 教改項目:
教育部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古代漢語》,俞理明、雷漢卿主編,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10。
榮譽獎勵
1、《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辭彙研究》獲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中古漢語辭彙研究綱要》獲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科研團隊
1.作為科研創新團隊負責人,主持 西南民族語言及文化研究
2.指導學生科研情況
侯玉婷、袁德雨、周媛穎、崔秋駒、黃康:汶川縣綿虒鎮羌族語言生活使用狀況調查報告,《華西語文學刊》第七輯,2012年,四川文藝出版社。指導教師:周俊勛
SRTP項目第七期,名稱《汶川縣蘿蔔寨羌語語言生活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指導教師周俊勛,參加學生:冉淵、張森森、田建軍。
科研團隊
1.作為科研創新團隊負責人,主持 西南民族語言及文化研究
2.指導學生科研情況
侯玉婷、袁德雨、周媛穎、崔秋駒、黃康:汶川縣綿虒鎮羌族語言生活使用狀況調查報告,《華西語文學刊》第七輯,2012年,四川文藝出版社。指導教師:周俊勛
SRTP項目第七期,名稱《汶川縣蘿蔔寨羌語語言生活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指導教師周俊勛,參加學生:冉淵、張森森、田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