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山東省第五屆、六屆人大代表,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會員。周氏三世業醫,幼承家學,1926年跟祖父熟讀“四書五經”兼習醫藥。1930年從師濟南“復元堂”藥店,跟先師徐慶元、吳福堂學習,精研醫學經典,並深得平津名醫王靜齋先生器重指教。1940年回鄉行醫,精於內、婦科。1952年加入鄉聯合診所,1955年調縣中醫學術研究委員會,1960年到山東中醫學院教研室學習深造,並負責編寫《傷寒論教材》。
主要業績
20世紀40年代,周伯良就注重理論聯繫臨床實際,主張“四診合參”,從表知里的認識方法。在審因論治的基礎上,求其有無,責其盛衰。他認為疾病狀態是相對於臟腑功能失調而言,所謂“喜怒哀樂則神虛”,“精太用則竭,神太勞則憊”,病情虛實夾雜,病勢錯綜複雜,應根據不同病理變化遣方用藥,進行相應的調整治療,以藥物補偏救弊,標本兼治,消除症狀,根治固疾。
周伯良專於中藥加工炮製,臨床組方嚴謹,方義明確,重點突出,多而不雜,少而見精,結合病情輕重緩急、年齡、體質、生活習慣,增減藥味,化合氣味,配伍功能。臨床擅長治療溫病、消渴症等疑難病症,尤善調治婦科經、帶、胎、產、雜病,用婦科方治男科病收效頗佳。他畢生治學嚴謹,博採眾長,崇尚實踐,經驗豐富,醫理較深。恪守醫德,以父母之心行醫六十載,療宿疾,起沉疴,救治病人無數。且通音韻,工書法,善詞章,晚年力盡實踐,整理臨床治驗醫案傳於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