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瀕死的“船底座V382”恆星向外噴射超高溫氣體,而在美宇航局廣域紅外探測器捕捉的照片中,這些氣體宛如兩片嘴唇的形狀,看上去就像“告別之吻”。
有關“船底座V382”恆星
這顆恆星(紅圈中心的白點)名為“船底座V382”(V385 Carinae),位於船底星座,距離地球大約1.6萬光年,質量是太陽的35倍左右,而直徑是太陽的近18倍。而且,船底座V382恆星的溫度更高,亮度是太陽的一百萬倍。
其實它是銀河系中質量最大的“常駐居民”之一。像這樣的天體都被稱為“沃爾夫-拉葉星”(Wolf-Rayet star),是以最早發現此類天體的天文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它們使得太陽看上去像是“侏儒”。
拍攝情況
2010年6月22日,美國宇航局公布了一組由於2009年發射升空的廣域紅外探測器(簡稱WISE)在探測宇宙時拍攝到的照片。這張照片是由大約300個畫面拼湊而成。在其中一張照片上,兩片嘴唇狀雲團圈住了一顆恆星,看上去就像“告別之吻”。
專家解析與預測
天文學家認為,這種紅外光來自於氧原子,在船底座V382恆星的紫外線輻射的作用下,氧原子被從它們的一些電子中剝離。一旦這些電子再次與氧原子融合,就會生成可被廣域紅外探測器發現的光。整個過程類似於螢光燈泡的工作機制。
熾熱的恆星會很快燃燒殆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燃燒掉在裡面不斷沸騰的更重的原子。這些物質燒盡後就變成了像這張圖中的雲團,發著明亮的光芒。
事實上,這不是天文學家第一次在夜空中發現臉部特徵,例如1924年發現的、有“上帝之眼”之稱的螺旋星雲,安設在智利山頂的一台大型望遠鏡又捕捉到它的最新靚照。螺旋星雲距離地球大約700光年,位於寶瓶星座內,是一顆正在垂死掙扎的恆星,大小類似於太陽。
天文學家估計,太陽會在大約50億年內經歷相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