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仲秋紀第八· 決勝》
原文四曰:夫兵有本乾:必義,必智,必勇。義則敵孤獨,敵孤獨則上下虛,民解落;孤獨則父兄怨,賢者誹,亂內作。智則知時化,知時化則知虛實盛衰之變,知先後遠近縱舍之數。勇則能決斷,能決斷則能若雷電飄風暴雨,能若崩山破潰、別辨霣墜;若鷙鳥之擊也,搏攫則殪,中木則碎。此以智得也。夫民無常勇,亦無常怯。有氣則實,實則勇;無氣則虛,虛則怯。怯勇虛實,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則戰,怯則北。戰而勝者,戰其勇者也;戰而北者,戰其怯者也。怯勇無常,倏忽往來,而莫知其方,惟聖人獨見其所由然。故商、周以興,桀、紂以亡。巧拙之所以相過,以益民氣與奪民氣,以能斗眾與不能斗眾。軍雖大,卒雖多,無益於勝。軍大卒多而不能斗,眾不若其寡也。夫眾之為福也大,其為禍也亦大。譬之若漁深淵,其得魚也大,其為害也亦大。善用兵者,諸邊之內莫不與斗,雖廝輿白徒,方數百里皆來會戰,勢使之然也。幸也者,審於戰期而有以羈誘之也。凡兵,貴其因也。因也者,因敵之險以為己固,因敵之謀以為己事。能審因而加,勝則不可窮矣。勝不可窮之謂神,神則能不可勝也。夫兵,貴不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彼。聖人必在己者,不必在彼者,故執不可勝之術以遇不勝之敵,若此,則兵無失矣。凡兵之勝,敵之失也。勝失之兵,必隱必微,必積必摶。隱則勝闡矣,微則勝顯矣,積則勝散矣,摶則勝離矣。諸搏攫柢噬之獸,其用齒角爪牙也,必托於卑微隱蔽,此所以成勝。
譯文用兵之遭有它的根本;一定要符合正義,一定要善用智謀,一定要勇猛果敢。符台正義,敵人就孤獨無援,敵人孤獨無援,上上下下就缺乏鬥志,人民就會瓦解離散,孤獨無援,父兄就怨恨,賢人就非議,叛亂就會從內部發生。善用智謀就能知道時勢的發展趨勢,知道時勢的發展趨勢,就會知道虛實盛衰的變化,就會知道關於先後、遠近、行止的策略。勇猛果敢就能臨事果斷,能臨事果斷,行動起來就能象雷電、鏇風、暴雨,就能象山崩,潰決、異變、星墜,勢不可當,就象猛禽奮擊,搏擊禽獸,禽獸就會斃命,擊中樹木,樹木就會碎裂。這是靠勇猛果鋼彈到的。
人民的勇放不是永恆不變的,人民的怯弱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士氣飽滿就充實,充實就會勇敢,士氣喪失就空虛,空虛就會怯弱。怯弱與勇敢、空虛與充實,它們產生的緣由十分微妙,不可不知曉。勇敢就能奮力作戰,怯弱就會臨陣逃跑。打仗獲勝的,是憑恃自已的勇氣而戰,打仗敗逃的,是心懷膽怯而戰。怯弱與勇政變化不定,變動疾速,沒有誰知道其中的道理,惟有聖人知道它之所以這樣的緣由。所以,商、周由此而興盛,桀、紂由此而滅亡。用兵巧妙與笨拙的結局之所以彼此絕然不同,是因為有的提高人民的士氣,有的削弱人民的士氣,有的善於使用民眾作戰,有的不會使用民眾作戰的緣故。後者軍隊雖然龐大,士兵雖然眾多,但對於取勝沒有什麼益處。軍隊龐大,士兵眾多,如果不能戰鬥,人多還不如人少。人數眾多造福大,但如果帶來災禍,為害也大,這就好象在深捕中捕魚一樣,雖然可能捕到大魚,但如果遇難,災害也大。善於用兵的人,四境之內無不參戰,即使是方圓幾百里之內的奴僕以及沒有受過訓練的百姓都來參戰,這是態勢使他們這樣的。態勢的取得在於審慎地選擇戰爭時機,並且有辦法轄制引導他們。
凡用兵,貴在善於憑藉。所謂憑藉是指利用敵人的險阻作為自己堅固的要塞,利用敵人的謀劃達到自己的目的。能夠明察所憑藉條件再採取行動,那勝利就不可窮盡了。勝利不可窮盡叫作“神”,達到“神”的境界就能不可戰勝了。用兵貴在不可被敵戰勝。不可被敵戰勝的主動權掌在自己手中,能不能戰勝敵人在於敵人是否虛怯謀失。聖人一定把握自己的主動權,一定不依賴敵人的過失,所以,掌握著不可被戰勝的策略,以此同可以戰勝的敵人交鋒,象這樣,用兵就萬無一失了。凡用兵獲勝都是敵人犯有過失的緣故。戰勝犯有過失的軍隊,一定要隱蔽,一定要潛藏贏,一定要蓄積力量,一定要集中兵力。做到隱蔽就能戰勝公開的敵人了,做到潛藏就能戰勝暴露的敵人了,做到蓄積就能戰勝力量零散的敵人了,做到集中就能戰勝兵力分散的敵人了。各種依靠齒角爪牙抓取、頂撞、撕咬獵物的野獸,在它們使用齒角爪牙的時候,一定先要隱身縮形,這是它們成功取勝的原因。
【原句】
凡兵之勝,敵之失也。勝失之兵,必隱必微,必積必摶。隱則勝闡矣,微則勝顯矣,積則勝散矣,摶則勝離矣。〔譬〕諸搏攫(柢)〔抵〕噬之獸,其用齒角爪牙也,必托於卑微隱蔽,此所以成勝。
【譯文】
凡用兵獲勝都是敵人犯有過失的緣故。戰勝犯有過失的軍隊,一定要隱蔽,一定要潛藏贏,一定要蓄積力量,一定要集中兵力。做到隱蔽就能戰勝公開的敵人了,做到潛藏就能戰勝暴露的敵人了,做到蓄積就能戰勝力量零散的敵人了,做到集中就能戰勝兵力分散的敵人了。各種依靠齒角爪牙抓取、頂撞、撕咬獵物的野獸,在它們使用齒角爪牙的時候,一定先要隱身縮形,這是它們成功取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