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左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相傳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記載了上至魯隱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間近300年的歷史。《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雜家學說的代表作。相傳是呂不韋召集門下三千賓客編纂而成,含8覽、6論、12紀,共160篇。該書兼收並蓄,細大不捐,以儒家為主流,以道家為基礎,旁采名、法、墨、兵、農、陰陽諸家之長,初步形成了包括政治、經濟、哲學、道德、軍事等各方面內容的理論體系,同時保存了醫學、音樂、天文曆法及農業等方面的寶貴資料。文章明朗犀利,故事、比喻、議論有機結合;成書之後,曾在成陽市門發布公告,能增益一字者懸賞千金。
漢興起後,吸取亡秦教訓,王霸並用,崇尚無為,與民休息,許多方面與《呂氏春秋》里表達的思想一致。
《戰國策》又稱《國策》,是戰國時期謀臣策士遊說和辯論的文獻輯錄,共33篇,490章,記述了從三家分晉到秦二世即位之間240餘年的歷史。相傳為各國史官所作,後經劉向整理編輯後定名為《戰圍策》。全書為敘事體,以記言為主,以國分類,反映了各諸侯國之間尖銳複雜的兼併鬥爭和謀臣策士往來遊說的言行,開創了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