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2年在南京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1986年在中科院物理所獲碩士學位並留所工作,1992年在職獲得博士學位,1992-1995年任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物理系Research Associate,1996年起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現為物理研究所副所長,2012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現任中國物理學會低溫物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際純粹和套用物理學會低溫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
極低溫、強磁場和高壓極端條件下低維和納米材料中電子的強關聯效應和量子相干效應。
主要貢獻
過去的主要工作及獲得的成果:主要從事低溫凝聚態物理方面的實驗研究。在碳60和碳納米管的電學和熱學性質的研究方面率先揭示出了一系列奇特的物理現象,包括不同鹼金屬摻雜碳60樣品的Hall係數與晶格常數之間存在的普適線性規律,多層碳納米管熱電勢在低溫下的對數溫度依賴關係,多層碳納米管高溫電導的線性溫度依賴關係,多層碳納米管熱導在100K以下的平方溫度依賴關係和比熱在10-300K溫區的線性溫度依賴關係,多層碳納米管隧道結中的庫侖阻塞和Fano共振,等等。在實驗技術和方法的探索方面,發展了一種能夠同時測量細條狀導電樣品的熱導和比熱的3w方法,利用雙調製技術發展了一套超高度靈敏的小樣品磁化率測量裝置。多年來與合作者一起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Phys. Rev. Lett. 10餘篇,Nature 1篇。
目前的研究課題及展望
利用極端條件實驗平台研究低維和納米材料(如碳納米管、納米線、二維電子氣等)中電子的強關聯問題,以及用這些材料構成的二端或三端納米器件中電子的量子相干輸運問題,研究固態量子計算問題。極低溫、強磁場、超高壓等極端實驗條件的運用為人們在更深的層次上認識物理學的基本規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從近八年來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工作看,八次中的五次涉及到極低溫綜合極端條件下一些奇妙的量子力學現象,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綜合極端物理條件的重要性。量子力學是上個世紀物理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量子現象的豐富多彩性和重要性會隨著新世紀微米和納米電子學日新月異的發展而更多地從各種低維材料以及用它們所構造的器件中體現出來。對於這些現象的研究將有可能成為新世紀中科學創新和造福人類的主要源泉之一。
獲獎記錄
參與獲得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一項,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1989年獲中科院首屆青年科學家獎二等獎,199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