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
位於山東省鄆城縣黃安鎮220國道西側,呂公堂村因村後建有呂祖(洞賓)古廟(修建年代未考,建國初期拆改為呂公堂國小)而得名。俗稱“龍堂”。清末屬鄆城縣紙東里。1928年劃呂公鄉。1940年歸鄆南縣三區,1942年屬鄆巨鄄菏辦事處,1943年歸臨澤縣。1944年屬鄆巨六區。1949年改鄆城縣十一區。1952年改八區。1958年春屬黃安鄉,同年秋建呂公堂大隊,轄東吳莊,東管莊、劉莊4個自然村,屬黃安公社。1978年其他3村分出。1984建呂公堂村民委員會,屬黃安鎮。
地理位置
呂公堂位於鄆西南23公里,220國道西側,東鄰馬驛店,南隔公路與許莊相望,西與東吳莊、北與東管莊接壤。
自然狀況
全村地勢平坦,沙質土壤,三分乾從村前穿過,引黃乾渠繞村後,水利條件優越,有利於農業生產,適宜種植小麥、玉米、大豆、棉花,各種蔬菜瓜果及藥材。2002年全村占地3130畝,其中耕地1935畝,工業占地240畝,村莊占地810畝,學校占地25畝,其它占地120畝。
其他
1990年前後,呂公堂國小院內(包括國小和國中)西南角尚有石碑一塊,記載了呂祖廟的修建。呂公堂村內有好多關於呂洞賓的行俠仗義的傳說,幫助村民打擊日本鬼子、土匪的傳說。
姓氏與人口
全村共有曹、許等14個姓氏,其中,曹氏七十世祖振明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從曹垓遷呂公堂定居,2002年已繁衍至八十八世,共74戶260人;許氏於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由四世祖許金從許莊遷此定居,2002年已繁衍至二十六世,共310戶1227人;劉氏於清末從鄄城遷此定居,2002年已繁衍至二十六世,共13戶54人;黃氏於清末從黃樓遷此定居,2002年已繁衍至二十六世,共10戶36人; 張氏6戶24人,楊氏5戶25人,周氏8戶33人,郭氏4戶18人,鄭氏4戶16人,李氏2戶7人,屈氏3戶8人,蔣氏1戶7人,田氏1戶5人,王氏1戶6人。2002年全村共442戶1726人,均系漢族。
經濟狀況
建國前,全村均以農為主,民眾生活極其困難,建國後,經濟發展不斷變化,特別是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農村經濟迅速發展,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